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娱乐圈炮灰后,我考公上岸了(301)

作者:玄度 阅读记录

他抬起头,看向众人的目光里带着明显的戒备。

还没等几人开口,他自己倒是先做出了判断。

“李正对你们说了什么?”

这是他从西装男所说的那些话里隐约拼凑出来的,但李正具体说了什么,他也无从猜测。

“全都说了,洪灾带来的巨大损失、安置费被侵吞、债主上门讨债,你们遭遇的一切。”赵别枝回答。

罗刃的身躯一僵,垂在身侧的双手兀地攥紧。

“罗刃,我们是来帮你们的。”赵别枝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来意。

“节目组直播间的在线观看人数现在已经达到了几百万人,过去你们蒙受冤屈但却诉诸无门,而现在你有伸冤的机会,只要你如实地说出曾经遭受的一切,大家都会帮助你们。”

罗刃缓缓抬起头,看着赵别枝身后那黑黝黝的摄影机,他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浊气,却也做出了决断。

*

永宁村的事件引爆全网,热度不断攀升,关注度越来越高。

而此刻,遂平区政府甚至于Y城政府内部已经是急得焦头烂额。

懒政怠政那可是顶天大的帽子,这顶帽子一旦被扣了下来,那他们这群班子里的人可就是不死也要脱层皮了。

原本还想着先平息舆论压力,可事件热度上涨的速度远远超出他们的预期,到现在更是已经发展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没办法,只能够赶紧组建调查小组,紧急进行相关问题的处理。

但扶贫这种事情,本身就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

正常的扶贫周期都是几年到十几年不等,而永宁村这种更是都已经发展到了乞丐村的地步,村子里的壮劳力非常稀缺。

要么就是五六十岁的老头老太太,要么就是十几岁还没成年的青少年,打工或者培育村产显然很难。而村子周边田地荒芜贫瘠,务农显然也不是出路。

难办啊,实在是太难办了。

但事已至此,肯定还是要先安排几个扶贫驻村干部下去,起码面子工程得先做起来。

而罗刃自己其实也清楚,他们这个村子短时间内要想恢复其实也是非常困难的。

等到热度消退,当地政府大概率又会故态复萌,他其实并没有抱有太大的希望。

但赵别枝却给他指了一条明路——信息差。

当务之急,是要借着舆论的压力,帮助村子里的大家打破信息差。

事实上,国家这些年来为了扶贫事业的推进是设立了不少政策的。

比如,建档立卡贫困户,永宁村的民众显然是符合这个标准的。

建档立卡贫困户是有国家补贴的,根据地区不同,具体金额也有所差异。

根据赵别枝查询的Y城这边的实施细则,每户每年的补助应该在三千元左右,这显然比他们去乞讨所得的要多得多。

除此之外还有产业扶持补贴,主要就是朝“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这个口号看齐,包括但不限于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等等方面的挖掘建立,每年每户是有五千左右的补助。

而罗刃最关心的村子里的青少年上学的问题,赵别枝也都和他详细的讲解了教育扶贫资金补助、助学金、助学贷款绿色通道等的具体实施细则和操作流程。

事实上,很多贫困户其实并不是不努力或是有多么愚蠢,他们更多的是被信息差所困住了,稀缺才是造成贫困和忙碌的根本原因。

那些展现在人前最糟糕的结果,本质上是从很早之前的某一个岔路口选择失误,从而开始一步步走下来每一步都走上了错误的方向,最后进入死胡同里面,走投无路。

外人看来,他们是愚蠢的,是顽固的,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自作自受的。

但其实归根结底,从头到尾,没能打破信息差的他们,只有一条路可走。

第257章 尘埃落定

赵别枝的科普不仅是点醒了罗刃和永宁村的贫困户们,同时也让屏幕前的观众们了解到了更多政策性的问题。

而一些敏锐度高一点的自媒体博主,也趁着节目的热度正高,以“打破信息差”的名号给大家科普起了各行各业的信息差知识。

上至给大学生们科普五险一金和各种毕业后初入职场需要了解的信息,下至给大家讲解如何坐飞机高铁、如何在医院挂号,那些人们下意识认为的“常识”,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是空白和迷茫的。

一部分从这些视频中找到了自己需要却很难搜索整理的信息,对博主的感谢溢于言表;

另一些人则是从一开始的嗤之以鼻,到逐渐反思,意识到这其实非常有必要,所谓“厌蠢症”更是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厌蠢症,厌的到底是什么?到底是因为对方真的愚蠢,还是因为在快节奏和碎片化的生活下,人们甚至没有耐心去包容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的浅显和无知。

人并非生而知之的生物,或许对于一个人而言的“常识”,在另一个人的眼中就是闻所未闻的信息差。

讨论起于永宁村的事件,却一直扩展延伸到了如何净化网络戾气,如何多换位思考上面。

或许多一点点耐心,整个大环境就会截然不同。

不得不说,节目组这一次又误打误撞地造出了新的热点,而嘉宾们从中获得的红利也是巨大的。

除了赵别枝和乔星杰这两个圈外人,其他的几个人都接到了大品牌的推广、代言,同时一大堆新的通告也都找上门来,热度提升,咖位上涨。

而赵别枝虽然回到了S市,但也一直都在关注着永宁村的后续发展。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