江宁让老胡来翻馅饼,他用另一口锅做别的菜。虽然是夏天,可他特别想喝汤,便用豆干、黄瓜菜、香菇,做了一锅山寨酸辣汤,豆干代替豆腐,切成丝,香菇也切成丝,再放点腊肉丁,食材快熟时,再用淀粉勾芡,最后放入盐和醋,其实还应该放点胡椒,可是家里没有,下回出门买点。
汤做好后盛到瓷盆里晾着,接下来是凉拌豆皮、拍黄瓜,炒豆角,炒笋瓜。
菜还没做好,李守信就和他的两个朋友来了。这两人一个叫叶志红一个叫孙宇,都是会点手艺的。时不时地有点外快收入,在知青中过得相对比较滋润。
江宁跟两人不太熟,但人家既然来做客,他自然得热情一些,他招呼道:“菜快做好了,就等你们三个了。”
孙宇这人有点较真,他笑着问:“守信也没说带几个人来,你怎么知道是我们两个?”
这个问题可难不倒江宁,他回道:“因为守信跟你们两个最要好,他肯定会带你们来,一猜就能猜到。”
孙宇对这个回答十分满意,叶志红在旁边打量着江宁,说道:“小江跟你接触多了,发现你也挺有意思的。”
江宁冲他笑笑,“小叶,你真是慧眼如炬。”
大家都一起笑了起来,气氛瞬间变得轻松愉悦起来。
江宁看向方朝阳,“朝阳,得麻烦你一件事,这菜是陈大娘送的,咱们得投桃报李,你替我跑一趟,给她家送几个馅饼和一碗汤,行不行?”
方朝阳痛快答应,江宁拿了四个馅饼,用小瓷盆盛了一盆汤,让他端过去。
方朝阳临走时还说:“你们别把馅饼吃光了,给我留几个。”
李守信白了他一眼:“瞧你那点出息,你放心,我们等你回来再吃。”
方朝阳放心地离开了。
江宁笑道:“以前没看出来朝阳这么爱吃。”
李守信不客气地说:“我早看出来了,他一看见好吃的就两眼放光。”
大家哈哈笑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方朝阳就回来了,他还端着半盘杂面条,说是陈大娘硬塞给他的。
人齐了,可以开饭了。
大家各自去找板凳,他们这儿什么都缺,板凳自然也缺。不过,这可难不倒大伙,他们有的找根木桩当凳子,有的把水桶倒扣在地上,总归是凑够了六只板凳。
至于碗不够的问题,那就更好办,用瓢和盆替代便是。
他们一人一盆酸辣汤,手抓馅饼,喝口汤,吃口馅饼,再就口菜,美滋滋。
馅饼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饼子烙得两面金黄,馅调得又鲜又香,一口咬下去,又酥又香又鲜,吃了还想吃。
六个干饭人,把三十个多馅饼一扫而光,酸辣汤也干光了,最后就连陈大娘送的那半盆杂面也吃光了,拍黄瓜的蒜汁都没能剩下。盘子光得像洗过了一样。
大家吃完饭,都自觉主动地去洗碗收拾。做人一定要勤快有眼色,下回人家才会再请你吃饭。
江宁做为大厨,自然要矜持点。他吃完饭就坐在一旁看着他们忙碌。
吃完饭,大家以江宁为中心,围坐在一起侃大山。这时候老胡默默地回屋了。江宁也没叫住他。
李守信和孙宇正眉飞色舞地讲述他们在隔壁公社打井的事情,山崖下面有人在喊江宁。
第六章 为难我一个,方便全村人
江宁走过去一看,叫他的人正是王红星。
他一看这人就知道没好事。
果不其然,王红星似笑非笑地说道:“小江,你们挖粪池怎么不把挖出来的土运走?有社员举报说那些土堆太碍事,影响不好。”
江宁知道这是王队长故意找茬,他可以去找陈大山,不过转念一想,就这点小事就去动用人情,倒显得他经不住事儿。两人以后是合作伙伴,不能给对方留下这种印象。
他转头看了一眼身后的棚屋,这房子四处漏风,夏天倒是凉快,冬天就受罪了。不如未雨绸缪,先把土拉到他们这儿,来个废物利用。
想到这里,江宁便笑着说道:“王同志,咱俩想到一块去了,我正想把土拉到我这儿呢,你就来了。咱们一起去吧。”
王红星:“……”他可没说一起运土。
江宁补充了一句:“王同志,你要是嫌累就别干了,我能理解的。”
王红星哼了一声,转身离开了。
他回来把事情给大伙一说,方朝阳骂道:“这个王八蛋,就没干过好事。”
李守信更敏锐些,他问江宁:“你把土拉回来干什么?”
江宁说道:“盖房子,这棚子太破了,冬天没法住。”
李守信皱眉:“你还真打算一直住下去?你过段时间回知青点呗。”
江宁摇头:“我自在惯了,喜欢住在外面。再说了,要是住在知青点,哪有今天这样的好日子。”
李守信一想也是,不是他小气,实在是东西有限,知青点人太多,请客谁不请谁啊。
你在这儿大吃大喝,别人在旁边看着,也显得不好看。而且人多嘴杂,说不定还有人举报。
棚屋在一处山崖上,周围也没有邻居监督,干点什么都很方便。
李守信站了起来,说道:“走,我们正好吃撑了,活动活动,帮你拉土。”
说着他开始分派任务:“志红你去找刘大爷借辆板车,咱们用车拉。孙宇,你去找保管员借几把铁锹。”
夏天,天黑得晚,这时候还有亮光,大家吃完晚饭,都在村口或是院子里乘凉。
江宁他们去拉土,立即引起了大家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