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岛大佬家的甜软小美人[年代](243)
宁荞揩了揩眼角。
离开托儿所之前,宁荞还去教室里和小朋友们道别。
如今托儿所里的班级越来越多,可她记得每一个孩子的名字。
陆老师和翁老师提前教孩子们,给宁副园长唱了一首有关于离别的歌。
宁荞跟着他们打节拍,听他们说着再见,眼圈又不争气地红了。
陆冉冉说:“荞荞,你别掉眼泪,你一掉眼泪我也想哭了。”
“你已经哭了。”翁彤笑着,揉了揉自己也通红的鼻尖。
宁荞一转头,实在没忍住。
哭了个稀里哗啦。
一九七八年的三月初,江珩提前用了今年的假期,送媳妇去上大学。
江源、江奇和江果果是和他们一块儿去的,特殊情况,一个个都请了假。他们要送小嫂子进校门,也要去探望爷爷。
京大在三月七日开学,江珩三月六日得去苏省接新兵,因此同意了弟弟妹妹们的请假要求。毕竟到时候宁荞一大堆的行李,不好让老爷子提,江家仨弟弟妹妹就派上用场了。
江源直接从单位出来,去西城火车站等着他们。
等了一会儿,他不由纳闷。
真是奇了怪了,他都参加工作了,请假就只需要领导同意即可,怎么还这么傻乎乎跑去问大哥行不行?
一家子人,头一回一起出远门。
路途虽遥远,他们说说笑笑,累归累,精神上却充实满足。
-
一大家子人到了京市,直奔干休所。
他们说好了要给老爷子一个意外之喜,在大门口门卫处登记时左右张望,生怕爷爷这会儿在院子里遛弯。
“我们是——”江源刚开口,忽地被打断。
“我知道你们是谁。”门卫笑道。
一家人满脸愕然。
等进了干休所,每走几步,就有老人家认出他们。
“这不是老江家的孩子们吗?”
“孩子们都长这么大了,不过我一眼就认出来了。”
“这谁认不出来啊?整个干休所的老头老太太都能认出来!”
江果果疑惑道:“大哥,这些爷爷奶奶怎么都认得我们?”
“哥和小嫂子来过干休所,肯定认得啊。”江奇说,“我们仨又是跟着他们来的,爷爷奶奶们又不傻,当然知道我们是弟弟妹妹们。”
他们刚说着话,宁荞瞄见老孙的身影。
这位孙爷爷,和江家老爷子平日里呛得厉害,是干休所里出了名的两大老小孩。
孙爷爷说道:“我们不是认出老江的大孙子和大孙媳妇,你们这些个孩子,每一个,我们都记得长什么样。”
“为什么?”江珩问。
“你们爷爷每天拿着全家福到处转,哪能认不出来?”
“老江,老江!”孙爷爷大声冲着一间屋子喊,“孙子孙女和孙媳妇来看你了!”
一家子人暗暗叹气。
说好的意外之喜,进展得不太顺利!
姜还是老的辣。
虽然孩子们没提前说,可江老爷子早就猜到他们这回肯定会一起来京市。这不他提前让干休所负责管理的同志给个方便,帮他腾出一间大屋子,暂住一段时间。
孩子们大了,需要空间,老爷子喜笑颜开地带着他们进屋。
门外经常有其他老人家经过,江老爷子便直接将大门敞开,很嘚瑟地说:“荞荞,拿出你的录取通知书,让爷爷奶奶们瞅瞅!”
“瞧我这记性,差点忘了。”江老爷子强调,“是京大的录取通知书,京市大学!”
老人家们:……
京市大学四个字,他们这些个月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还差点忘了呢,老江的记性可好得很!
-
江老爷子能察觉到,自家几个孙子孙女都变得懂事不少。
有时候他出门转转,孩子们争先扶着他的胳膊,说给爷爷当拐杖。
老爷子又好气又好笑,说道:“我还没老到这份上。”
宁荞软声道:“就是,爷爷还年轻呢。”
这下江老爷子满意了。
虽然院子里好几个好家伙说他大孙媳妇睁眼说瞎话,不过他可不乐意听。
京大的大学生,能说瞎话吗?
将近一个星期的陪伴,江老爷子每天都在欢笑中度过。
一想到接下来孙媳妇要留在京市,经常能来干休所吃吃饭,他就觉得,日子愈发有盼头了。
到了三月六日,江珩要提前离开,去苏省接新兵。
宁荞送江珩到干休所门口,双眸变得湿漉漉的。
这一别,真的要很长时间见不到面了。
江老爷子不打扰小俩口的腻歪,回头冲着老孙说:“我大孙子现在是——”
“江副团长。”老孙翻了个白眼,“早知道了。”
江老爷子乐呵呵一笑:“不对,他又被列为提干对象了,还得往上升。不过这事得保密,他不让我说。”
“他不让你说,你咋还告诉我了?”老孙一脸无语。
“他不让我告诉荞荞,要等定下来再说!”江老爷子没好气道,“又不是我不让我告诉你。”
老孙:……
还不如别告诉他呢,听得就憋闷。
江珩离开京市之后的第二天,宁荞也得出发去京大了。
这么一大群人送她去学校,阵仗太大了,不过谁被拒绝都会难过的,宁荞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了。
当初江源上中专,她和江珩送他去学校时,江珩还说这么大孩子要人送,多难为情。
可现在,她都二十三了。
更难为情!
京大门口挤满了人。
虽然恢复高考之后的第一届,学生年龄跨度不小,从十几岁到三十周岁的都有,可谁是学生,谁是家属,一眼就能分辨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