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迷又被病娇反派惹哭了(292)
看似真诚的话语问出口,就连坐在驾驶座的男人都愣了一愣,他脸上是掩饰不住的惊诧模样:好像在他的世界里,就不该存在着,这样不合理的问题。在他从小生活的环境里,他以为所有人的出门标配,都是这样子的豪车。
这是他第一次,听到有人问,车子的安全带怎么系——他并没有坐过公交车,没有坐过普通的车辆,他并不知道,自己的这辆车,和其他一般人的车子,的开车门方法,系安全带的方法,不太一样。像他这种出生在罗马的人根本无法理解,没有出生在罗马的人的,感受和那些人看到自己财产和生活方式时的震惊。
“按右边。”男人很快的,调整自己的表情,侧过身,去帮坐在后座的少年,指安全带的打开按钮。距离拉近时,能让人闻到他身上,好闻又淡雅的清新香水味,像林间的一阵清风。
“好、好的,谢谢、谢谢你!”沈怀苏的一颗心跳得飞速,他已经说不清楚,自己到底是羞耻还是害羞,还是自卑。在这一刻,他的脑子里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想不起来了。他完全凭借着,自己的肌肉记忆,去向对方说道谢。
然而,对方只是极为平淡地,“嗯”了一下,便开始核对订单信息,随后,照常的,核对过目的地,便认认真真地进行开车。好像,至始至终,方寸大乱的,只有沈怀苏一个人而已。
以至于,沈怀苏根本记不起来,一路上,自己到底是怎么抵达学校的。就在他沉迷于司机的美色,无法自拔的时候,对方转过头,好心的提醒道:“您好,已经抵达目的地了,请您确认自己的下车地点,然后,进行订单提交。如果您对此次服务很满意的话,请给予五颗星好评并且提交您的订单,欢迎您的下次使用。”
一段营业用的句子,被眼前年轻的男人,面色淡然地讲出来,一下就变了味道。好像从他嘴里说出来的不是什么营业话语,反而是什么盛大且重要的,颁奖典礼上的,获奖感言。
沈怀苏,完完全全的,听愣了神。到最后具体是怎么付的款、怎么走下车子,并且向对方告别的,他已经记不得了。他像是,被妲己蛊惑的纣王,却连对方的名字,都忘记问了。
“哎呀,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能够忘记呢?如果下次再有机会见到他,一定要当面问一下他的名字,如果可以的话,能加他的联系方式的话就最好了!”沈怀苏站在原地,早就已经看不见红色豪车的身影,但他拍拍自己的脸颊,让自己勉强醒过神,打起精神,再紧紧握住各种材料,认认真真地给林清学长打过去电话。
林清接沈怀苏的电话,一如既往地,接得非常的快。他一瞧见联系人的姓名,整个人的嘴角就咧开了,笑容快要开到太阳穴。手机屏幕上所备注着的,“怀苏学弟”,分明只有,短短四个字却能够影响他不止一天的情绪和想法。
“怀苏到哪了?还能找得到地方吗?这会儿车好打吗?”哪怕毕业材料的事情,对他来说,是很重要,可他,没有办法,把自己的过错,怪罪到其他人的身上。本身,这位怀苏学弟,愿意帮自己的忙,就是出于情分,而非本分。
对方愿意来为自己送急需的材料,已经是很好的表现。自己没办法去要求更多,毕竟时间太紧了,从画室赶过来也需要时间,如果再堵车或者是车不好打的话,确实赶不上时间。
林清,尽可能的,让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但他紧紧握住手机的手,还是出卖了他的紧张和在意,出卖了他试图藏起的慌乱。
不过,好消息,很快就到来了。他听到手机另一端的沈怀苏,以一种,他从未听到过的雀跃的语气,朝着自己回话,说道:“我已经到地方了,你什么时候,方便来拿你的材料呢?或者说,你看一下,你现在在哪里,我去找你也可以。”沈怀苏,毕竟也是这个学校的学生。
他对于校园的路径,还是很熟悉的,不至于说找不到地方。他也很乐于,帮学长的忙。
林清听出,他的心思,毫不避讳,甚至欣喜若狂地,告诉对方,自己的所在位置,并且关心对方几句以后,等待着对方来寻找自己。
沈怀苏,仍旧是没有察觉,这位林清学长早就对自己,有了除却友情以外的其他心思。
他只当是去帮朋友送材料,所以他很自然的应下来这件事情。他乖乖巧巧地抱着东西,朝着对方所说的地址,以最快速度,行走着。
途中,他身边路过许多学校里面的学生,有不少人,都朝他惊艳的回眸,中间也有过几个人来向他索要联系方式。一路上,他听过明面上夸奖,当着面的夸奖,以及,等他走后在他背后夸奖,以及跟在他身后夸奖的各种人。
他们无一不在说着:“哇塞,那个少年长得好漂亮呀,难道他,也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吗?”
“长得好看的人?哪儿?哪儿?你们快给我指一指,我倒要看看,是有什么人,能让你们觉得很好看的!”听到讨论的,不少人,都开始加入进来,他们的目光,无法从那漂亮的少年身上移开,不少人也表示怀疑,说:“他应该不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吧,他看起来,还小着呢。”
不过,这些疑问的话,很快,被一边的人出言打断。那人轻笑着,颇有些自豪的意味。
他说:“那当然是我们学校的学生!不然,你以为,他怎么这么轻车熟路的,走在学校的道路上的?不管是哪个,第一次,来我们学校参观的人,都肯定,会四处看一看,关于我们学校的建筑,还有雕塑什么的。再不济,也会多看几眼,我们学校里,从国外移动回来的,花草树木。像他这样,面不改色的经过的,肯定是我们学校的学生。估计是一年级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