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侯门主母,我带全家躺赢(264)+番外

作者: 千里溶溶 阅读记录

拿着竹编海棠花那小姑娘想来就是妙妙。

小姑娘瞧着也是七八岁模样,一张苹果脸颇为讨喜,此时正拿着竹编海棠花高兴的直跳,兴奋过后,她拉了拉裴承允的袖子:“三哥哥,你能给妙妙戴上吗?”

裴承允没有说话,手上接过海棠花,轻轻别在了她发间。

“哇……”妙妙又高兴得直跳,“好看吗好看吗?”

“好看哎……”小伙伴们也稀奇的瞧着。

这时妙妙似乎眼睛一亮,忙招手:“姐姐姐姐,快来看妙妙的新头花!”

赵瑾转过头,正好见裴羡与几位姑娘走过来。

其中一个正是他们刚来时头一个认出裴西岭的姑娘,是戚集的大女儿,叫戚月。

走至近前,戚月笑着向赵瑾两人一行礼,便轻碰了碰妙妙的新头花,夸张一笑:“哇,好漂亮的头花,谁送妙妙的呀?”

妙妙忙拉着裴承允:“是三哥哥,三哥哥给妙妙编的!”

裴羡眼含诧异:“三哥会编这个?”

“不行么?”裴承允淡淡看她一眼。

裴羡忙摇头,不过瞧瞧那虽然粗糙却颇有意趣的竹编海棠花,再瞧瞧裴承允那张看似淡泊雅致的脸,她怎么都对不上号。

戚月对裴承允一福身:“多谢三公子为舍妹编制头花。”

裴承允微微颔首:“不妨事。”

见他们说完了,裴羡走到赵瑾身边,难得很开心道:“母亲,我方才同月月她们聊了许久,她们学问很是出彩,在许多事上更有独到见解,我学到了许多呢。”

赵瑾一笑:“既如此,你平常可多来同她们讨教学问。”

裴羡眼睛一亮:“谢谢母亲!”

戚月几人也跟着道谢,显然是同裴羡很聊得来,赵瑾自然没有不应的。

裴羡回来这些日子,也就只一个周念慈能多走近些,如今她自己交到了朋友,赵瑾只有高兴的。

见着天色不早了,一家人这才同吴致他们告辞,后面一群人送出他们老远,这才不舍地回去。

走过留安街,赵瑾忽地问裴承允:“允哥儿不高兴?”

裴承允眼中划过诧异。

他自认自己掩饰极好。

裴羡笑着开口:“天底下哪有做母亲的不了解儿子?”

裴承州也点头:“我也看出三弟不高兴了,正想私下问来着。”

裴承允温声开口:“只是学问上有困惑之处,没有大碍,母亲放心。”

“噗——”裴羡轻声一笑。

裴承允淡淡看她一眼,裴羡忙收住笑容。

见状,裴承州眯了眯眼:“好啊,你们竟背着二哥我有小秘密了!”

裴羡摇摇头:“才不是我的小秘密。”

“哼,我管你是谁的,背着我就是不行!”裴承州冷哼一声,“快说!”

裴羡又摇摇头。

“无足轻重,不足挂齿。”裴承允说完看向他,“今日可松快了?”

裴承州立时便眉飞色舞起来,同他讲起了方才切磋的细节和自己的感悟。

裴承允凝神听着,偶尔点点头表示肯定,末了才最后说了一句:“今日既玩过了,回去趁着天还未黑,便将昨日的文章默一遍。”

裴承州瞬间拉下脸:“都过年了,母亲都说要松快松快,怎得就你事多!”

“那你默是不默?”裴承允轻飘飘看他一眼。

“默!”裴承州瞪着眼,憋了一口气。

裴羡轻笑一声。

赵瑾摇了摇头。

傻儿子真是被拿捏的死死的。

第230章 她……好像知道原女主是谁了

走到街口,上了马车,赵瑾才拉过裴羡的手,轻声问她:“羡儿也有心事。”

她语气肯定。

裴羡道:“嗯……是有,不过我觉得是好事,我找到了可以为之奋斗一生的信念与愿景。”

“哦?”赵瑾来了兴趣。

裴羡笑了笑,眼神却带着怅惘:“我从前在农家长大,见过太多被困在家中,只等年纪一到便被许人家生儿育女的女子,她们的命运皆不由己,从前我竟觉得理所应当,她们本便该是这样的人生,可今日在这里……我似乎看到了女子的另一种未来。”

说到最后一句,她眼睛渐渐亮了起来。

“什么未来?”赵瑾面带笑容。

裴羡缓了缓,道:“女子也可读书明智,也可上阵杀敌,女子才智并不输于男子,只是被世俗所困,她们只能在那四方天地里终老……可世事并非一成不变,人在往前走,世俗也该往前走,若有朝一日,女子也可读书科举,可参军入伍,可抛头露面经商,可自立女户,撑起一个家,那样的时候……百花齐放,不若如此。”

她眼睛已经全然亮了起来,灿若星辰:“女子不必被世俗礼教束缚,不必囿于那一亩三分地,限制眼界,男子与女子平等相处,各有作为……到那时,不止女子会迎来新生,我们大齐也能愈发兴盛。”她抿了抿唇,极其小声地开口,“母亲,我觉得,那才是真正的盛世。”

她说完,赵瑾已经被她震惊。

不是她见识少,而是在现代司空见惯的事,在这礼教严苛、男尊女卑的古代,一个土生土长的古代姑娘能有这般见地,能说出这样一番话,无异于惊世骇俗……也胆识过人,超世拔俗。

赵瑾问道:“你为何会有如此想法?”

裴羡道:“我同月月她们去看过那学堂,里面男童多,女童却也不少,且品性端正个个聪颖,便有悟性不佳的也异常勤奋,懂得笨鸟先飞,而月月她们平常要帮家里做各种家务,却依旧腹有诗书,看人看事别具一格且言之有物,心中更有不输于男儿的抱负志气,却苦于女儿身,不得寸进……我觉得这样的她们泯然众人很可惜,大齐需要这样的人才后辈,百姓也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