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侯门主母,我带全家躺赢(566)+番外

作者: 千里溶溶 阅读记录

“还在哭,自长宁郡主溺亡的消息传来后,至今滴水未进。”

赵瑾道:“今日韩老夫人过寿,大家都没收到长宁郡主回京的消息,不知她为何忽然回来?”

裴西岭道:“据韩郡马所言,长宁郡主是为两月后安阳郡王的寿辰回来,恰好韩老夫人寿辰在前,索性提前回来了。”

这理由……只怕安阳郡王听到更要哭坏了。

赵瑾道:“二皇子若早有心思,只怕是他刻意引回来的。”

“是与不是都不重要了。”

赵瑾顿了片刻,转而道:“我方才收到消息,六皇子的人似乎要弹劾徐总督,不过并不清楚他找出了徐总督哪些把柄,我们……要推一把么?”

徐总督若与六皇子为敌,反倒会叫二皇子更得势。

他们帮六皇子也等于帮自己。

裴西岭想了想,摇头:“先观望观望吧,徐广寅没那么容易倒。”徐总督名广寅。

赵瑾也没再说什么。

长宁郡主到底是宗室郡主,纵然她生前名声不好,可一死百怨消,大家也没什么过不去的,对她之死也是哀叹惋惜多些。

韩氏也很识趣,上门两回被安阳郡王打出去两回也丝毫没恼,反而做足了谦恭态度。

对安阳郡王恭顺变相等于对皇室、对建文帝恭顺,所以他们一点也没脾气。

翌日一早,赵瑾终于知道六皇子参了徐总督什么。

——中饱私囊,私德有亏。

后者大家都知道是因何故,只是前者却不清楚,也不知这中饱私囊的程度是轻是重,不过以六皇子党半数出动的情形来看,显然要不得善了。

随后竟牵连出一桩草菅十三条人命的大案,给出的线索也很足,只消顺着查下去,证据确凿是一定的。

众人也顷刻顿悟——六皇子不止有后手,还是奔着要人命去的。

就在朝野内外都在因此事掀起轩然大波时,当日傍晚徐总督就进京了。

赵瑾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不由挑眉开口:“这样快么?”

“许也是急了吧。”惜夏道,“徐总督一路快马加鞭,进京后甚至来不及稍饰形容就进宫面圣了。”

“关于他中饱私囊和草菅人命一案,今日早朝上就被直接移交了刑部审查,不知他这一遭还能不能过得去。”

赵瑾私心里是盼着他栽的,养外室在古代也算司空见惯的行为,不过以她的价值观而言还是无法苟同,虽不至于如何针对他,但也没盼着他好就是了。

她原以为徐总督在御前只怕还有的磨,未想就在他进去御书房后不久,宫里就传了二皇子与宋妙云觐见,大家只当是例行对质。

可就在一个时辰后,徐总督便出来了。

——完完整整、一根头发丝儿都没掉的出来了。

还眉目舒朗,神清气爽的回了在京的宅子,优哉游哉。

反观二皇子面色有些微怪异,宋妙云更是眼圈通红,一副被打击狠了的模样。

单看脸色就知道谁赢了。

徐总督果然有点东西。

而在翌日,刑部查明所谓“中饱私囊,草菅人命”皆为子虚乌有后,众人也彻底知晓结果了。

能被称为最会揣测帝心之人到底不是没有道理的。

短短一个时辰就叫自己脱了身。

大抵是宫中有意放任,随后便传来徐总督为表清白,在御前当众与宋妙云滴血验亲之事,结果显而易见。

徐总督此身,今后彻底分明了。

赵瑾得知消息时,正要去柔嘉长公主府——昨夜叶溪发动,于今晨顺利产下一女。

赵瑾想着她对宫中消息到底更灵通和了解些,在看过叶溪后便顺势提起此事。

“原以为徐总督即便不是在劫难逃,只怕也要处境艰难些,未想仅短短一个时辰,他就毫发无损的出来了。”

柔嘉长公主勾唇一笑:“那最是个人精,能安然脱身一点也不奇怪。”

裴西岭也这么说。

结果徐总督还真就没倒。

她还以为会像先前的程尚书一样,弹劾查证下狱砍头一条龙呢。

“只是草菅人命一案……左都御史证据都给得全,未想皇兄竟依旧愿意保他。”柔嘉长公主眉头微蹙,“他不是罔顾百姓生死之人,不知其间有何内情。”

“或是徐总督还有大用,或许是他手段了得。”赵瑾面露深思,“也或许……那十三条人命就是当今下令灭的也未可知。”

柔嘉长公主面色微凝:“他私下里……偶尔是会为皇兄办些事。”

第497章 上好的把柄

赵瑾避过这个话题,转而道:“不知宋侧妃如何了。”

“闹着要见徐总督,想再来一回滴血验亲。”

赵瑾一下就笑了:“她还是如此天真。”

她究竟是不是徐总督亲生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后者的态度。

哪怕徐总督当真在滴血验亲里动了手脚,哪怕建文帝与二皇子知情,那又如何?

他能哄明白建文帝,继而表现出来的立场才最重要。

“虽天真,但还算幸运。”柔嘉长公主又是一笑,见赵瑾面带征询,她道,“宋妙云有孕了。”

赵瑾表情微妙。

“的确好福气。”

就算没了徐总督,她身后到底还有宋丘,这时又怀了身孕,即便二皇子厌弃她,至少还有个念想和依靠——前提是她这孩子真能生下来。

略聊了几句那俩父女,柔嘉长公主也有些烦躁了,另起话头,说起了正事:“本宫正好有些事想请教你。”

赵瑾好奇道:“何事?”

“本宫在化宁郡有几个赚钱的营生,近日却被抢足了生意,短短几个月间,竟连往日熟客都被抢了多半,生意惨淡,再不补救,只怕不日就要关门大吉,不知你可有何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