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瓢三千/相亲囧囧记(29)
老男人一派神气与戏谑。
好难的上联。要求四个人名,而且还要是形容词的人名。一本书里哪来那么多。曼曼开始想:李寻欢、荆无命、胡铁花、西门吹雪……傅红雪、夏雪宜、何红药、慕容复、令狐冲……
乱套了。
“我想想啊。挺难的,要一本书里的人物。”曼曼挠挠后脑勺。
“OK,那,你先想着,我去接水去。”老男人抛下难题,神气活现地抄起杯子去接热水了。
曼曼也打开自己的矿泉水瓶子。
“啪。”
碰到老男人放在窄桌子上的那本《射雕英雄传》了,《射雕》掉在地上,曼曼急忙捡起来。捡起来的时候,眼前灵光突现。
老男人打水归来,坐下,翘起二郎腿,侧着头看着曼曼:“怎么样,有想法了么?”
“追命铁手不是冷血无情。”曼曼重复了一下:“下联是”药师铁心并非念慈惜弱!“
——自然是出自《射雕》。黄药师、杨康的爹杨铁心、杨康的妈包惜弱,还有他老婆穆念慈。
”啊?“
老男人有些意外:“丫头,你行啊。我那么多年都没对出来。”
曼曼不知道自己想哭还是笑。叶晓欢喜欢金庸,如她一样喜欢。曼曼曾给他出过一个机关对联:曹雪芹红楼一梦枉凝眉。“
要求是对联包涵作者名,书名和曲子名,结果叶晓欢操着那口广东味十足的普通话说:”这还不容易啊,查良镛倚天屠龙无俗念。“
曼曼记得,《无俗念》在《倚天屠龙记》那本书的第一页上出现过,丘处机写给小龙女的。骑着毛驴的郭襄轻轻吟唱。
曼曼许久不说话,那老男人知道自己触到了什么不该触及的事,再呷一口苦丁茶,拍拍曼曼的肩膀:“丫头,大哥困了,睡觉去喽。”
第十九章
(上)
第二天上午十点多,到达西宁之后,老男人和曼曼一同下了火车。
仰头,天果然很蓝,没有云彩,蓝得很近,宝石蓝。
一种,手可去摘的蓝。
蓝天之下,昆仑山绵延着,曼曼看得清昆仑的颜色,土黄、深棕、深蓝。高得有几千米吧。
这就是青藏高原。
我看见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
海拨2295米的地方,曼曼觉得心头忽然就生出一种被涤荡、濯洗过心灵的纯净感。
西宁的阳光很好,晴朗得比三年来曼曼在北京觉得最晴朗的一天日光还要充足,阳光有些晒,曼曼涂的隔离霜有些难以招架。
曼曼听到周围都是听不懂的口音。有点像小时候看陈佩斯卖羊肉串时候他模仿的那种。
好玩。
有卖清真馒头的,其实长得更像吐司面包,曼曼准备买些带回去给同事,忽然又想起自己是“家中有急事”而请假,于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离开西宁火车站的时候,老男人望了一眼其建筑,大失所望地摇头:“丫头你知道么,多少年前,西宁火车站是伊斯兰教建筑的风格,圆顶尖顶,看上去又神秘又有地域色彩,不知道怎么就变得和其他火车站没什么两样了。”
曼曼有些羡慕地看了一眼火车站的样子,似乎和北京站没什么区别,不过是小了点而已,开始羡慕起老男人以前来过这里。
回民留络腮胡子的男人很多,除了十几岁和二十几岁的,看不出年纪,都像中年人,老男人笑说:”你看那些大胡子,其实他们也没多少岁,等到他们四五十岁的时候,因为这边的环境干燥,保养不好,就得像老头子了。“
曼曼呵呵一笑。
“你别笑啊,丫头我告诉你,在这里,很多人会以为你是我闺女,也会有更多的人以为咱俩是两口子,你信不信?”老头子一脸玩世不恭又自信的笑:"在内地这叫大叔控萝莉,在他们这边,十四岁的女孩子背着自己的闺女上街玩可不少见。“
曼曼不想回答这个问题。
“走吧,那家正宗兰州拉面馆做的拉面很地道,这在别的地方可没那么纯正,去试试去。”老男人也不管曼曼想什么,指着前方的面馆说。
“唉,好。”曼曼跟了上去。
四周带小白帽子的人多起来。
黑黑的眼角和睫毛、高鼻梁、双眼皮的回族人几乎是这边是主要人群,他们在叫卖,在行走,在开着店面做生意。
“欢迎光临,XXXXXXXXX……”
曼曼和老男人来到这家兰州拉面馆的时候,一个大约十三四岁的回民男孩热情地打招呼。可惜用的是青海话,曼曼听不太懂。
”吃啥,丫头?“
老男人潇洒地指着墙上挂着的菜单牌子问。
曼曼开始看。嗯,很多在内地没吃过的。不知道吃什么好。
“吃啥?”
回民男孩用刚好听得懂的青海普通话问。
幸好他没讲阿拉伯语。曼曼想。
他的眼神中,曼曼可以知道,他果然把自己和老男人看成夫妻俩了,曼曼脸上一红。突然想起《廊桥遗梦》,爷爷和中年美妇的故事。幸好自己还不是中年人,可能性不大,曼曼庆幸地想。
“来一个手抓羊肉,一个兰州八宝百合,一碗哨子面。”老男人说。
“哨子面?”曼曼觉得挺新鲜。
“两碗哨子面。”老男人冲着那小男孩,伸出两个手指。
那小男孩一双睫毛长长的大眼睛忽闪着,并没有急着走:“还要啥不?"
曼曼摇头,端详着他的睫毛像章鱼的睫毛,真好看。
”再要一瓶啤酒。“老男人依旧像在西餐厅一样,礼貌点头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