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案风月(235)
赵富梗了梗,才轻声说:“少爷说……说雅居的厢房离接风宴近,他想酒醒之后继续赴宴,免得得罪了御史大人。”
他眼神躲闪,口吻迟疑,或许说的是半真半假,君瑶上前一步,俯视着他:“真的吗?”
“真的,”赵富不假思索地点头。
君瑶也不再追问这个问题,沉默片刻,又问:“从你将赵公子扶回房,到端了醒酒汤回去,用了多长时间?”
赵富不太确定。昨夜出云苑人人手头都有不少事,厨房的人也忙得不可开交,他等醒酒汤做好也用了些时间。想了想之后,他才模糊地说:“约莫一盏茶时间吧。”
“你买了馄饨回来,又用了多长时间?”君瑶问。
赵富说:“大约一刻钟多一点。”
“在你之前,苏德顺也见过赵公子?”
赵富连忙点头:“是,小的当时见公子不在房内,又看见苏德顺运着花灯出门,就顺便问了句。当时苏德顺匆匆忙忙的,生怕祭河花灯错过吉时,让人将花灯装上车就要走。他走之前,告诉我少爷也去襄河了。”
如果赵富所言为真,或许苏德顺就是赵无非死前见到的最后一人。
这个问题,其他人也能想得到。
赵松文猛地起身:“我这就去将苏德顺抓回来严刑审问!”
“且慢,”君瑶听得“严刑”二字,就不由皱眉。如今苏德顺只是有嫌疑,而且这也是推测。如果他不是凶手,最后被严刑所逼屈打成招,反而妨碍查出案情真相。她明显看到了赵松文脸上的不悦与怒火,于是说道:“赵大人不妨让我与御史大人前去问问。如果苏德顺真有问题,也好在他家中搜查一番,说不定能发现什么线索或证据。”
赵松文克制着点点头,“也好,就按楚先生说的办。”
但若是短期内查不出真相,他也有自己的一套办法。他赵家的嫡子,绝对不能白死。凡是与此有关的人,都不能逃脱关系。如果不是御史还在河安让他有所顾忌,他此刻早就按自己的想法去办了。嫡子死亡,对于河安赵家来说关系重大,他也必须立刻修书送往京城,与京城赵家通通气,以免事情生变,节外生枝。
商议结束后,众人才一一散去。
君瑶特意多留了一会儿,向严韬行礼,说道:“严大人,在下还有事需劳烦大人您。”
严韬端详着她,“何事?”
君瑶说:“烦请大人,将出云苑上下都一一盘问一遍。看看昨夜除了宴会上的人外,还有谁在此后见过赵公子。”
此事耗时费力,说不定盘查下来也不会有结果。君瑶加了句:“尤其是昨夜进过雅居的那些人。”
严韬尚未答应,顾恒子就缓言说:“楚先生,大人与顾某自然全力去办。可是……”
“没有什么可是,”这一回严韬直接打断他,对君瑶说道:“人命关天,没有小事,我定会让人去查。更何况这事办不好,河安的县衙还有什么脸面?”
顾恒子脸色僵了僵:“大人,昨夜进入出云烟雅居的,有不少是河安世家贵族之人……”
“那又如何?”严韬口吻严厉起来,“弦月,要做实事,就不能分贵贱。”
“可开罪了河安的那些乡绅贵族,以后办事就难了。”顾恒子仍旧坚持,“查是可以查,但可以换更恰当的方式。”
“你也知此事耗时费力,如果换一种方式,就会更加浪费时间。”严韬大手一挥,“你不必劝了。这两年,县衙办事处处受这些世族乡绅的掣肘。我就是想让他们知晓,这河安,是天下人的河安,而不是他们世族乡绅的河安。”
顾恒子捏紧拳头,最后只能无奈一叹,不再多言了。他依旧撑持着面上的宽和有礼,恭敬地将君瑶等人送出县衙,并为他们安排了车马。
一出县衙,隋程的双肩就立刻垮了下来:“虽说赵无非死了让我有些解气,可他也不能在这个时候死啊。”怎么说也得在他离开河安之后。
几人没上马车,而是沿着县衙外的街道走着。
李青林方才一言未发,这时才缓声对君瑶说:“我与你去一趟苏德顺的灯坊。”
君瑶想要婉拒,查案奔波,她担心会拖垮李青林的身体。可话到了嘴边,又转了弯咽了回去,“现在天色晚了,不妨先回去休息,查案也不在于一时。”
隋程深以为然,“对,赵大人,听那些人唠叨一日你不累吗?不如好好回去休息休息。查案的事不用操心,就算我查不了,不是还有……”
“我听赵大人气息不匀,可是到河安后水土不服?”君瑶打断隋程。
“无碍。”李青林笑了笑,原本微微郁结的眉眼轻轻舒展开来,“已让大夫开了汤药,服用过后就没事了。”
君瑶说:“你要保重身体。”
何三叔不近不远地跟着,听了几句,就上前对李青林说道:“公子,得回去喝药了。”
李青林见君瑶与隋程同时担忧地看着自己,不由失笑,终究还是不愿让他人更多关注自己的疾病,便与何三叔一同离去。
君瑶与隋程这才上了马车。
章台驾着马车离开,正欲拐弯驶向苏德顺的灯坊,忽然在一处没人的巷道里,有人策马快速靠近,停在了马车之前。
策马而来的人是明昭,他对章台拱手,说道:“侯爷请楚先生一聚。”
君瑶推测,明长昱已经得知赵无非死亡一事,此时让她去相聚,应是为了这事。
她从车内拿了幂篱戴上,二话不说地跟明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