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夫人重生,侯爷他喜提追妻火葬场(127)+番外

作者: 一团小熊猫 阅读记录

现任太子,也是当初的二皇子,上一世被三皇子斩杀,所以他们二人都没有太过在意,可是,这一世的三皇子没有来得及斩杀太子。

以谢阁老跟五皇子和九皇子都有牵连的性子,难道会不与太子有所关联吗?

云卿之明白梁今殊这般急切的赶来江城的原因了。

若荣家真的有所谋划,那么此时大剌剌的举办赏菊宴,醉翁之意究竟是在哪里?

人员流动,最好藏人!

云卿之的面色沉了下去:“看来这江城,我是来对了。”

“但是,你不能再涉险了。”梁今殊没有赞同云卿之的话,他只是行至云卿之身前,看着她,“卿儿,我知道你的方法是最有效的,也是最快的,但是,我不能再让你涉险。”

“可是……”

“旁的方法或许见效慢一些,或许会麻烦些,但是都不会让我分心。”梁今殊柔和下目光,用云卿之从没见过的神情看着他,此时的他,逐渐跟前世那个镇南侯重合,但是,少了那些压制的情绪,多了些真实。

“你想让我把所有都对你说,那我便说给你听。”

“卿儿,前世我有无数种办法能更快的掌控局面。所有人都知道福慧是我的表妹,但是,表妹而已,皇后我都没有救下,背后谋划之人不能确定福慧对我的价值。”

“但是你不一样,你是我的夫人,还是我身边唯一的女人,你掌握着镇南侯府的部分秘密,只要我对你表现的重视些,你的身边就会危险重重,若我以你做饵,很多人都会上钩。”

“但是,我不愿,卿儿,我不敢想象失去你的可能。所以,我宁愿你恨我,都不想要让你成为众矢之的,成为我所有人都知道的软肋。”

他……他说的是前世那个他吗?

可是……

云卿之一把推远了他,泪意再也难以抑制,她带了些慌乱的质问:“这些话,你前世为什么不与我说?你骗旁人也就罢了,为何连我也要骗?”

梁今殊急切的握住她的袍角:“我不想骗你的,我想跟你坦白一切的,在我们的新婚之夜,四月初十,我想把一切都告诉你。”

可惜……他却被迫又一次抛下了她,还狠狠的伤害了她。

“小喜给我看了你的那个匣子,里面有你想要挂到姻缘树上的祈愿,有你还没给我看过的红盖头,还有你小心珍藏的香囊鞋袜,卿儿,我不知道你藏起了这么多的心思,也恨我自己没能珍惜。我本想待事情结束之后再告诉你一切的真相,但是……”

但是还没等他开口,就永永远远的失去了她。

“四月初十……”

云卿之骤然回忆起了前世深埋在记忆深处的画面,神神秘秘的小喜,梁今殊消失之前莫名有些喜气洋洋的军营,还有……还有那个她怎么也找不到的匣子。

云卿之的泪水越来越多,前世和今生的纠葛,让她思绪纷杂,不知如何是好。

梁今殊拿起手中的帕子,轻柔的为她拭去眼角的泪水。

“我说这些,不是为了让你哭的。我想告诉你,就算让你涉险才是最优解,却都是我永远不会去选的选择。”

“卿儿,我已经失去过你一次,这一世,我只想让你平安无虞,你还想恨我也罢,还想嫁谢均也好,但你总要好好的,快乐的活着,我不想再看到你失去生机躺在我怀里的样子了。”

“我会疯的。”

这样的梁今殊太过陌生,是云卿之从未见过的他,也是他前世一直渴望的样子,可……

“你已经跟我没有关系了,梁今殊。”云卿之抬起泪眼,看着他,“你不欠我的,上一世去救你是我的选择,我没能活下去,也是我自己应该承担的结果。”

“你不用因为愧疚对我说这些。”

梁今殊拿着帕子的手顿住,稍顷,他紧紧握住帕子,声音颤抖。

“我不是因为愧疚。”

愧疚这个词太过于浅薄,是他无法赞同的。

他是刻骨铭心的恨,在失去云卿之后的日日夜夜,他没有一刻不在恨自己,恨自己的懦弱,不敢把对她的喜欢表现出来,总是自以为是的去伤害她来证明自己没有动心。

他恨自己不去珍惜,珍惜她那显而易见的心意和偏爱,把一个满心满眼都是他的姑娘给弄丢了。他也恨自己的无能,无能到保护不了自己的女人,也保护不了自己的所爱。

所以,他才会在失去她之后的日日夜夜,都强迫自己去回忆与她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然后,惩罚自己,永远不能忘记,永远都要铭记那一刻的痛苦。

所以,上一世用皇位和生命换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是他对自己的惩罚。

可这些,都没有必要告诉云卿之。

第33章 替身

上一世的选择,不应该成为她的枷锁,束缚住她。

这一世的云卿之,没有她,也活的潇洒肆意,她有了好友,有了家人的陪伴,笑容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快乐。

梁今殊深深的看着云卿之,把她的一眸一笑,这样鲜活的模样深深印刻,然后,对她说。

“我只是想让你自由,卿儿,我说这些,是想让你不要把所有的情绪都放在恨我之上。”

“我是个混蛋,我曾辜负了你,也让你受了很多苦。你该快乐无忧的过完此生,不该为我再哭了。”

她不止一次的在他眼前落泪,也不止一次的在他面前情绪失控。

彼时梁今殊不明所以,所以选择漠视。

可如今的梁今殊每每回想起来,都心痛难忍。

他把云卿之手中紧握的短箫拿起,小心翼翼的取下那枚原本属于福慧的香囊。“这是我从福慧那里要来,取信于你的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