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奇案风月(194)

作者: 关尔小禾 阅读记录

隋程不置可否,赵松文也不介意,左右环视这处院落,又道:“这院子未免简陋,不如我亲自安排,为御史大人换一住处?”

“不必。”隋程依旧拒绝,“我觉得这里很好。”

赵松文也不勉强:“那不如我派些人手过来,也好照顾大人起居安全。”

“更不必,”隋程心生不耐,“谁知道你是不是派人过来监视我?”

起初选择这处宅院时,就是看准这院子周围的环境简单,若周边可疑之人能轻易发觉。所以就算赵松文安排的住处再好,也不及这里来的舒适安心。

这一场风波,起起落落延续了近一个时辰,眼见着日光西斜,赵松文一行人也不好在此久留,就陆续离开。

浩浩荡荡一群人散去之后,关先生才长吁一口气,抚了抚额间的汗,扶着那棵老槐树站直,向君瑶等人行礼。

他本以为对方不过是普通的外地租客,谁成想竟是朝廷派遣的御史。他回过神之后,恍惚觉得自己像做了一场梦。

君瑶拍了拍他的肩膀,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关先生身形微微一晃。

“关先生受累了,我送你回去休息吧。”

关先生摇摇头:“我自己回去就好。”

君瑶微笑:“眼下肚子也饿了,不妨请关先生送些黄瓜冷淘过来?”

“晚饭吃冷淘怕会受凉,不如吃些青菜瘦弱小米粥?”关先生自顾自张罗起来,“再来一盘肉丝炖粿子?”

“好,”君瑶听得饥肠辘辘,“那我们就不客气,再蹭关先生一顿。”

“不妨不妨,”关先生彻底放下芥蒂,回了自己住处。

作者有话要说: 抱歉,今天更得有点晚。

明天我们这里全城停电,大约只能一更,抱歉哈!

第111章 惊鸿一瞥

关先生离去之后,君瑶便阖上门。

夏日里有些燠热,树影阑珊里,清脆的鸟啼忽远忽近。她站在窗前,静思了片刻,便拿出笔墨写信。

在河安城外遇到暗杀之后,她与李枫几人失散,各自于不同的时间进入县城,入住关家院子后,又十分小心谨慎,不曾泄露过身份与行踪,连与赵无非发生冲突,似乎也是意外。

赵无非能找到此处,必然是在他们离开后派人跟踪的缘故。而之后到来的知县、县丞与赵松文能找来,也说得通。可让君瑶疑心的,是知县等人竟知道隋程的身份。

这些人之中,谁才是那场暗杀的幕后之人?

她听从明长昱吩咐,如此小心谨慎,为何还泄露了身份和行踪?难道他们这一行人之中,有人对外泄露了消息?

不过片刻,她就将信写好,收入信封将信交给一个侍从。

这侍从不是刑部的人,而是明长昱安排过来的,他有与明长昱联系的途径。

这一晚,君瑶睡得不甚安稳,次日起得晚了些。

河安的清晨清爽明媚,远处山水似墨,近处街巷纵横,院前花红阶绿,白墙黛瓦。关先生正一手执书,一手捡着地上的落蕊,口中时不时低吟几句诗词。

见君瑶出了门,关先生便问好,又道:“县衙的人在外候了多时了。”

君瑶愣了愣,思索着这时也该去县衙看看了。知县严韬是个行事爽利的人,做事不喜欢拖拉,这不刚知晓隋程的身份,就请他去县衙查看。

隋程收拾一番,带着人去了县衙。

河安的县衙不大,但屋舍俨然,陈设整齐简单。知县严韬亲自领着隋程四处走了走,查看了衙门里办公之处,询问了各房办公的人,临近午时,才稍稍得了几盏茶的休息时间。

严韬命人上了茶点,茶水的滋味独特,涩中带甜。

严韬道:“这是河安种的茶树,清明时下官亲自去摘的,滋味不甚可口,但也别有风味。”

隋程应付着喝了几口,问:“户房在哪儿?”

严韬指着衙门东南处的屋子,说道:“那就是户房,户房的主管是贾伯中。”

说罢,将贾伯中的脚色递过来,隋程随手就交给君瑶。

贾伯中此人,君瑶也多少先了解过,毕竟他是韩愫的直接上司。每个县衙所需的胥吏有限,想要成为胥吏,也十分不容易。除了会识文断字外,还要有县衙各房所需的专业才学。户房管的是钱粮赋税,日常需要大量且繁复的计算,还要会做账。所以没有点本事的人,是进不来的。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贾伯中能进户房,是因为他祖父也曾是这户房的一把手。贾伯中从小耳濡目染,能计会算,再加上他祖父为他打点好的关系,自然而然就成了户房的主管。

其他的工房、吏房、兵房等,情况与户房差不多,房中的人,大多是本地人,且关系紧密,他们把持着具体的政务,有时甚比上头的官员更熟悉地方情况和事物,所以检查户房,其实与检查官场一样棘手。

知县严韬新到河安时,不仅要立刻熟悉地方政务,还要监管各房的情况,并在短时间内将各房把持于手中,以免他们出现欺上瞒下的情况,的确狠狠下了一番功夫。

他虽知道这些人有猫腻,但也不能全盘推翻,毕竟这些人的背后也是有地方势力的。

就如贾伯中,他贾家,其实就是赵家主母的表亲。

贾伯中很快被叫了过来,身后还跟着数人,各自手中都捧着厚厚的账册。他行礼后说道:“大人,这些都是户房近三年的账目,小的让人整理抄录了,请大人过目。”

隋程示意他将账册放到一旁桌上,又转而对严韬道:“查看账目或许会耗费不少时间,若严大人还有事忙,也不用相陪的。”

上一篇: 嫁娶记 下一篇: 错撩后侍郎他黑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