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娱乐圈炮灰后,我考公上岸了(245)
她伸手指向另一边的公路,从公路的拐角处,一群衣着朴素的村民们正慢悠悠地往村落的方向走来。
“原来有人啊……”吴六一忍不住喃喃。
“当然有人啊,干活又不是只有农活一种。再说了,最近本来就是农闲期,没什么农活干的。”赵别枝的语气里满是无语。
“哦哦。”吴六一老老实实地点头。
【哈哈哈哈哈哈我真的笑死了】
【笑吐了】
【放以前够走进科学拍十期】
【小学生:肯定是出去干活了。
大学生:村子里有灵异事件!】
【啊啊啊啊啊别骂了别骂了,这下全世界都知道我们大学生清澈愚蠢了】
*
再次回到他们落脚的屋子时,房屋的主人已经回来了,简单寒暄了两句以后,对方就进了厨房开火做饭。
节目组给了足够的伙食费,因此到了晚上,嘉宾们总算吃上了和预想中的“设酒杀鸡作食”相符合的一顿晚餐。
心惊胆战一下午,再加上中午吃得也比较仓促,到了晚上,具有农家风味的各种菜式配上香喷喷的柴火饭,哪怕是自律如辛云,都没忍住吃了一整碗饭。
晚餐后,大家错峰去洗澡以后,就各自回到房间里休息了。
眼下已至深秋,再加上这个村子处在山中,夜里气温较低。主人家怕他们着凉,特意抱来了比较厚的被子。
赵别枝和辛云住的这个房间的窗户是那种老式的木窗,夜里,窗户敞开往外望去,只能在黑漆漆的夜里看见模糊的群山轮廓。
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环境反而格外的让人安心。
熄灯以后躺在床上,一股倦意袭来,两人很快就都进入了梦乡。
也不知道是否是乡村独有的魔力,这一夜大家都睡得非常安稳,一觉睡到大天亮,把昨天奔波赶路的疲倦一扫而空。
主人家给他们留了早饭,但人又已经不知所踪。
嘉宾们草草吃了早饭,就在节目组的组织下朝着本次所要推广的非遗技术——花丝镶嵌手工艺人方梁师傅的住处走去。
*
方师傅并没有住在村子里面,而是独自在不远处的山脚下有一间独立的小院。比起村子里那些老旧的房屋,他的这座小院显得就要别致多了。
虽然依旧能够看出浓厚的岁月痕迹,但茂密的花草和干净整洁的陈设都足以见得,其主人一定是个热爱生活的人。
走进院子里,一个六十出头的老者热情的接待了他们。
他就是本期节目寻访的手艺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丝镶嵌技艺的传承者之一。
第212章 花丝镶嵌
方梁从事花丝镶嵌工作已经有四十个年头了。
20岁从艺术学校毕业以后,他被分配到了B市花丝镶嵌厂,成为了一名技工。
在花丝镶嵌厂里的老师傅们悉心指导下,方梁开始逐渐入门,并且最终成为了能够独当一面的花丝镶嵌手工艺人。
方梁运气不错,他进入花丝镶嵌厂的时候正是这门技艺研究发展的巅峰期。
那个时候,厂里有着大批熟练技工和雄厚的科研开发力量,其制造水平甚至超过了曾经这门技艺最为鼎盛时期的清宫制办处。
可是好景不长,随着九十年代中期出口订单数量锐减,最终导致B市花丝镶嵌厂破产,厂内的技工也随之下岗、各奔东西。
面对突如其来的失业,方梁选择了回到自己的家乡S市陈陵村,并且在村外的山脚下建起了一家小小的工坊。
这么多年以来,村子里的人只知道他是从B市回来的,一直在家从事一些手艺活,但具体是什么样的手艺活却没人说得清楚。
“所以,花丝镶嵌到底是怎样的一门技艺呢?”耐心听完了手艺人方梁的故事以后,赵别枝忍不住举手问道。
方师傅呵呵一笑,并没有直接向他们解释,而是领着他们进了屋内。
很快,他抱来了一个漆木盒子,打开盒盖,里面的东西却让在场的嘉宾和屏幕前的观众们全都瞠目结舌。
“妈呀,这是银子做的吗?”吴六一说着,忍不住凑近了些,想要看清楚那些精美首饰的细节。
在盒子里放着一套银饰,包括银簪、项链和耳环,银光灿灿的,让人移不开眼。
银簪的造型是双鸾衔寿果,花丝掐制,羽翼俱全,立体饱满,看起来精妙绝伦。
方师傅将银簪从盒子里取了出来,递到了众人眼前:“这个是仿制的当年定陵地宫里出土的一对花丝镶嵌鸾鸟,它的设计上是有一些小巧思的。”
他说着轻轻晃了晃银簪,随着簪身晃动,两只小鸟也颤动不止,看起来非常灵活。
“哇,这个会动诶!”吴六一惊呼出声,没忍住伸出了罪恶的小手,轻轻拨了拨小鸟,对方晃动的幅度于是更加大了起来。
“这个鸟和花托之间用的是银丝弹簧连接的,所以会很灵活。”方师傅笑着介绍着,显然,他将这些看作是自己的得意之作。
耳环则是采用的宫灯造型,极细的银丝繁复缠绕,最终构成了精美绝伦的白银宫灯。
至于项链和手镯,都是采用了白银拉丝缠绕成复杂的花型,然后再在上方镶嵌珍珠。
没有任何人能够拒绝这样的美丽,几位嘉宾根本移不开视线,这简直就是完美的艺术品。
“这些基本上都是我以前在花丝镶嵌厂里当学徒的时候模仿出的历朝历代精品,因为这个东西它是汉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嘛。”
方师傅操着一口塑料普通话向大家介绍起花丝镶嵌的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