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案风月(324)
休息了片刻,复而起身,发觉天色尚早,说道:“去天香绣坊看看。”
君瑶起身,拍了拍衣裙上的尘土,与明长昱一同离开。
作者有话要说: 早安!
第165章 绣坊中人
皇家每年都有进项,国库和内库中,甚至会拨出一笔钱财来供养皇亲。可有的皇亲开销大,单靠朝廷拨的钱无法养活阖府的人,且是人都愿意拥有更多钱财,是以有条件的王子公主之类的,都会让人以自己的名义开一些私人店铺以增加自己的收入。
天香绣坊,就是永宁公主名下的产业之一。绣坊的掌柜是徐坤,曾在公主府做过账房,如今帮公主打点着多家商铺,包括天香绣坊。他是有些见识的人,听小厮讲有官府的人想见自己之后,就立刻出去迎接。
君瑶与明长昱选了一处安静的厢房问话,徐坤垂手恭恭敬敬地候着,命人斟茶上点心,不敢怠慢。
“白清荷在天香绣坊多久了?”君瑶问。
徐坤如实回答:“两年多了吧。她平日负责管理绣娘,也负责在招揽绣娘和其他人手时把把关。”
“这两年,她每天都会来绣坊吗?”君瑶再问。
徐坤颔首:“是,尽职尽责,除非特殊情况,每日都来,有时回公主府向公主汇报生意情况。她自己也会刺绣,手艺也不错。”
君瑶:“三日前,她来过吗?”
徐坤愣了愣,苦思冥想着说:“应该来过了吧,我当时没注意。”他顿了顿又说:“她的绣房有人打扫,或许打扫的人比我更清楚些。”
“绣房在这里?”君瑶说。
徐坤说:“是,她毕竟要管着这里上上下下好几十个绣娘,没有处理事务的地方如何能行?她十分爱洁,每隔两天就要让人打扫一次房间。三天前,正好是打扫的时候。”
于是君瑶与明长昱提出要去看白清荷的绣房。徐坤带着二人拐入后院中,后院是几进几出,白清荷的绣房是一进院子里的一处厢房,不大,但离前院很近,来往方便。进了绣房,入眼的便是几个绣架,绣架上架着尚未绣完的绣品,用料皆是上品,细线交集想错,泛起暗暗浮光,精美秀丽。
绣架围着一方桌案,案上摆放着一些绣品花样,还有针线。临窗还有一案,其上有杯盏香炉,只是普通之物,并不罕见。案旁有榻,应是她劳累时休憩所用。
一一查看下来,并无可疑之处。
须臾后,负责打扫的仆人被带了过来,得知君瑶问话之后,说道:“白姑姑的确来过,我只是远远地看见她入了绣房,没来打扰她。”
君瑶蹙眉:“你可曾见她离开了?”
仆人轻轻颔首:“白姑姑在刺绣时我不敢打扰,待她走了之后我才入房打扫。”
君瑶说:“你只是远远地看见她,可看清楚了?”
仆人愣了愣,指着其中一个绣架,说:“白姑姑刺绣时有个习惯,若中途离开,便将针线别在最后落针之处,任何人不能触碰。若是不再绣了,便会将针线收好。三日前,我入房打扫时,白姑姑的针是别在绣架上的,打扫完之后,我再回房间整理了一次,发现绣架和针线都被收起来了。”
这说明白清荷清早入了房刺绣,中途离开过。
君瑶问:“你两次入房的时间间隔多久?”
仆人凝眉,“大约半个时辰。”
“具体是什么时候?”君瑶追问。
仆人不太确定,含糊地说:“大约是巳时吧。”
君瑶点点头,沉思道:“绣坊之中那么多人,难道没人知晓她去了何处?”
徐坤摇摇头:“白姑姑很熟悉绣坊,她要去哪儿很容易。这几日中秋节将近,前院比较忙,很多人都帮着买卖,后院里人倒是很少,没注意到也是可能。说不定她绣完之后,就从后门离开了呢。”
君瑶问:“绣坊有几道后门?”
徐坤说:“三道。”
“她平日里和谁比较好?”君瑶又问。
徐坤想了想,说:“她很和善,与坊中绣娘的关系都很好,逢年过节还会聚会吃酒。要说更好些的,大约是后院那位冯绣娘吧。昨日冯绣娘还告假去白姑姑家上香吊唁呢。”
冯雪桥与白清荷曾一同在公主府侍奉,关系要好些也正常。
说着,徐坤便带着君瑶往后院走。冯雪桥入天香绣坊的时间最晚,住的院子也最靠后,可好在是最清净的。一路穿过几个院落,沿着僻静无人的小径而去,终于到了冯雪桥的院子。
那株桂树依旧如盖,深碧的夜间簇拥着一团团桂花,满院子都是桂花的浓郁香味。一入院子,就见冯雪桥与小徒弟小珂坐在绣架前,心无旁骛地穿针走线,一丝丝单调的线缕,在两人手中飞快穿梭游走,挑。刺、拉、绾、绕,令人眼花缭乱的针法中,一幅巧夺天工的绣品便缓缓而成。
直至君瑶等人走近,冯雪桥也未曾发觉。一旁为她打下手的小珂率先起了身,拉扯着她的衣袖低声道:“师父,有人来了。”
冯雪桥一惊,银针刺破手指,血珠竟渗到绣布中,冯雪桥面色一变,立刻将被血染红的一点绣成每人眼下的泪痣,鲜红的泪痣将落未落,绣画里的美人彷徨柔美之态,勾描得淋漓尽致。
君瑶暗叹一声,冯雪桥的心与手,果然灵巧。
弥补好绣画后,冯雪桥立即放下针线起身,向君瑶几人行礼。徐坤即刻介绍,说道:“他们二位是官府的人,来问你一些事情,你如实回答便是了。”
冯雪桥有些意外,却顺从地点点头。徐坤也不在一旁叨扰,自觉回避到一旁去找事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