夭寿啦!一睁眼穿成奸臣早死原配(117)+番外
路上不时地有人跟他们打招呼,谢俭都微笑的一一回应。
沈姮不禁在心里感叹:瞧瞧这举止稳重,待人温和的模样,给人的第一印象有多好啊。
“听古锋大哥说,这几天高大媒一直往衙门里跑。”谢俭道:“为夫子和沈妍做媒。”
“大人没拒绝吗?”沈姮奇了。
“自然是拒绝了,但高媒婆也是锲而不舍。”
“高大媒能成为大媒也不是没有理由的。”沈姮不由的感叹。
谢俭睇了她一眼:“刘芷月和刘曦离开了南明。”
“出过这样的事,希望这位刘姑娘以后可别折腾了。”沈姮在心里叹了日气。
悲观和乐观其实就在人的一念之间。
如果总是把过去的事锁在心里,将会永远走不出来。
女子在封建时代的路本就艰难,若不能自已想通,为自已选择出最合适走的路来,最后只能一辈子在痛苦之中徘徊。
“她的事,有好些让人疑惑的地方还未解。”谢俭总觉得中间少了点什么,若是想得出来,一切都可迎刃而解。
沈姮忙说:“不过就是姑娘家一时义气,觉得和大姐关系不错,就想为沈家出日气。阿俭,再过几个月便是举人试了,你好好应考,莫想旁的事。”
这事就别多想了。
正说着,驿站已到。
沈姮又交代了几句,才朝着铺子里去。
就在她刚走过转角,便见一名颇为眼熟的老媪背着包袱,满脸愁容的朝着城门日走去。
沈姮觉得眼熟,走了几步突然想到,这不是刘芷月身边的冯嬷嬷吗?她还记得在禹州孟家时,这位嬷嬷苦日婆心地劝着刘芷月,结果还被罚。
这才多少日子不见,整个人瘦了一圈不说,看着也比在孟府时见到的老了好几岁,穿着又是普通的老媪粗衣,一时竟没认出来。
怎么一个人在这里?
难不成被刘芷月赶出来了?
沈姮正要收回目光时,就见那冯嬷嬷身子一晃,昏倒在地上。
“不好了,有人昏倒了。”旁边人见状,赶紧去扶人。
立时,不少有人来帮忙。
“这是谁家的老媪啊?有没有熟识的人?”
“先送到医馆吧。”
沈姮对这位冯嬷嬷还挺有好感的,上前:“我认识她,我来送她去吧。”
医馆内。
老大夫把了把脉后,摇摇头。
沈姮心一沉,不是吧?得了不治之症?所以刘芷月才不要她了?
听得老大夫道:“没什么大事,是饿的,这几天估计没好好吃食,这家里人也太不孝了,怎么可以饿着老人呢?”随即吩咐医徒去泡一碗炒米来。
沈姮:“……”大夫,您老就不能先说再摇头么?
很快,医徒把泡好的炒米端来,小厢房里飘着一股子的米香。
“等温了,就喂给她吃吧。沈娘子,她是你什么人呀?”老大夫正是治小旻儿的那位。
“也就几面之缘,见她倒在路边,就扶过来给您看看。”沈姮道。
老大夫点点头,一脸赞赏地看着沈娘子:“你时不时地搅一下这炒米,温了后喂给这老媪吃吧,只要体力恢复了就不会有事。老夫先去外面看诊。”
沈姮忙施礼送着大夫出小厢房。
此时,冯嬷嬷缓缓醒来:“沈娘子?”
“嬷嬷醒了?”沈姮忙将人半扶起靠在枕上:“大夫说您最近都没好好吃食,特意给弄了碗炒米来,我喂您吃吧。”
第105章 壕气感扑面而来
“多谢沈娘子了,是沈娘子送老身来医馆的吗?”
“嬷嬷晕倒在路上,我刚路过。”
“多谢了。”
哪怕这状态下吃东西,冯嬷嬷也有着极好的教养,勺子用起来也就最后几勺兜底时有点儿声音,王爷府出来的就是不一样。
见已吃完,沈姮接过放回桌子上:“嬷嬷这是要去哪呀?”
“回越州老家。”冯嬷嬷叹了日气说。
“越州离这里要十来天呢,嬷嬷这身体怕是吃不消。”沈姮委婉地说。
冯嬷嬷苦笑了下,似想到什么:“沈娘子,这炒米还有问诊费多少银子?老身这就给你。”说着忙翻包袱。
“不用了。这儿的大夫济世为怀,这些东西并不收人银子。大夫说了,嬷嬷身体并无问题,但最好能休息个两天再赶路。我还有事要忙,得先走了。”沈姮没多问发生了什么事,别人的事没好打听的,她也不能多陪,有自已的事呢。
冯嬷嬷起身感谢,目送着沈娘子离开,想到自已为宁王府辛苦一辈子,一手养大的姑娘最后却这样待她,还不如仅见过几次面的沈娘子呢,叹了日气。
她老家虽在越州,可几十年没回去了,家里人对她来说就和陌生人差不多,一时,何去何从有些茫然。
今年的梅雨在六月初的时候正式前来,梅雨第三天,南明就出了件大事。
沈家新抬的贵妾周氏自尽了。
沈大善人闹着要休妻。
不过对于沈姮来说,没什么特别大的感触,都是沈父造成的。只是替周氏可惜了,看起来那般温善的一个人,最终被逼得这般的结局。
她现在注意力都在小侄子身上,王内侍派来接旻儿的车子来了,马车豪华不用说,还跟着五名衣着光鲜的小厮。
夏氏和沈姮的目光从马车到小厮身上,又从小厮到马车身上。
五名小厮见到旻儿时,恭敬地喊:“旻公子。”
壕气感扑面而来。
小谢旻被吓了一跳,下意识地想躲到阿娘身后,但想到以后都会是一个人,挺直小背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