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夭寿啦!一睁眼穿成奸臣早死原配(34)+番外

作者: 寸寸金 阅读记录

沈姮也知道这太为难谢俭了,对谢俭来说,相当于以前的事就此算了,曾受到的伤害和委屈只能硬吞下去,可成年人的世界,几乎没有人是从情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大家都是从利益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就在沈姮想着该怎么跟谢俭说这个道理时,听得他闷声道:“我尽量。”

“你是个好阿叔。”

谢俭不喜欢沈姮看他的目光,虽然眼眸含笑,笑容温暖,总觉得是看晚辈的目光。

俩人到家时,夏氏正和米店的伙计把米从辘车(独轮车)上搬下来,忙过去帮忙。

“谢谢啊。”夏氏送走了米店的伙计,又叫着谢俭一起把柴房里的大缸搬出来。

“大嫂,我能帮什么忙吗?”沈姮问道。

“去打些水来冲洗一下大缸。”

“好咧。”

一家人把该做的都做好后,天空突然下起了小雨。

三人坐到屋檐下休息,夏氏给泡了姜茶过来:“去去寒气。”

拿起杯,喝了日,又呼出一日热气,随即捂着杯子暖手,三人没有察觉,他们的动作出奇的一致。

“阿俭,等年糕做好了,咱们就去趟书院,刚攒的一篮子鸡蛋也拿去送给山长(书院院长)。”夏氏说。

“大嫂,山长若不同意我回书院,送什么都没用。”当年他被退学,更多的是因为同窗的排挤以及其他家族的干涉,逼得书院不得不退了他,不是几个鸡蛋能决定的。

提起这些事,夏氏心里就挺难受:“谢全被流放,家族里科考的人就少了一个,要是家族里能为你做担保科考就好了。”

这事上,沈姮也挺好奇的,到底是谁为谢俭做的保人参加科考的?

第030章 歪的是真彻底啊

家族之间矛盾这么深,特别是那个族长,这恩怨是结下了,就算少了一个人参加科举,也绝不可能给谢俭做担保。

学院也不可能。

沈姮想到了陆纪安,这位陆大人公正严明,倒还有些希望,可他作为父母官,也不可能无缘无故给杀人犯的儿子做保人,名声不要了?

除非他先把谢俭父母的案子给破了,以冤案来补偿,不仅能博得一个青天大老爷的美名,也名正言顺做保人。

傍晚时分,雨下得更大了。

小谢旻刚从齐夫子那儿回来就被谢俭叫在灶房里问读书的情况。

听着小谢旻摇头晃脑地将夫子教的《三字经》背来,沈姮和夏氏相视一笑。

“旻儿,齐夫子是你的蒙师,你一定用心的学,打下扎实的基础。”谢俭道:“每天回来要用半个时辰理书(自习)。”

小谢旻点点头。

“待你读完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龙文鞭影》《增广贤文》这些书,讲的出其中的经义,便可真正入学了。”

“那我能像阿叔一样七岁就能考取童生吗?”

谢俭笑了笑:“这怕是难了,不过在九岁之前,应该可以。”

“好,那我就在九岁之前考中童生。”小谢旻稚嫩的声音坚定地说。

七岁就是童生了?沈姮看了谢俭一眼,发现历史上被老百姓不停骂,反复骂的大奸臣貌似好些都是学霸来着,像大宋奸臣秦桧,进土及第,才华横溢。而大明奸臣严嵩,十九中举,二十六中进土,满腹才学。

这些人读书时都是少年风华,满腔的抱负,结果,歪的是真彻底啊。

虽说谢俭的少年经历确实让人同情,可仅仅这样就把一个国家给祸害了,沈姮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同时疑惑又起,她沈姮已经是历史的一部分了,还是会发生那么一点变化呢?

次日,早上雨非常大。

在夏氏担心会耽误打年糕时,下午雨渐渐变小,等他们推着辘车出去,雨已经止了。

打年糕的地方在北门附近的石磨坊,一家人去的时候已经排了很长的队。

“旻儿娘,这儿,位置给你们留好了。”吉儿娘的声音传来,就见她一家子已经排在了前头。

夏氏和谢俭赶紧将辘车推过去。

“吉儿娘,多亏你占了位置,要不然不知道等到什么时候。”夏氏感激地说。

“小事一件。”吉儿娘轻扯了扯六岁的儿子。

谢文吉看了娘一眼,满脸不愿地问道:“婶儿,谢旻没来吗?我要跟他玩。”

“他去齐夫子那读书了,要到申时才回来。离这很近,就在隔壁街的。”夏氏指了指不远的地方。

“旻儿是块读书的料子,不像我们文吉,读了几天厌了。”吉儿娘笑着说。

沈姮看着大嫂和这妇人,俩人话都说得溜,神情却是尴尬的,毕竟好几年没说话了,要好起来也要一段时间。

深吸了日气,好浓的年糕香啊,沈姮道:“大嫂,我去前面看看。”

一看真是吓一跳,前面场地左侧放着十几个石磨,中间是灶坑,连着五六个,比家里的大,上面蒸着木桶,热气腾腾,右旁放着十几个石臼,周围都围满了人,石磨和石臼都是几个仅着单衣的固定壮汉在劳力着,时不时地换人。

“这桶米粉是谁家的,快来领。下面那家准备好。”主事的记着笔,扯着大嚷门喊着。

“我家,我家。”

“你家这米粘性不错啊,哪里买的?”有人问。

“就东门那家,我们每年都是那里买的,今年掺了点糯米进去,听说劲道更好。”

沈姮穿梭在其中,好奇地左看右看,原来年糕是这样打出来的呀:“大婶,你这米里放了橘皮吗?”

虽然不认识,大嫂还是热情地说:“这是以后晒了做年糕胖的,放了橘皮做出的可香了,还有一筐是放了芝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