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案风月(431)
其中一模样老成些的书生说道:“各位,凌云书院的后盾是圣上,还有比这更可靠的吗?如果此次科考,能顺利进入凌云书院,成为当今圣上所支持的书院的学子,恐怕比入其他书院更好些!听闻今年的琼林宴,圣上准许凌云书院的前三甲一同入宴,这是何等荣耀?”
果然,这一番言论立即引起不少人注意,有人半信半疑:“当真?”
这老成的书生说道:“在下岂敢说谎?凌云书院的有关诏令是圣上亲下,难道我敢造谣?这岂非欺君?”为了更具说服力,他又继续说道:“不瞒各位,在下还有些可靠消息,诸位可要听?”
说的尽管说,听的人不管愿不愿意,都是要听的。何况凌云书院是眼下热手的书院,听一听又何妨?
于是老成的书生继续说:“这其一,凌云书院可为在会试中一甲前二十名的学子退还全部学费,且成绩优异者每月还有一定的生活补贴。其二,你们可听说过翰林学士宋夫子?我听闻,若此次书院的学子规模不错,圣上还会广纳天下圣贤来书院座讲,这些圣贤堪的博学,堪比宋夫子。这其三,虽有些玄乎,可诸位不妨思量二三。寒门学子虽也能入仕,可惜苦难重重,若大家都去凌云书院,成为同窗,结为一体,今后不管是处江湖之远,还是处庙堂之高,都算是同门。若只是像往年一般势单力薄地苦读,何其孤单无靠,何不借机结交高朋胜友,善结人缘?”
话音落下,方才还议论纷纷的学子们,都已经静下来沉思斟酌。
那老成的书生依旧滔滔不绝地透露着自己得来的可靠消息,这消息,若生了无数双翅膀一般,飞快地流传到京城的大街小巷,送入市井百姓的耳中,一传十,十传百,以一种江水东流的力量,将凌云书院推向更高的风潮之上。
这就是明长昱的计谋,用舆论的力量,改善书院的形象,并安排大量的人手进入学子之中,牢牢掌握这些学子的想法与动向。
君瑶的心,也随之激荡不已。她原本紧绷的心变得从容,她捧着茶,轻笑道:“侯爷想来还有后招吧?”
明长昱欣然轻笑,他的确还有后招。离凌云书院招学还有些日子,以舆论导向吸引学子的关注是其一。其后,他还会广开凌云书院的大门,请学子入院参观,试听夫子讲学……这一切,都仅仅是书院的起步而已。
君瑶不由感叹:“若我也能入书院上学就好了。”
明长昱挑眉:“你何必舍近求远?我做你的夫子绰绰有余!”他双眼微微一眯,轻笑道:“你不妨叫我一声夫子,我定然将毕生所学教授给你,教授终身,终身也只收你一个学生,保管教会,不收学费。”
君瑶眨眨眼,滞瑟地说:“那岂不是乱了辈分?”
明长昱恍然大悟,认真地颔首:“如此,你叫我夫君也是行的。”
君瑶轻咳一声,端起茶盏喝茶,暗自借着茶水滋润由心而生的暖流羞涩,埋头间唇轻轻动了动,那无声的两字说起来,简直有魔力,让人兴奋且悸动。
须臾之后,她平复了心情,面色平静地放下杯盏,说道:“我已看过于慎的尸体,接下来,还需要你去查证一些线索。”
明长昱无奈一笑,点点头:“好。”
君瑶的心情好了不少,吃完茶点,本打算回刑部,明长昱却问她:“可想见一见赵世祺?”
君瑶不假思索地答应。虽说这起案件如今看来是有人栽赃嫁祸给赵世祺的,但一条条线索细查下来,他根本一点都不无辜,甚至可以说是天道报应。这案件由他开始,见一见他是有必要的。
离开热闹喧嚣的茶肆之后,君瑶随明长昱回了大理寺,下了大牢,见到了被关了好几天的赵世祺。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陪我到现在的萌萌们,真的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爱你们!
第203章 攻心为上
赵世祺身为世家子弟,身份不凡,就算不得已入了牢房,也应该受到非凡的待遇。但他入了大理寺牢房之后,可谓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不但吃不好睡不好,连一个探监的人都没有。
他浑浑噩噩地在牢房里住了几天,时不时对着狱卒叫喧恐吓,可惜大理寺的人对他视而不见,俨然把他当成了阶下囚。
此刻暗无天日的大牢里出现在亮光,他浑身微微一颤,满怀希望地以为是家中的人来探望了,谁知看到的,竟是两个罗刹——明长昱和一个瘦弱的臭小子。
他抓住牢房的铁门栏杆,恶声问:“什么时候放我出去?我根本没杀人,凭什么关我?”
按律来说,若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凶手杀人,的确应该将嫌疑人释放的。可惜赵世祺与于慎的尸体同处一密室,且现场还留有凶器,可谓“证据确凿”,此事还上达天听,所以赵世祺是不能轻易被放走的。
这也是赵家人没来探监的原因之一。
二则,明长昱俨然已和赵家对立,赵家人就算求人,也不会求到明长昱这里来。
明长昱对他不多加理会,只吩咐人递给他一叠字迹密布的纸张:“这是你的供词,你看了之后若认为有所不妥,可签字画押。”
不仅是赵世祺,连君瑶也愕然震惊。明长昱来看赵世祺,直接将赵世祺的供词都准备好了!这份供词,铁定是证据确凿才写好的,明长昱卸下军职以侯爵之位入朝,要削弱世家的联系与势力,当然不会毫无准备。有关赵世祺所作所为,只怕他早就了如指掌。以前不动声色,只是在等一个时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