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公主把穿越女头都打飞了(35)+番外

作者: 茶花与酒 阅读记录

故作清淡从容的神色中是难以掩饰的自信和傲慢。

三国使臣已是彻底沉浸其中,品味着这句诗词中的韵味。

拓跋峥的神色也更加深沉不可捉摸。

木清清笑吟吟的看向纳兰昭月,隐隐带着一丝挑衅,“我的七步成诗,不知长公主殿下可还满意?”

纳兰昭月直视着她,缓缓笑道:“木姑娘果然有真才实学,只不过这一诗大气磅礴,着实不像是出自木姑娘之口。令本宫有些疑惑。”

纳兰渊冷冷道:“长姐这是何意?明明清清是大家亲眼所见七步成诗,莫非你还怀疑不成??”

纳兰昭月心中冷笑,恋爱脑就是恋爱脑,自己还没说什么呢,就上赶着护着了。

她当初到底是怎么选上这个白眼儿狼的。

当真是眼瞎了。

木清清也沉声道:“长公主这是在怀疑我? ”她故意朗声道:“我知道长公主素来不喜欢我,也多次为难我,可你不能怀疑我的人格。大气磅礴又如何?女子就不能大气磅礴了?诸如这样的诗词,我能作出来的,可不止这一首。 ”

木清清这番话刻意说的大声,让所有人都听到。

振振有词的反驳,有种人格被冤枉的气愤和朗声凿凿的自信。

从她的话中反观纳兰昭月,倒显得小气无比,竟然因为瞧不起木清清,便认为她做不出这种诗词来,着实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可在场被木清清这番话带着走这么想的人,也就只有纳兰渊以及三国使臣了。

天泽王朝群臣:这女子竟不要脸到如此地步!如此厚颜无耻!

还敢藐视长公主殿下!

真真是罪该万死!

纳兰渊也道:“不错,清清确实有不世之才,诸如这样的诗词,朕也听过她随性而发。”他声音转而冷漠,“长姐莫不是连朕的话都要怀疑吧?”

群臣却在私底下小声议论了起来,眉头都皱到了一起。

“陛下糊涂啊……”

“哎……陛下也是被蒙蔽了吧。”

“陛下竟然因为这个无耻之女,如此对长公主说话……看来传言是真的了,陛下当真是因为木姑娘才将长公主赶出了皇宫……”

……

而徐太傅却因为在不停的被张大人灌酒,所以现在徐太傅也是昏昏沉沉的了。

纳兰昭月微微一笑,看向木清清,目光平静:“自然不是,本宫怎么会质疑皇上。本宫只是好奇一下罢了。比如方才木姑娘口中的陈王是谁?平乐又是何人? 岑夫子丹丘生又是何意?”

第39章 让她当谋臣

木清清也愣了一下,脸上自信从容的神色也微有点不自然。

群臣也等着她的回答。

她正要解释,一直没说话的萧庭夜却出言了。

“本王猜想,应当是木姑娘一时激动所虚构出来的人物吧。恐怕木姑娘在作诗之时,脑海中进入了无人之境,也构建出了另外一个画面脱口而出。诗词大家,出现些虚构的东西为增强气势亦或是意境,也十分常见。殿下又何必非要追根究底呢。”萧庭夜不紧不慢道。

木清清自然没想到萧庭夜会为她说话,她看向萧庭夜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意,然后微微点了一下头,表示了一下感谢。

可萧庭夜却看都没看她,目光只是凝在纳兰昭月的脸上。

木清清皱眉,这么高冷?

她心中也有一丝被忽略的不满。

纳兰昭月回视着萧庭夜的目光,唇角冷弯,“摄政王说的对,是本宫刨根问底了。”

这死狐狸,到底是非要跟自己对着干了。

其他三国使臣也都点了点头。

“摄政王大人说的有道理,臣也刚刚纳闷这是什么意思,若是如此,倒也说得通了。 ”

“诗词大家,出现一些虚构之人,虚构之物也并不少见。只可见木姑娘作诗时的忘我。”

“恩……木姑娘果真乃不世天才,短短七步,竟能作出如此惊艳绝伦的诗来!”

三国使臣们纷纷夸赞。

纳兰渊也与有荣焉,看向木清清的眼神也更加炽热。

不愧是他喜欢的女子,这世间无一女子能及的上她。

木清清一番作诗结束之后,群臣们也是议论纷纷。

木清清看向天泽王朝百官,不明白为何天泽王朝的这些臣子们为何没有一个激动的。

虽然没有达到她预想的效果,可见他们私底下在聊着什么,猜测估计也是因为这一首《将进酒》而震撼到了。

虽然这诗词是李白写的,并非自己所作,可这些古人并不懂。

他们也不认识什么李白。

说了,他们也不认识。纳兰昭月既然想让自己出丑,那她当然要打脸回去。

说是自己作的也不会有人怀疑。

这种古代的女子最是见不得自己这种自由自在的人,也嫉妒她拥有她们所没有的才华。

她们自己便是被这种男尊女卑封建制度荼毒的产物,就见不得她这种特立独行的人。

说到底,还是嫉妒。

所以纳兰昭月才会几次三番想要害她。

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能就是纳兰昭月这样的人吧。

既可怜她生在这种社会里,又可恨她心肠这么歹毒。

有了摄政王为木清清说话,长公主的这番疑问也被揭了过去。

不过大家都有些不解,摄政王大人为何会为木清清说话?

莫非只是为了跟长公主作对??

紧接着纳兰渊便开始宣布起了一件事。

“正好借此机会,朕向大家宣布一件事。木清清不仅仅才华横溢,拥有不世之才,更对国事朝事皆有个人的独到见解。近来随朕身边已久,朕心甚至安。 因此,朕决定将封木清清为朕身边的御用谋臣,为朕为天泽出谋划策,随朕共上朝堂,上听天命,下听民意。不知各位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