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海岛小夫妻,养崽撩夫甜蜜蜜(370)+番外
他越说越兴奋:“明天我先去一趟,让老严帮咱张罗着收点糯米回来。做饭团肯定得用糯米,他们那边的怎么也比粮店的便宜一点。”
江父口中说的严明就是之前江母领回来的那个偷偷卖粮食的少年小明。
严明在市里上高中,趁着暑假的时候悄悄倒卖些粮食给自己凑学费。
当初秦婆子和江母之所以吵架就是为了争夺那袋子粮食。
江母开始卖馄饨之后,严明还来送过几次粮食。
他的粮食比粮店里的议价粮要便宜一些,还送货上门,江母自然没有不要的道理。
严明开学之前,他把父亲带到江家和这边的人见了面,现在一般都是老严或者他媳妇往这边送粮食了。
除了粮食,他们有时候还会把一些家里种出来的菜拿到市里卖,每次来都会往江家来一趟,带来点新鲜的东西。
江父来了之后跟老严关系处得不错,搞得跟多年的好友似的。
时不时都会跑到他们村里去转转,还让老严帮他收过鸡蛋。
有这个关系在,别的不说,粮食方面至少有个保证。
江家一家子就不是那种墨迹人,既然商量好了,自然立刻就行动了起来。
第二天送走了两个孩子之后,江父按照女儿列的单子买回来最新鲜的豆腐鱼还有各式调料,当天江嘉意就做了她拿手的油炸豆腐鱼。
因为是要做生意,江嘉意还特意调整了一下配方,味道调得比之前做得更加浓郁了一些。
待那鱼炸好后,香得哟,隔壁小孩儿哭了好几个!
除了豆腐鱼,江嘉意还和母亲一起试着炸了好几回虾饼,各自都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子炸了几个,然后放在一起让家里人试吃。
参与试吃的除了江家一家子,还有张琴,另外还专门把田晓宁也给叫了来。
那俩姑娘吃得闷头不吱声,只恨不得把舌头都要吞到肚子里去。
问意见?
那必然是哪个都好吃!
经过几次调整,从味道到成本多方考虑后,大家终于确定了最后的配方。
老严是在两天后把糯米送过来的。
来的时候他借了村里的驴车,一次性送来了两百斤的米面。
而且还承诺以后只要提前说,他保证不会掉链子,这边需要的米面他全部都包了!
江父笑眯眯地答应了。
江父去严家所在的村子次数多了,现在在那边俨然也变成了一个名人。
自家的馄饨摊儿规模虽然不大,可这些日子用到的面粉却是不少。
这些除了实在跟不上趟的时候,会去粮店托关系买点议价粮外,相当一部分都是通过老严在村里收购的。
南江附近这些村子,现在的日子要比过去好过很多,吃饱已经不是难事,可是村民们手里都没有钱。
大家都是农民,天天辛辛苦苦种地。一年到头种的是粮食,收的也是粮食,却并没有什么挣钱的渠道。
可很多时候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
所以,大家愿意把积攒下的那点儿细粮拿出来换钱。
以前是没什么渠道,只能偷偷摸摸去市里卖,除去交通费赚不了几个钱,有时候还会被抓。
而现在有了江家这个固定客户,严家的人就出头在村里收购粮食了。
他们赚的差价不多,却省了村民很多事儿,所以不光他们村,周围几个村的人也愿意把粮食卖给老严他们家。
这样就属于两好搁一好,皆大欢喜了。
在送房产证的时候林小巧来了一趟,除了证明她还带来了两个帮忙找的帮工。
她找来的是一男一女。
男的是个小年轻,十七八岁的年纪,女的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妇人。
第297章 报仇
这个中年女人姓桂,叫桂香枝,是本地人。
丈夫在工厂工作,她之前在家里带孩子。
后来孩子们长大了,需要的开销更多了,为了贴补家用她开始在外面打零工。
那个叫方勇的男孩儿则是乡下来的,家里穷,想来市里投奔亲戚,可亲戚也给他安排不了工作。
没办法就想着在市场里自己找个活儿做。
两个人都是给林小巧干活的工人给介绍的,也算是知根知底。
江母看他们干活都算麻利,就把两个人都给留下了。
第二天江父就带着方勇一起出去买东西了。
他们去的是林小巧给推荐的一个私人杂货铺。
这个杂货铺的老板有点本事,认识一些水平不错的手艺人。
他们利用一些淘换来的废旧物品自制出蜂窝煤炉,简易的折叠桌椅板凳等等东西,全是些在国营商店买还需要用工业券的物件。
而这些因为他们用的都是旧物改造的,虽然不耽误用但也不是全新,所以不仅不要票价格还低。
现在小市场那边都快要被他们给垄断了,开铺子,特别是那些小商贩们几乎用的东西都是从他们那里买的。
到晚上的时候,江父和方勇回来了。
他们俩可谓是满载而归。
不仅买回来了之前商量好要买的煤炉,桌椅这些,他们还拿回来了一卷油布,以及可以用来搭凉棚的竹竿。
一进门江父就炫耀了起来,直说自己算是开了眼了,果然是术业有专攻,人家天生就该吃这碗饭。
说那个杂货铺里东西齐全得很,别说就是摆个小吃摊,就是开饭馆也能在里面把东西一次性给置办齐了。
方勇也很兴奋,将挂在车把手上的煤油灯举起来给大家看,说有了这个,即便晚上收摊晚一点也不用担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