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宜室宜家(502)
能力不足,但为人还算是好的,虽有些喜好摆官威,却也没听说过有扰民欺民之举,他的官威大都是对着衙门里那些吏员衙役摆的。大致对这位大姐夫有了基本印象之后,华灼就向父亲华顼提了这事儿。
“女儿家休管公门事。”
华顼眼一瞪,将华灼训斥得灰头土脸地出来了,但一转身,他就命人去调查了一下这个准亲戚,后来寻了个合适的机会,趁着圣上高兴的时候,提了一句翰林院缺个整理存档的主簿,圣上心里有数,就让他自己推荐个人选,华顼也就举贤不避亲。曾万平不是当主官的料,辅官他自己又不乐意干,庄大老爷这个老丈人都不愿意提携这个大女婿,可见曾万平真不是干实事的那块料,华顼自然也不会给自己找麻烦,去帮他谋什么肥缺。
其实翰林院这个缺跟吏部笔贴式一样,都是干的抄抄写写的活儿,但品阶却高一等,是正经的七品之职,最关键的是,曾万平不是喜欢摆官威嘛,翰林院主簿官位不高,但毕竟入了翰林院就是皇帝跟前的人了,怎么可能跟在吏部一样,走出去不管是谁,都得唤一声曾主簿,哪怕心里看不起,面上都得客气些,完全可以满足曾万平喜欢威风的喜好,而且抄抄写写的活儿轻松又简单,也不怕他闯出什么祸来,顶多就是写错几个字,弄丢几份无关紧要的档案,重要的档案也轮不到一个小主簿来管,不算什么大事。
当然,这事情办成,也已经是半年之后的事了,那时正好曾万平进京述职,虽说没能谋到肥缺,心里也挺遗憾,不过当他新官上任,谁都是客客气气叫他一声曾主簿,就连官阶比他高一级,二级的官员也是如此,顿时就志得意满,大有做官能做到这份上,此生足矣的意味。
他一高兴,庄大姑奶奶也就跟着高兴,而且曾万平入京为官,她一家子就都在京里安了家,没事儿三天两头就能回娘家陪着母亲,庄大夫人心里也高兴,华灼再登门的时候,她看着这位准儿媳妇也就顺眼了很多,而且这半年来,华灼多次登门,吃了她不知多少冷眼,却始终待她恭恭敬敬的,心里倒也有些佩服华灼的好涵养,想她当年做小媳妇时,被婆婆一句重言,都要在心里气上半天呢。这样的儿媳妇实在让她没办法挑刺,只是她还记着当初说过的话,一张老脸总是拉不下来对华灼好,所以态度也就一直都是冷冷淡淡的,却也再没有说过不吃华灼敬的茶这样的话了。
当然,这都是后话,眼下摆在华灼跟前的难题就是,及笄礼上,怎么处理两位准“婆婆”的关系。此时,离她的及笄礼只有三天了,庄大夫人竟然被庄大姑奶奶说动,答应过来观礼,而庄二夫人韦氏也赶到了京中,不但带来了庄静,竟是连杜宛也跟着来了,却是让华灼喜出望外。
第334章 意外状况
“宛儿你能来,我实在太高兴了,可惜你及笄的时候我还在赴京的路上,却不能去给你捧场,心里一直遗憾着。”
韦氏和杜夫人被方氏请去了,华灼就把庄静和杜宛拉进了自己的秀阁,望着许久不见的两个姐妹,她心中的高兴实在无法用言语形容。
杜宛微笑着,还没开口,庄静已是抢先道:“灼姐姐怎么只说宛姐姐,我来你便不高兴么?”一脸的吃味儿。
华灼和杜宛顿时都乐了,给她好一通赔礼,哄得她眉开眼笑,杜宛才道:“也是巧合,我与母亲到京中探亲,路上正好与庄二夫人的车轿碰上,一说话,才知道你已经到了京中,她们是赶来参加你的及笄礼的,于是索性便一道来了。”
华灼听得迷惑不解,道:“以前没听你提过在京中有亲戚呀?”
杜宛脸一红,庄静笑着揭她的底儿,道:“哪里是什么亲戚,宛姐姐是来相亲的。”
华灼大愕,杜宛的脸色更红了,抬手轻轻拍了庄静一记,嗔道:“胡说八道什么。”然后不好意思地向华灼解释道:“是干亲,我的外祖父当年收过一个义女,与我母亲姐妹相称,感情极好,后来嫁得远,就断了音信,去年底,母亲突然收到这位姨母的信,这才恢复了往来,原来姨母一家已经在京中定居,正好今年春闱,姨母的儿子金殿夺魁,姨母一高兴,就邀了母亲入京……”
后面的她没好意思再说下去,人家的儿子中了状元,杜夫人何必大老远地赶来道贺,还巴巴地把女儿带上了,摆明了是两姐妹商量好了,一个没有儿媳妇,一个没有女婿,准备让两个小的见一面,若看对了眼,状元与才女,也是绝配。
华灼明白过来,当即便笑着连声恭喜,杜宛虽是羞窘,却也只是白了她一眼,没与她闹腾。
“可带了素心龙井没有,前几日我得空儿又去了一趟佛光寺,向枯月大师求了一瓮中泠泉,只是没有好茶叶,怕糟蹋了,一直没舍得用。”
华灼让八秀取了水来,然后便眼巴巴地看着杜宛。她的及笄礼,虽不能邀请除亲戚之外的男客观礼,但是方外之人不在此例,而且枯月大师于她有大恩情,及笄礼这样的大事,不送份请贴过去岂不是忘恩,所以她也特地跑了佛光寺。当然,她并不指望能请到枯月大师,只要求得枯月大师送件开了光的物件给她做礼,就已经是天大的面子了。
只是枯月大师毕竟年纪太大,才一年不见,竟又是老迈了许多,已是不大能走动了,不过精神还好。看到华灼也挺高兴。不但把一串用了多年的佛珠送给她做及笄礼,还又给了一瓮中泠泉水,说是及笄礼上,可以用这水沏茶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