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当两个异世大佬降生成奶团子(36)

作者: 不辞归 阅读记录

林家两老倒是赞成林福生的做法:“本来就该这样,要么就别喊老大出钱,要么房子就要算他一份。”

两老和林二叔、林三叔家的宅基地划在一块,房子也打算挨着盖。

两老手里没多少钱,自然就要两个儿子多出些,以后他俩走了,房子就是两个儿子的。

但老二拉老大一块出钱,房子又没老大的份,那就是把老大当冤大头了。

两老的意思本来是他俩出一份钱,三兄弟各出一份,以后房子就给他们三兄弟平分。

林福生却道:“干脆不分了,我出钱盖给您两老住的,老二老三各盖各的,不用再计较怎么分,也省得他们手里钱不够。”

总之,事情最后就这么谈妥了。

林福生算了算手里的钱,与邱秀珍和孩子们说:“去市里买房的事缓一缓,等村里的房子盖完再说。”

林泽远没有意见,反正距离他上初中还早着。

林泽浩虽然觉得村里的房子不如市里的有价值,但也支持父亲的做法——既然都出钱盖了,哪怕不值钱也应该是他家的。

林泽峰的假期即将告罄,索性也不去市里看房了,留着时间多陪陪家人。

这天下午,他去接林泽远放学。

只见林泽远和霍平野明明一块出校门,却一副恨不得隔对方十万八千里的模样,显然还在闹别扭。

两个朋友夹在中间,想把他们拉近一点都不行。

杨鹏还是跟着霍平野:“他们说这两天可以去果园摘柿子,你去吗?”

霍平野兴致不高:“随便,去也行。”

杨鹏扭头看向几米外:“阿远,去不去果园摘柿子?”

林泽远沉默,身旁的陈如松就明白了:“阿远他说不去。”

杨鹏又看霍平野:“他说他不去。”

霍平野:“……”他听见了。

林泽峰看得发笑,招招手把四个小朋友都喊过来:

“水产队在干塘捞鱼,想不想去看?”

第二十章 诡计——这次绝对绝对不会再轻易原谅他!

农场有几百亩池塘,引清河水养鱼和河虾,还有清河蟹。

其中河虾差不多三个月收获一次,螃蟹则在中秋前后丰收,鱼就要看不同品种的养殖周期,一年到几年收获一次。

所谓干塘,就是把已经出完渔货的池塘放干水,将塘底的鱼、虾、螃蟹、泥鳅捞干净,再清理淤泥用来肥田,最后在适当的时机再放一批新苗。

这是一项大工程,所以农场也不是每年都干塘,今年还是林泽远他们第一回赶上。

刘正老先生今早说要去市里办事,不知道几点回,傍晚的晚课取消。李强闻言也让霍平野休息一天。正好有空,林泽远也不介意去见识见识。

林泽峰带着他们到池塘边的时候,几口池塘里的水已经放得差不多了。

水产队的职工穿着下水裤,拿着畚箕或捞鱼网,在塘底热火朝天地捞鱼。

岸边摆着一排半人高的大塑料桶,里面已经装满了鱼虾和泥鳅。

池塘边围满了农场职工和家属,各个手里都拿着畚箕或竹篮,有的穿着下水裤,有的早已撸起袖子、挽起裤腿,打算轻装上阵。

杨鹏见状好奇地问:“大家不下去捞吗?”

林泽峰解释:“按规矩先由水产队的捞一轮,算作是他们辛苦几年的奖励。”

“等他们捞得差不多,其他职工就可以下去捞,见者有份,各凭本事。”

霍平野:“那也不剩什么了吧?”何况还有这么多职工和家属。

林泽峰:“不会,鱼虾会往淤泥里钻,一时半会儿捞不完。加上后头清淤泥翻出来的,能捞上两三天。”

“你们要是不怕弄脏衣服,也可以下去捞。”

池塘边确实也有已经挽好裤腿的小孩,由家长带着,正跃跃欲试。

杨鹏问霍平野:“去不?”

霍平野:“去!”

林泽峰看向只看不说话的小弟:“阿远呢?”

林泽远看着那泛着腥味的淤泥皱眉,还没开口拒绝,就听霍平野说:“某些人还是别去了,生病了又要哭唧唧。”

林泽远:“……”

林泽峰也反应过来,如今已是深秋,塘底淤泥湿气重,不适合小弟下去玩。

于是劝小弟:“对,你还是别下去,大哥给你捞鱼上来。”

林泽远本来就不想去,闻言乖乖点头,被大哥怜爱地揉了下脑袋。

另一边,水产队捞得差不多了,大队长一声令下:“大家去吧。”

守在池塘边的职工和家属欢呼一声,犹如下饺子一般扑进了池塘里。

有一两个跑太急没站稳的,一下子摔进淤泥里,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林泽峰找水产队的职工借了一个水桶,对方就住他们家楼上,说好了回家就还给他。

霍平野和杨鹏脱了外套和鞋袜,挽起裤腿,被林泽峰抱到里池塘底。

林泽远和陈如松在岸上给他们看衣服和书包。

林泽远问陈如松:“你不去?”

陈如松:“我怕弄脏衣服,回家要挨骂。”

上次和小伙伴们去摘桃子,也是农场果园里收获完之后,剩下一批晚熟的,允许职工去摘。陈如松惦记着家里人多,摘了一书包回去,兴高采烈地与家人分享。

却被奶奶批评:“下次摘两个玩玩就算了,别往家里带。你在外面代表的就是你爷爷,他作为场长,和职工争这点蝇头小利,会叫人笑话。”

陈如松陡然被泼了一盆冷水,瞬间觉得委屈,正巧爷爷回来,见他噘着嘴不高兴,问他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