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九零军媳:兵王老公不见面(5)+番外

作者: 香辣小螃蟹 阅读记录

儿媳妇好是真好,但是喂她喝豆汁啥的,大可不必!

“放心吧,我有赚钱的能力养你,豆汁管够。”锦书想着多跟孙英说说话,或许有利于她恢复。

孙英听到豆汁管够,泪流成河。

“家乡的味道会唤起你的意识吧,我晚上做京城特色卤煮给你吃,咦,怎么又哭了——会不会是眼睛有炎症?”

锦书看孙英眼角有泪,琢磨等赚了钱要问问大夫,总流眼泪,需要上眼药水吗?

孙英不需要眼药水,她只想快点清醒。

握着她好儿媳的手满怀爱意的说一句,你婆婆我既不喝豆汁,也不吃内脏,如果她能醒,做饭就不需要儿媳妇动手了,放着,她来!

锦书吃了早饭又琢磨起赚钱的事。

磁带生意不能做了,低价进货的手法只能用一次,手里资金太少,正常价格进不了几盘。

酷热的天气给了她灵感,这种天卖冰棍,再合适不过。

九十年代初期,冰柜已经陆陆续续出现在店里,京城作为国内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冰柜普及率远超其他城市。

但再怎么普及,也不可能覆盖到所有地方,推着自行车捆着的雪糕箱才是主流。

做雪糕生意需要木头箱子,上面盖着大棉被保温,还得整两条报废车胎固定用。

车胎好弄,林毅轩群众基础好,毕竟是打遍方圆5里地混混的大英雄,修车的师傅看到是锦书,很痛快就给她一大捆废车胎,根本用不完。

雪糕箱是难题,她打听了,在雪糕厂买一个专用的箱子得20块钱,想要做这个生意绕不开木制雪糕箱。

锦书手里就二十多块钱,买箱子就没钱进货了。

她打算自己做。

找邻居借了锯和锤子,又去五金店要了点胶壳板边角料,回来在院子里叮叮当当一通凿。

邻居们看她熟练轮锤干活麻利有点好奇,凑过来问她干嘛,得知她要卖雪糕,众人纷纷摇头。

“幺妹啊,你这不行的,哪有年轻小媳妇干这个的?”

卖雪糕走街串巷吆喝,都是些上岁数的人才拉的下这个脸,大姑娘小媳妇腼腆着呢,谁会做这个?

“幺妹,你要是困难,从我家舀点米先应应急,别出去抛头露面了。”

锦书抬头看了眼说话的大娘,这院里也不全是嚼舌头的长舌妇,也有善意的热心肠,比如这个大娘。

“谢谢您,不过我还是想试试。”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会人相对保守,认为摆摊叫卖是非常丢人不体面的,如果不是家庭特别困难,没有人愿意做这个。

但对于总来说,这是创业,没什么丢脸不丢脸的,赚钱么,不寒碜。

“你这箱子太薄了,不保温,我瞅着人家卖冰棍的箱子都可厚了呢。”众人七嘴八舌的讨论,都不看好锦书的雪糕项目。

锦书没钱买专用雪糕箱,也没钱买厚一点的木材,捡的边角料都是最薄的,这么热的天,这玩意能行吗?

锦书冲着大家笑笑,抱着做好的箱子进屋,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干就完了。

箱子薄,不保温,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想要成功,就得超越现实,解决不保温的技术问题。

她之所以能要到胶壳板边角料,是因为她在五金店消费了。

花了3块钱,买了一大块保温棉,这种材料通常用作屋顶隔热层,剪成箱子大小,仔细的贴在箱子内侧,箱子外侧再来一层,盖上棉被,保温效果遥遥领先木头雪糕箱。

如果不是手里材料不够,于总甚至能组装一个迷你小冰箱出来,她是工科硕士出身的企业家,动手能力超强。

准备好一切,锦书抱着箱子出门,走到门口,又想起个重要的事,她又折回来。

第5章 嫂子你别走

锦书想到个事。

这家里只剩下不能动的孙英,万一不要脸的亲戚们过来偷东西怎么办?

门从外面反锁,窗户却能进。

纱窗防君子不挡小人。

锦书记得床底下有个坏掉的电老鼠器,取过来,三下五除二拆了。

在墙上订上钉子,缠出铁丝网的形状,电容改线,接到铁丝上。

原来的电鼠器对人体的伤害不大,经过她改良后,威力翻倍。

如果有人想跳窗进来,电不死,但会被电得一蹦。

保证了后方安全,她离开家,邻居们又是议论纷纷。

“幺妹这是受刺激了吧,用那么薄的箱子装雪糕,这不得赔的底朝天?”

“估计是死了男人精神不正常了,年纪轻轻沿街叫卖,不要面子啊?”

屋里的孙英也跟着着急。

她也觉得锦书悬。

箱子都没有,赔钱是小,打击儿媳是大,孙英现在可舍不得儿媳妇难受。

所有人都不看好锦书,她倒是信心满满。

绿豆雪糕批发1毛1根,卖2毛,糖精色素冻成一坨的袋袋冰,批发5分,卖1毛。

锦书每种拿了50根,箱子还有空间,她又琢磨起别的。

“高档雪糕有吗?”

“有紫雪糕,批发4毛一根,不过那个带奶油,融化的快,没冰柜最好别拿。”

紫雪糕在这个年代妥妥的贵货,零售一块一根,哪个小孩要是有这么一根,绝对是整条街最有钱的富崽。

“给我来30根紫雪糕,买这么多,送我2根行吗?”

工人诧异的看她,送雪糕当然没问题,但是他们觉得这小姑娘肯定是要赔钱的。

那么薄的箱子不化才怪呢,她竟然还敢挑战紫雪糕这种高难度的玩意,京城那些卖冰棍经验丰富的老人儿都不敢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