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奇案风月(229)

作者: 关尔小禾 阅读记录

修理一盏问题不大的花灯,苏德顺自然得心应手。他立刻让伙计递了工具上来,完整地拆开花灯绢绸,将灯内的骨架恢复原样。他的手指虽粗糙,但十分灵活,拆、卸、扭、转、接、拢,花样翩飞。不久后一只活力活现的狸猫,又出现在隋程眼前。

隋程端详着这盏看不出被挤坏过的灯,欣然自足,递了一锭银子上去:“手艺不错。”

苏德顺没接银子:“自家花灯出了问题,哪儿还能收贵人的钱?”他客客气气的,“靠手艺吃饭的人,没几分能耐是不敢出来混的。”

一旁帮忙收东西的小伙计也笑着说:“对,我家师傅手艺全河安最好,否则官府的人也不会找我师傅做祭河花灯呀!”他利落地起身,嘴皮子也利索起来:“不瞒你们,以前有个花灯师傅,做了十几年的祭河花灯,结果花灯下河不久就沉了。这样的事情让全河安的人瞧见,那师傅名声扫地哦。”

苏德顺立刻制止他再说下去。

说来这祭河仪式如此重要,花灯也不能出现任何问题,为何苏德顺却没有去画舫上看守着,仔细检查花灯,为何还有空到这里来卖灯?

君瑶问:“苏师傅怎么不去画舫上看看祭河花灯?”

苏德顺眉头轻轻一蹙:“我也想去看的,但赵公子之前说过了,让我不用跟着上画舫。”

君瑶疑惑:“赵公子?赵家嫡子?”

苏德顺点头:“是,赵公子说,花灯他看过了,没什么问题。我一个手艺人,上了画舫怕冲撞了京城的贵人。”

君瑶眯了眯眼:“他与你说这话的时候,是什么时辰?”

苏德顺想了想,迟疑地说:“大约一个多时辰前吧,那时出云苑的人都往外走,花灯也要赶紧往河畔运。”

君瑶推测,大约是她为若丹找花灯的时候。看来,苏德顺见了赵无非之后,赵无非就失踪了。

“这时候说赵无非多煞风景?”隋程抱着狸猫花灯,生怕花灯再被挤坏,往河边一看,见着有人租船,便说道:“干脆不往人堆挤了,我们租一艘小船如何?”

“游船放灯赏夜景,果然不错。”明长昱欣然赞许。

今夜来襄河之畔的人之多,游船的价格也水涨船高,租得起船的也是少部分。明长昱直接租了两艘,带着君瑶上船后,立即将船划开,隋程与李青林只好上了另一艘。

小河流水,石桥扁舟,两岸灯火如星,排闼流彩倾泻而来,硬的水光潋滟。

乐声灯影里,君瑶坐在船舫里,此情此景,忽而让她想起与明长昱初见的时候。抬眸间,明长昱的眼神不期然撞进她眼里。此时相对无言,却知道对方都与自己一样,想到了同样的事情。

“你坐进来些。”明长昱轻声说。

河面视野比较开阔,离河心画舫也近,若真让人看见她与“贺公子”在一起,还真不好解释。君瑶依言往船舫里挪了挪,忽而听明长昱问:“你与赵世立也是乘船来河安的。”

君瑶呆了一瞬才反应过来,不知他为何突然提起此事,未曾多想,点头回道:“是。”

“船有多大?”明长昱问。

君瑶抬眸,隐约觉得他眼神直白探究,不容她回避。她不假思索地说:“不算太大,有三间船舱。”

明长昱面色微冷:“他本姓赵,对外却一直用李青林这个名字。我只担心他别有用心。”

君瑶不解:“他解释过,李青林是他义父取的名字。”她自以为自己已经十分小心警惕,就算李青林于她有救命之恩,也坚守着防备的底线。明长昱支开李青林与隋程,单独与她上船,是想提醒她什么?

明长昱缓声道:“我暗中深查了他的背景,发现他与河安赵家有些渊源。”

君瑶惊讶,不动声色地往船后看了眼。李青林与隋程的船稍微落后,两人泛舟而行,怡然自得。灯影桨声里,水光潋滟皎然,映照在李青林身上,亭然立于船头的他,笼罩于灯光水色里,气质温润飘逸,引得他人频频注目。

这样清灵温和的人,怎么会与河安赵家有关系?何况自他入河安以来,赵家的人就只当他是京城来的工部司郎中,对他的态度也是刻意亲近。

明长昱:“赵家支系庞大,他是旁支庶出一房的人。父亲是赵家第六房庶出第三子,早年去世;母亲是只是侍妾,早年间就逝世了。他这支庶出的,不得赵家人看重,早就落魄。因其父身份卑微,其母出身贱籍,所以他是没有资格科举入仕的。”

君瑶半知半解:“所以他才认了一个秀才做义父?”有功名的秀才为他保举,他也就能参加科举了。细细想来,李青林的身世也十分坎坷。身处尘埃之境,犹能浸养出他这样出色的人,可见他天赋之高,意志之坚。

即便如此,又能说明什么?放眼古今,哪朝哪代没有为入仕而改变身份姓名的人呢?

明长昱深深看她一眼:“改名换姓让秀才做保举也没什么,有趣的是赵世立的父亲去世时,赵世立还没出生。”

君瑶震惊:“可……可能是遗腹子。”她悚然,难道是私生子?

“无论怎样?赵世立的身世都有待深查,”明长昱低声说,“你不要与他有太深太多的牵扯。”

君瑶正欲说话,突然听见身后“砰”一声轻响。她一回头,竟看见一个果子滴溜溜地滚到了脚边。本以为是岸上的人不慎掉落的,想捡起来还回去,谁知还没动手,有又几个果子和几朵花掉到了船上。

作者有话要说: 又是自我感觉肥肥的一章

上一篇: 嫁娶记 下一篇: 错撩后侍郎他黑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