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案风月(196)
“两位公子这是……”他拱拱手,问道。
君瑶说道:“老伯,我是来认尸的。”
“认尸?”老高连忙拿出登记的册子和笔墨,“来领谁的尸体?”
君瑶垂首看着册子上需要登记的内容,也没立刻动笔,说道:“韩愫。”
老高眼睛再次眯起,“韩愫,我记得此人,是从水里捞起来的,当时送他来的是县衙的捕快。可是……他的尸体早就被人领走了。”
“被人领走了?”君瑶惊疑,贾伯中不是说,韩愫在河安并没有亲人吗,怎么会被人领走了?
她急忙问:“被人领走的?”
老高回忆了片刻,但近几日来的人不少,他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便弯下腰,翻找柜子里的册子。他凭着记忆翻了许久,终于找到记录韩愫的那一页,指着对君瑶说道:“是,是被领走了,你看。”
君瑶将册子放到桌上摊平。这册子所记录的内容还算详尽,除了尸体进义庄的时间外,还附着仵作的验尸单。
这一页,页首书写着“溺水而亡者韩愫之尸”。
验尸人是钱文贵。
男尸,身长六尺二寸,年约二十,身着粗布天青色直,黑皮靴。尸身捞于水中,全身肿胀,面部难辨,手部皮肤发涨脱落,背脊股部有伤痕,无血。疑溺水而亡。腰部系挂包裹一个,内有书籍数本,银钱若干,衣物数件,银质长命锁一副,锁上镌刻“素心”二字。
君瑶皱眉,问:“钱文贵是谁?”
老高说道:“他是县衙的仵作,以前是做屠户的。”
君瑶再次蹙眉,她没见到尸体,也不知这仵作是如何验尸的,所以就无法判断韩愫真正的死因了。
若韩愫真的是溺水而亡,那他的肺中应有积水和气泡,口鼻中也会有水中杂物,但仵作的验尸单中,都没提到这些特点。
她再往下看,赫然发现领走尸体的人,竟然是燕绮娘!
燕绮娘?这河安有几个燕绮娘?难道是出云苑的那位?
她放下册子,问道:“老伯,你可还记得领走韩愫尸体的人长什么样子?”
老高说道:“我眼花,看不清长相。但我记得那是一位姑娘,大约十八九岁,身长五尺六寸吧,身段纤脓合度。声音珠圆玉润,让人听之难忘。”
十有八九就是燕绮娘。
领走尸体的时间,是在八日前。
第112章 细雨如酥
出了义庄,君瑶缓缓吐出一口气,呼吸稍微顺畅之后,才迈步往前走。
这一晃,大半日光景过去,天色也不早。天阴沉沉,空气有些滞闷,远处的风卷着云,似随时都会下一场大雨。
街头行人也是步履匆匆,不过片刻就散了大半。河安夏日多雨,当地的人都习以为常了,看天色与云的形状,就知道是否会下雨。
君瑶也只能加快脚步往回走。这一走,就走到人群密集处,人流拥挤推搡,不经意间就和隋程走散了。
她找不到隋程,心里发急,就在此时,天空滚过一阵闷雷,天地间瞬间闪过一道闪电,白森森犁过,将昏暗的世界照得惨白。
雨就在这时倾盆而下了,就算躲避也无济于事,君瑶瞬间就被淋成落汤鸡。身边的人叫喊着、奔跑着、推挤着四处奔走避雨,溅起一阵阵泥水。撑伞的人甚至顾不得躲闪,直接从君瑶身边擦过,伞骨刺得君瑶生疼。
君瑶躲开伞骨,被没躲开突然撞过来横冲直撞的小孩,她顿时一个趔趄,眼看就要栽倒。
也不知怎么栽的,就扑倒了别人家的怀里,一双强有力的手臂稳稳地接住她。
雨水清澈淅沥,浇润着满街槐柳,晕出新然碧玉色。大雨将满眼景致笼得模糊绰约,眼前一切都只剩依稀的轮廓。雨打屋檐,水穿林叶,淅沥沥清然玉润,静了浑浊嘈杂的喧嚣。
眼前的男子,一身锦色纱衣,也浸了雨色。雨雾濛濛里,他衣上富贵花描金暗纹华润柔和,衬得他那双手干净分明。而君瑶满身狼狈,衣襟上沾了泥水,指尖的泥悄然印于对方衣袖上,越发显出对方清爽温和。
她静然看着他的脸,水光交织里,那双带笑的眼宛若凝聚了万种斑斓,偏偏又明湛无比,专注无比,温柔无比。那样熟悉动人,就如君瑶初见他时,云销雨霁,明月东升,似天地间最柔和明素的一抹清辉,也如山岚流云之下,最高远挺拔的雪松。
奔走攒动的人群,与喧闹纷杂,都在此瞬成为背景。
君瑶抓住他的手,慢慢站稳,抬头看了眼撑在头顶的伞,水珠顺着伞骨滑下,连成一道道珠帘,将他们两人隔绝在一片无风无雨的世界里。
她被他揽住肩膀,避开穿梭往来的人群,慢慢往前走。风来雨斜,两人浑身早已被雨水沾湿,但似乎两人都忘了雨水的清寒,疾风的凌冽,也忘了这街头巷尾,无数人的双眼。
君瑶心绪空白,下意识跟随他的脚步,一路穿街走巷,到了街尾。
街尾有一辆马车,车身上铺满落花,车上方,是一墙红火的石榴花,雨下得越急,花蕊越发如火。
上了马车,君瑶才缓过神来,她刚坐下,就想开口说话,却不想下巴被人轻轻捏住,她的脸被轻轻一转,迎上那人略微嫌弃的眼神。
“怎么瘦了?”
他指腹在她下颌轻轻一揉。
君瑶立刻偏开脸,问道:“侯爷怎么来了?”
明长昱依旧目不转睛地看着她,无声轻叹:“下巴尖了,眼窝青了,身上的肉也少了。”
君瑶无语,默了一瞬,才道:“侯爷风采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