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奇案风月(233)

作者: 关尔小禾 阅读记录

“楚先生,花灯节后第一日,一定要吃一碗河安特有的青粥,粥中有益母草红枣等药材,吃了能辟邪驱虫,不生病,不被虫咬。”关先生十分热情地对她说道。

君瑶困顿地点点头,依言将粥喝下。清淡的草药味,冲散了困倦。她将碗拿到井水边清洗干净。

转身回来时,关先生问道:“楚先生昨夜可放了花灯?”

君瑶点点头。

关先生说:“不少人放了花灯后,会在次日一早去看一看,若见不到花灯便罢了,如果还能看见花灯在水面上,那就太幸运了。我曾听老人说,如果花灯一夜不沉,就预示着这一年都会事事顺利,福运加身。”

君瑶也不是河安人,不在乎这些,随口问:“襄河通向城外,这么多花灯都顺水飘走了,还能见得到吗?”

“这你就有所不知了。”关先生说,“花灯之多,全放入河中也是个问题。一则说不定会堵塞河道,二则还会影响船只通行。所以官府会特意让人在河道临出城之处设一张网,并安排衙役划船将那些花灯一一捞起来,祭河的花灯也会被送入河神庙中供奉着。”

君瑶点点头:“捞起来的花灯怎么处置呢?”

关先生迟疑,说:“品相好的,被花灯坊的人带回去继续卖。不好的,就由官府集中焚烧祭河了。”

君瑶挑眉:“既如此,我就不去看了。”已快到正午,说不定她放的那盏花灯都被人捞走了。

关先生失笑,忽而又面色一整,低声道:“不去也好,今年的花灯节甚是不吉利。昨夜祭河花灯沉没了不说,今日衙役捞花灯时,又在网中发现一具尸体。”

君瑶一惊,“尸体?”

“可不是,”关先生似乎有所忌讳,又将声音压低了些许,说道:“祭河花灯出问题,就已经让人不安了,今日一早又发现尸体,定然会闹得人心惶惶,所以一发现尸体,就立刻悄悄运走了。但这事,毕竟有人看见了,怎么能瞒得住?”

君瑶心头有些不安。自到了河安之后,几乎就没有一天太平过。

关先生平日也不是爱说话的人,没与君瑶说两句,就回房读书去了。君瑶将此事告知章台,章台立刻去县衙打探消息,正午时回来,与他一同来的,还有县丞顾恒子。

顾恒子见到君瑶未曾说话,径直让君瑶去请隋程。隋程睡得正好,被君瑶喊醒时还带着起床气。他打着哈欠把狸花猫放到腿上,睡眼惺忪地去洗漱穿戴。

半晌之后,顾恒子等得有些心急了,隋程才抱着猫出来,眉开眼笑地坐下,问顾恒子:“顾县丞,可要与我一同吃早餐?”

顾恒子拱手道:“多谢大人,在下已吃过午餐了。”

他眼下带着青黑,神色似有些憔悴,见隋程优哉游哉地喝粥吃茶点,甚至颇有耐心地喂猫,顿时觉得无力。思索一瞬后,他才轻声道:“大人,今日一早,县衙衙役在襄河中发现一具尸体。”

隋程一顿,慢慢抬头看着他:“既如此,就让严知县好好查查,看看到底是失足落水的,还是被人推到水里的。”

顾恒子沉声道:“死者身份不凡,知县大人也备感压力,还请御史大人主持局面。”

其实顾恒子知道,眼前这位御史大人,或许没有真实才干能担当此案,但如今能在上头说上话的,也就只有他了。毕竟他是圣上钦派御史,地位超然。

隋程问:“死的是谁?”

顾恒子闭了闭眼:“赵无非赵公子。”

一瞬间,隋程的脸色变了几变,他摸了摸猫头,将信将疑地问:“他怎就死了?昨天不是好好的?”

顾恒子欲言又止,终究再次拱手:“御史大人去县衙一看就知道了。”死的人是郡守嫡子,关系重大。河安赵家动怒,给县衙施压,严韬虽有破案的决心,可顾恒子却私心认为单凭严韬与他两人,担不起这样的重案。如果查出真相还好,可若查不出,得罪了就是赵家。如果京城来的御史也参与此案,就等于给他们暂时顶住了压力。何况御史本就有纠察地方案情之责,让御史出面是最好的抉择。

隋程心里十分不情愿,但他来河安之后,事情本就办得不好看,如果再推脱,恐怕回京之后不好交代。索然无味地吃了午饭,他就带着君瑶与章台二人去了县衙。

前往县衙路的途中,顾恒子大致说了赵无非的情况。自昨夜赵无非失踪之后,郡守府与县衙都派了人寻找,派出去的人几乎将出云苑翻了个底朝天……结果可想而知,根本找不到赵无非的踪影。直至今日,几个衙役去襄河打捞花灯,收网时,感觉网罗十分沉重,还以为是捞到了鱼或巨石,谁知拉出水面的,竟是一具尸体。几个衙役也没认出尸体是谁,但也知道事情非同小可,一边让人将尸体带回义庄,一边让人去通知知县严韬。

在义庄看守多年的老高,辨认尸体的经验十分丰富。他看了尸体身上的衣物,认出其衣裳绸缎,有来自蜀地的云锦,脚上的丝履靴,也不是一般人用得上的。他立即去见了顾恒子,将此事告知。顾恒子与严韬前往义庄一看,就认出尸体是赵无非。

这无异于一阵惊雷,劈在了两人身上。

天气炎热,尸体保存不易,严韬让人备足冰块,陈放在义庄最深处的房间中,单独保存赵无非的尸体。平日里人人避之不及的义庄,今日却挤满了锦衣华服的人。单是赵家的人也来了好几个,堵在义庄的门前,哭声与骂声交杂着,简直不可开交。

上一篇: 嫁娶记 下一篇: 错撩后侍郎他黑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