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侯门主母,我带全家躺赢(645)+番外
在众人夸完一轮建文帝慧眼识人乃千古名君后,六皇子这才起身拱手:“父皇素来赏罚分明,此言本不该儿臣先开口,然恰逢良辰,望父皇容儿臣先讨个赏,沾个喜气。”
建文帝笑看向他:“何赏?”
“回父皇,儿臣门下有一管事曾从外商手中买过一名为‘马铃薯’之物,验后发现可食用,便禀了儿臣,因其种植方便且好打理,儿臣便允他在京郊庄子里试种,不料此物不但食之易果腹,更能亩产千斤,儿臣发现后便立即命他们加大种植,终于在前几日收获万斤。”
六皇子有些答非所问,但他话音一落,满殿皆为他之言而惊。
建文帝脸上头一回露出明显的惊奇。
丞相先不淡定了:“亩产千斤?六殿下此言属实?”
六皇子一笑:“本殿下亲自看过,也请多位大夫瞧过,确认无误后才敢上报父皇,且先前因初次种植颇有不当,再等熟悉些,亩产三千斤也可望可即,也请诸位放心,在此之前,本殿下着人轮番试过,自己也吃了半年有余,确认无毒无害才敢呈上御前。”
说罢,他让人将洗好的土豆和水煮土豆都呈了上来。
随着他的动作,百官却都激动起来。
种植方便,可以果腹,亩产千斤!!
没人比他们更懂这短短十二个字代表的含义,若属实……若属实,灾荒之年,这是可以救命的东西!即便是如今还算国富民强的大齐,这东西对百姓带来的好处也显而易见。
亩产千斤啊!!
许是因为六皇子的铺垫,看着这拳头大小又其貌不扬的东西,建文帝眼神却莫名的慈爱,在五位太医和五个太监宫女轮番试过毒,又切下小块查验过后,已经过去了小半个时辰。
殿内众人说话归说话,却皆都心不在焉。
直到杨德业将确认无毒无害的马铃薯呈上来后,他们才集中注意力盯着。
建文帝拿起筷子,尝了一口。
入口软糯,还带着甜味,倒颇为特别。
“味道倒是新奇,这……马铃薯?”建文帝问他,“是如何种植,可有种子?”
六皇子笑了笑:“回父皇,这马铃薯种植极简单,种子儿臣还有不少,但难得的是将它随手种在地里都能成活,即便切成几瓣,种在地里依旧能活,且极其耐放。”
他话落,百官更激动了。
尤其是丞相和几位老臣,那模样像是恨不得将六皇子拽过来深入讨论一样。
好在建文帝问得很是犀利精准,六皇子的回答也很令人满意。
“既如此,待祭天过后,朕与百官便随你去瞧瞧。”建文帝最后道。
六皇子自然应是,百官也暂时满意了。
“对了,你方才说讨赏,你想要何赏?”建文帝心情相当不错地问他。
“回父皇,知道此物可亩产千斤后,儿臣便想到北疆将士们数九寒天于沙场退敌,粮草有限还要担着被敌军设计烧毁之忧,故而儿臣想将这万斤以父皇与百官的名义送往北疆,一来愿我大齐祥瑞能护将士们安康,二来也可解我北疆粮草之困,叫我将士们再无后顾之忧。”
马铃薯虽比不得大鱼大肉,但胜在多而果腹且耐放。
对于条件艰苦的北疆也相当于一道福音。
所以满殿人都对他祥瑞之言无一质疑。
建文帝眉眼间闪过一抹诧异:“此物是你献上,你不为自己求赏?”
六皇子拱手又是一礼:“儿臣此生所愿便是大齐清平,百姓无忧,今日为北疆将士讨赏,待他日破敌,我大齐四方安宁,百姓自可安居乐业,儿臣心愿便了,故不求赏。”
听到他的话,莫说建文帝,便是百官,甚至二皇子党都心中复杂。
这样天大的功劳,他当真丝毫不染?
不讨赏也就罢了,还以建文帝和百官的名义送去北疆,将自己的功劳彻底瓜分于众。
不……他也不是什么都没得到。
——至少建文帝和百官都在这一刻为他动容,马铃薯带来的好处足以叫他占稳帝心,招揽贤才。
殿内许多人都明白这一点,但扪心自问,若换作他们,未必会将到手的功劳拱手让人。
六皇子……难评啊。
这是二皇子党的一致想法。
此时的赵瑾看向六皇子的目光既复杂又羡慕。
若换作她,定也是做不到这一点的,甚至若她可以实名献上,压根儿都轮不到六皇子。
可惜啊,这天大的功劳,平阳侯府把握不住。
第568章 与裴承允同年的榜眼?
因为六皇子这一出,殿内众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去。
虽不知马铃薯为何物,但其代表的含义实在不同反响,莫说一心为民的忠臣直臣,便是那些平日里最会溜须拍马的也不由震惊。
在经过建文帝允许后,六皇子便叫下头人将带进宫的马铃薯送去御膳房,做成菜给百官尝个新鲜。
得知马铃薯不止有水煮一种烹饪方式,众人颇觉新奇,不知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在尝过之后,纷纷目露惊叹,罕见地打破了一道菜只能夹三回的规矩——也是建文帝带头破的。
“这马铃薯块味道软糯易化,可切成丝却口感颇脆,味道也独特美味得很,实在是不可得之珍味啊!”御史中丞称赞有加。
珍不珍味不知道,但吃惯了山珍海味的贵人们对意义如此重大的新奇食物都是抱着十足好感和滤镜的。
在他之后,众人也纷纷开口称赞,将马铃薯夸得天上有地下无。
还是工部谭尚书说了句实诚话:“如此佳物,待放置民间,授民以法,不知能救多少百姓于饥饿困顿,实乃利国利民之祥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