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奇案风月(220)

作者: 关尔小禾 阅读记录

君瑶点点头。

光景如飞,大半日就这样过去。

“饿了没有,不如找个地方吃点东西?”明长昱提议。

花灯节将近,酒楼食肆都是人满为患,连城外的人都拖家带口地来城里凑热闹。两人寻了处面馆坐下,这面馆没多大别之处,好在人不多,有空余的位置。

明昭几人各自分散,在店外看守。

面馆的店主是一对夫妻,男人负责掌厨,少妇负责接待,还有一幼子在旁打下手。虽经营的是小本生意,但生意人自然有绝活在手。河鲜是河安一绝,这店铺的河鲜烩面堪称特色。薄如蝉翼莹如白雪的鱼脍端上桌,配上店子特制的酱料,再吃一口烩面,风味十足,口感丰富。

君瑶吃了大半碗,明长昱担心她吃得急,将每一片鱼脍仔细检查过,以免她不慎吞下鱼刺。

“你若是喜欢,就再上一碗。”他轻笑道。

君瑶摇头,吃了一块鲜虾仁,也不太吃得下了。

面馆生意十分红火,店家埋头做饭,食材也快用完。不过也不打紧,每日固定时间,会有人将食材送过来。

就在君瑶打算为李枫等人打包些东西时,一位头发花白身形消瘦的老人挑着担子进了门。他将担子放下后,把担子里的河虾与鲜鱼倾数倒进水缸里,与少妇结算了银钱后,挑着担子出门。

他不是一个人来的,还带了年幼的孙子。小孙子低头不语,十分沉稳,只是偶尔朝食客桌上看看,直到老人出来,他才依依不舍地转身。老人轻叹一声,放下挑子将他带起进了店,环视一圈,见只有君瑶那一桌还有空位,踟蹰须臾后让小孙子做在了君瑶与明长昱对面,自己则站着,埋头去看墙上的菜单。

少妇依旧热情地接待着:“老乔,孙子想吃就给他吃,我请客。”

老人连声拒绝,有些局促:“不用,他吃不了多少,给他半碗素面就好了。”

少妇但笑不语,径自去端了面过来,满满的一碗黄鱼汤面。小孙子欢呼一声,拿起筷子开吃,老人家低声怒斥,伸手拍打孙子的手背。小孙子嘴巴一瘪,委屈地抬头看着自己的爷爷,静了静之后,将碗推了推:“爷爷先吃。”

老人摸了摸他的头,轻声一叹:“吃吧。爷爷喝点汤就好了。”

小孙子眼巴巴咽了可口水,眼珠转了转,落在君瑶身上。他起身,恭恭敬敬地朝君瑶行了礼,腼腆地问:“这位公子,能否借我一个碗?”

君瑶将一个干净地小碗递给他。小孙子谢过,抽出干净的筷子,挑了几筷子面到小碗里。

老人十分感慨,摸了摸他的头,又看向君瑶与明长昱,“让两位公子笑话了。”

君瑶默然一笑,轻轻摇头。她垂眼看着自己碗里的虾仁和鱼脍,本想请这小孙儿一起吃,却在触及他单纯倔强的眼眸时犹豫了。

这小孩儿从头至尾没朝她碗里看一眼,即便心里想吃,也特意克制着不表露出来。如果她贸然相送,只怕会拂了这小孩的面子。

“老人家是带孙儿来看花灯会的吧?”她随口问。

老人点头:“是。趁着今年收成好,多赚了些钱,带着他来看看。”

君瑶见老人一身风尘仆仆,便问:“你走了许久才到城里吧?今日还能赶回去吗?”

老人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拘束着说:“是远了些,不过早些回去,可以在天黑前赶回家。”

小孙子闻言,从碗中抬起头来,低声说:“我们以前住得离城很近,可惜搬了家之后,每次进城都会走好远。”

以农耕为生的人,是不会轻易舍弃田地屋舍搬迁的。

君瑶心念微微一动,却已听得身旁的明长昱缓缓开口:“那你们以前住在哪儿?”

老人欲言又止,身旁的小儿子却毫无戒备地回答:“就是修筑堤坝的坪村呀!因为要修筑堤坝,我们一家都被赶走了……”

“小孩子胡说什么!”老人赶紧捂住小孙子的嘴,他无措地看了眼君瑶与明长昱,警惕不安地笑道:“两位公子见笑了,这小孩子不懂事。”

话音一落,小孙子豆大的眼泪瞬间落下来,他无助又茫然地憋着嘴,咽下嘴里的面条,想要说什么却看见老人的脸色,抹掉眼泪,一言不发。

“你们的房屋田舍被征用,可得到赔偿了?”明长昱问。

老人面色黑沉,僵硬地点点头,“得到了。”

明长昱放缓了语气:“若你们不想要赔偿,官府可会为你们安排住处?”

征用百姓田地与屋舍的情况并非河安的特例,本朝律令之中也有规定,若要征用百姓田地屋舍,需按实际情况赔偿,并根据需求,也可直接给房契,安排失去房舍的人居住。

老人捏紧筷子,压低了声音:“公子,您就别问了,官府的事情我一个草民如何知晓?您也少打听吧,免得……”

他话虽未说完,但话语里阴寒的恐惧溢于言表。

接下来,老人也孙子自顾自吃东西,不再与君瑶明长昱说话,匆忙吃完后,老人将面汤也喝干净才与两人道别。

少妇上前来收拾碗筷,并不打算收取老人钱财,老人直接将几枚铜钱放在桌上,拉着孙儿匆忙离去。

少妇轻叹一声,将钱收好。

“店家可认识方才那位老伯?”君瑶问。

少妇点点头,“他经常给我们送些鱼虾,以此过活。”

君瑶和和气气地:“听闻他以前住得离城很近。”

“是啊,”少妇利落地将桌子擦干净,“他们家也有几口薄田,现在都被河水淹了。”

上一篇: 嫁娶记 下一篇: 错撩后侍郎他黑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