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应时而来(46)
但有嫌疑的人,都被叶青看着,搞不出什么动静来。
她开门见山,问:“8月11日,也就是于晓婕失踪时,你在什么地方?”
于浩霖说:“医院。”
“有什么证据吗?”
“有监控。”于浩霖轻轻笑道,“这几天,是我坐班,我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六点半,都在医院里。有监控作证。”
叶青立刻让人调了监控。
千算万算,没算到最大的嫌疑人有不在场证明。这么说来,凶手也许不是于浩霖,又或者,凶手不止一个?
……
叶青拖着一身疲惫回到公寓,颓丧地坐在沙发上。
不知过了多久,她才被手机铃声唤醒。
来电的人是犯罪心理学家宋德亭教授。叶青喜出望外,立即接听。
“教授!”
“叶青,案情报告我已经看过了,以下是我这几天对凶手做出的侧写。你仔细听。”
明明是触手可及的真相,却像烟一样,触不可及。
叶青听完宋德亭教授的侧写之后,心下大定。如今凶手已经基本确定了,最关键的就是找出证据!
好消息就是在第二天传来的。
闫小崧很兴奋地告诉叶青:“老大,痕检的人比对出了在桃源路发现的车轮胎印的车型。”他把结果交到叶青手里,“都在这里了。”
叶青粗略扫过,顿时头都要炸了,“一个小小的镇子,这种类型的面包车有七八十辆?”难道要她一辆一辆地去对比,去检查?
闫小崧讪讪地说:“如果早两年,那小镇或许只有二十两,但是这几年小镇旅游发达了,很多人都买了车子拉客。所以……”
叶青屏住一口气,去找周时雨。
“小周,你立刻帮我查一下,在于晓婕失踪当天下午5点半到七点半之间的车子,尤其是东风2013款的面包车。”
这种排查,对于周时雨来说不过是小儿科,他立刻调出小镇那个时间段各路段的监控,凡是有面包车的画面立刻出现在屏幕中。
当天下午,排查结果出来了。
周时雨说:“叶队,我排查了当天那个时段在小镇中行驶的车子,只有三辆车是往桃源路的方向去的,其中一辆是给别墅区的人送水的,另一辆路过桃源路,直接驶去了高速。还有一辆,车牌号是JL-3**24,驶入桃源路,不久后就返回了。而且……”他调出其中一个路口的监控,说:“这段监控拍下了驾车人,看起来有点像……”
叶青凑近了,眼睛瞪得圆溜溜的,地一拍桌,“我就知道有帮凶!”
闫小崧啐了口。
周时雨按叶青的要求,调出于氏兄弟的房产记录,说:“叶队,都在这里了。”
叶青心下大定,转身看向季阳,说:“季阳,你带人去小镇老将路。”
又对闫小崧说:“你带人去桃源路的别墅群,搜查于浩谦在那里的别墅。”
似乎一切都该尘埃落定了。
叶青慢慢地走出办公区,心头计较片刻,带了几个刑警离开。
……
太阳渐西,云霞西移。被阳光炙烤过的地方依旧炎热。
小镇依偎的那座山,树荫里凉风习习。叶青带了三个刑警进山,回到埋尸的地方。
埋尸地的草十分茂盛,纠结横生,十分张扬。
叶青停下来,说:“这山上有工厂和作坊的废墟,两两分开搜查,有发现就联系。”
风吹过树梢,树叶间的罅隙漏下光屑。叶青和刚到警局不久的年轻刑警一队。
年轻的刑警见叶青没动,也在原地查看。
“小唐,找一找车辙印,”叶青说。
年轻的小唐刑警看过痕检队的报告,知道叶青要找的是什么车辙印。他急着表现,十分认真。
车辙印子断断续续,无法跟踪。林间落叶、杂草横生,不易留下印子。
叶青隐约能判断某个工厂的位置,但并不确定。
于家人起初就是靠这山里的工厂发家的。但因为污染严重,让政府勒令搬迁了。工厂没开几年,就废了,规模也不大。这么几年过去了,人迹罕至,徒留废墟。
二十分钟过后,叶青在绿树环绕的林间,发现一处工厂废墟。
那是两排简单落魄的平房,砖瓦斑驳,满是青苔藤蔓,如果不仔细看,很难发现。
“过去看看。”叶青对小唐刑警说。
两人迈开杂草,慢慢地走进。在临近两排平房时,忽而见杂草间躺出一条模糊的小道来。小道隐约蜿蜒,延伸到废墟里,不知是不是叶青的错觉,她总觉得这泥道上有三轮车的印子。
她拿手机拍下几处比较清晰的,对小唐说:“不要踩到了。”
小唐兢兢业业地跟在她身后,进入废墟。
两排平房看起来落败,但还很□□,只是墙面石灰斑驳脱落,内里砖墙还很坚固。
叶青指着右边的平房,说:“你去看看那边。”
小唐会意,对叶青说:“叶队,小心点儿。”
叶青从腰后摸出警棍,虚晃了两下,说:“你也仔细点儿,有情况就汇报。”
两人各自分开,分头搜查。
叶青推开门,这厂房内还能看出是生产间的模样,每一个房间内都有水池,池内散发出酸臭的气息。
这原本就是一家生产硫酸的厂子,有硫酸池也不奇怪。
叶青一步一步远离硫酸池,再往里,微微一怔。
这间厂房与别间不同,很干净,没有灰尘,硫酸池也被填封了。叶青屏住呼吸,隐约听见有呜咽声从某处传来,很模糊。
仔细听,竟是从墙后传来的。她走过去敲了敲,墙面很厚,声音很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