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宜室宜家(112)
刘嬷嬷站在边上低声答道:“今年春天遇上干旱,夏日里又涝了一回,咱们的粮田都减产了,佃农们希望咱们府上能体恤一二,减上一成租子,但事情还没议成,夫人就病了,因此这事便搁下了,二管家前儿派人去了庄上,通知他们按往年的额数交足租子,于是便有人闹了起来。”
“就为了一成租子,竟然闹事?”
华灼脸色微变,她上一世是经历过流民逃难的,知道民以食为天,只要能吃一口饱饭,是没人愿意闹事的,毕竟得罪了主家,损失最大的还是佃农自身。可一旦闹起来,那就不是小事,抢粮,杀人,甚至更恶劣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现在既然已经闹起来了,那么显然这一成租子已经关系到佃农们的生死。
“刘嬷嬷,今年的粮食减产了多少?”
一成租子其实并不多,竟然就能让佃农们闹起来,可见粮食减产必然十分严重。
“这个……”刘嬷嬷犹豫了一下,才道:“少了三成还多,夫人之前就很担心这事,只是后来舅家来了人,夫人忙得没工夫理会,原是有这个减租的意思,但到底减多少,夫人还有些犹豫,就没定下来,没想到这一耽搁,竟然就出事了。”
说话间,华灼已经换好了衣裳,她心中焦急,也不多说,便急往勤慎堂而去,甚至一溜小跑起来,刘嬷嬷紧跟在后面,她毕竟年岁大了,走动间不那么灵活稳当,七巧和八秀恐她摔倒,连忙一左一右扶着她,追着华灼而去。
却在走到了勤慎堂外,华灼又突然停下来,并不急着进去,而是平复呼吸,又让八秀替她整理了一下因跑动而略显凌乱的头发,然后才冷静自若地轻抬脚,缓举步走进了勤慎堂。
双成姨娘和二管家已经坐在了里面,两个人面色都有些沉重,双成姨娘更显得惊慌一些,她毕竟是女流之辈,最怕的就是闹事。
堂下还垂着立着一个身穿灰布短褂的中年人,面色略显苍白,华灼认出这是她当日见过的几个庄头之一,名叫李三苗,管理的是城西郊外的那座庄子,那里靠着清源山,山好水好,更滋养了大片的上等良田,淮南府几乎所有的大户人家都在那里有庄子和田产。
“小姐!”
看到她进来,双成姨娘和二管家同时站了起来。
华灼略一摆手,道:“都坐罢。二管家,究竟是怎么回事,你详细说说,咱们也好商量个对策。”
二管家重又坐下,道:“事情发生在昨日,李庄头把交租的事情给城西庄子的那些佃农们交代了,不料当时就有个刺儿头闹了起来,说什么华家不顾佃农死活,挑唆得其他佃农们都跟着闹。李庄头迫于形势,将那刺儿头绑了扔进牛棚里,又把带头闹事的几户佃农骂退,谁知道昨儿夜里,那刺儿头竟然让牛给顶了,直到今儿一早才被人发现……”
华灼脸色大变,惊道:“出人命了?”
说着,她眼神一厉,看向垂手立在堂下的李三苗,如果真的出了人命,这事必定要闹上公堂,即使她是府尹之女,也护不住这个庄头,哪怕是爹爹知道了,也必然亲自绑着这个庄头送上公堂。
李三苗吓得面孔一点血色也没有,慌张摇手,道:“没……小姐……只是重伤,已经请了大夫……但、但、但……”
“但是佃农们砸了牛棚,把牛给扣下了,说是如果那刺儿头伤重不治,便要拿牛抵人命。”二管家接口道。
“岂有此理。”华灼大怒。
二管家眉尖一挑,料不到她骤然发怒,竟然颇为有威势,原还想说什么,又咽回了肚子里。
“小姐,此事虽可气,但眼下最重要的是如何处置。”双成姨娘也被华灼突然发怒给吓了一跳。
华灼深吸一口气,平复了心中的怒气,道:“那受伤之人,现在在哪里?”
李三苗连忙道:“连牛一同被那些佃户抢了去,小人几次关说,他们都不肯把那人交出来,小人只得先给那人请了大夫,只是……”犹豫了一下,见二管家又瞪过来,连忙才接着道:“只是大夫说,那人被牛角给顶中胸口,虽不在要害上,但发现得晚了些,流了许多血,眼下还未断气,却不敢保证一定能救回来,他那媳妇儿也是泼辣货,这会儿还在小人家中闹,把小人家中一点物什几乎都砸了稀巴烂。”
“刘嬷嬷,淮南府里治外伤最好的大夫是哪个?立刻派人去请。”华灼一听这话,眉头皱得更深,不用想她也知道,一个庄头能请到什么好大夫,多半是寻乡走野的游医。
刘嬷嬷应道:“是城北的关大夫,他原是军中随行的医官,后来年纪大了,从军中退下来,回了淮南府,便在城北码头附近开了一家医馆,专治跌打损伤,那里鱼龙混杂,经常有人斗殴生事,因此医馆生意很好。不过城北离城西太远,这一来一去,若是用走的,怕要半日工夫。”
“姨娘,可否派车去接?”华灼又看向双成姨娘,虽说名义上她现在主持荣安堂的内务,但事实上,真要做什么事情,还是要双成姨娘出面。
双成姨娘犹豫了一下,道:“派车自然是行的,但这事情太大了,万一真出了人命……小姐,是不是跟夫人说一声?”
“娘还在休养,不宜劳心。”华灼想也不想就否决了,却对二管家道:“爹爹那里,派人知会了没有?”
二管家道:“已经派人去了府衙,但老爷公务缠身,只怕一时半会儿脱身不开,庄子那边却等不得了,一来伤者不知生死,二来佃农们已经联合起来,要咱们荣安堂给个说法,若不及时处置,等到风声传到其他庄子,都跟着闹起来,怕就不好收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