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案风月(459)
何三叔连忙解释道:“自然是诊了的,周大夫开的药方精妙复杂,有一味药用了本地的偏方,是以我擅自提议让一位本地的大夫看着煎药,以免出差错。”
“原来如此,”明长昱点点头,作势要进李青林的房间探望。
何三叔恭敬地拦在他身前,说道:“侯爷,公子病中不太方便,特意吩咐了不让人探视,以免将病气过给别人。”
明长昱眼中露出担忧之色,他说道:“赵侍郎与我一同南下,途中生病自然是我照顾不周,若不探望一眼,如何能放心?”
就在此时,李青林房间的窗被轻轻推开。李青林披着兔毛裘衣站在窗前,用手轻轻掩着唇,虚弱地说道:“在下病中,不便见人,请侯爷见谅。”
他用手撑着窗棂,似有些疲累,面色与唇色都很是苍白,仿佛再多说一言就会倒地不起。
明长昱歉然地轻叹一声:“赵侍郎可要保重身体。”
李青林的目光却微微落在君瑶身上,却是轻落即收,轻声道:“多谢侯爷,我这是老毛病了,不出几日就好了。”
“如此我就放心了。”明长昱侧身站在君瑶身前,吩咐何三叔说道:“还是将赵侍郎的窗户关好吧,免得被风扑了。”
也不等何三叔动手,李青林轻轻颔首,自行将窗户关好,房中再无其他动静,只听到他偶尔压抑的咳嗽声。
明长昱领着君瑶回了房,房中早升起炭火,温暖舒适。两人斟了茶饮下暖身后,明长昱才吩咐明昭入门。
这两日,明昭暗中安排人手前去查探晋州的茶商以及种茶的人,却不太顺利。他说道:“原本在晋州收茶的茶商,这两年都陆续离开了晋州去了别处。晋县曾是晋州产茶最好最高的地方,这两年收上来的茶也不容乐观,一些种茶的农户也不再种茶了。”
明长昱蹙眉:“茶商去往别处做生意无可厚非,可隶属晋州管辖的晋县一直以来有不少人靠种茶为生,他们不种茶了靠什么生存?”
明昭面色也难得凝重:“我未曾深入详查,只探听到有些人家的年轻人,去了县城外谋生。”
这更匪夷所思,大量的年轻人出城谋生,官府难道不严格盘查他们的手实?而听明昭的语气,似乎也不知那些年轻人到底以何谋生。
明长昱默然沉吟着,纤长的手指无声叩击着桌面。看来晋州茶税之案,并不似表面那般简单。他想起在于慎匣子中发现的那枚前朝官银,这两件看似毫无关联的案子与线索之间,还有不为人知的联系。
明昭又低声道:“我还发觉一个古怪的事情,我与几个弟兄扮作过路人经过晋县世代以种茶为生的萧家村,那些村民似乎对我们几个有些戒备,虽然未曾做出怪异的举动,但……他们的神色与行为,却让我觉得不对劲。”
明长昱眯了眯眼:“如何不对劲?”
明昭蹙眉沉思,斟酌着用词说道:“好像……好像很是警惕,我们离开时,还发现有人暗中跟踪,直到确认我们离去之后,跟踪的人才放下戒备离开。”
这样欲盖弥彰,想不让人觉得村子里没古怪都困难。君瑶眨眨眼,想到什么随口说道:“我曾随李枫去过蓉城的一个小村,村中二十几口人家,家家户户都沾亲带故。彼时那村中有人犯了命案,我与李枫去拿人,村中的二十几户人家倾巢出动,将我和李枫几个人拦住,拼了命不让我们将凶手带走。这些小村落的人家,虽然朴质单纯,但一旦团结起来隐瞒包庇,他们就会变得很难应对。”
明长昱点点头,凝眉思索着。
君瑶抿唇,轻声道:“可否暗中再去探一次?”
明长昱顿时明白她话中的意思,立即说道:“不可!”他拿了薄毯盖在她的膝上,轻轻拍了拍缓声道:“那里的人已经有了警惕,此番之后定会有所准备,即使再去也不会有太大收获。更何况,毫无权势的村民也敢如此行事,指不定背后还有人撑腰。我们虽有皇命,但强龙不压地头蛇,不好太露锋芒。”
君瑶立即赞许地点头:“你说得对。”
三人沉默片刻,明昭斟询地问道:“侯爷,接下来该如何是好?”
明长昱说道:“暂且以静待动,只派出精锐暗查,不要惊动任何人。”
明昭应下,又听明长昱说道:“你去打听打听这坞县可还有适合游玩的地方。”
君瑶与明昭不明所以,都静默地看着他。
明长昱笑了笑:“我自离开起,恐怕晋州的人就已得到消息了。我这两日不动声色,说不定会让他们摸不着头脑。或许还会让他们以为我被贬失意,沮丧至极暂且失了心志了。”
君瑶思索片刻,点点头道:“也好,今天看了一场斗茶,也不知接下来还会有什么精彩。”
因赶路疲惫,加之这两日很是平静,君瑶与明长昱便没出客栈。客栈送饭食与打扫的人也按时来院中,也不会多加停留。李青林的病情渐渐好转,偶尔能从房中出来散心透气。
这日天气较暖,君瑶将换下的衣物放在院中晾晒,恰好李青林与相陪的何三叔。
两日不见,李青林似乎又清减不少,但他生得挺拔,身形依旧笔直,虽带着病气,却没有颓靡之感。
李青林对君瑶微微一笑,说道:“这两日没见,你可还习惯?”
君瑶点点头:“我很习惯,青林兄可好些了?”
“好些了,”李青林也点点头,“我本担心因为我耽误了行程。”
君瑶说道:“侯爷难道没告诉你,这两日本就要在坞县暂歇,不急着进晋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