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做个纨绔(43)
宫里也有人不愿意他和太子走太近,原因很多,有一点却不难猜。
季贵妃虽然生下皇子,但脑子清醒点的都知道,小皇子登不了皇位,除非镇国公府不顾一切地扶持他。
而明熙帝对镇国公府现在的态度也还很模糊,那就意味着,镇国公府依旧是一张大牌,至少目前是。
那么,他这个镇国公府嫡孙,就不能和太子走太近。
季睿摇摇头,这些人真的想太多,他季睿,真的什么都不行,什么都不是。
东宫。
正在听谢太傅讲学的太子,听下人禀报福宁送了礼物过来,他有点惊讶,让人拿上来一看,都是些两三岁小孩爱玩的小物件。
太子小时候,在长欢宫也玩过。
是长公主姑姑特意带进宫给他玩的。
谢太傅见太子露出怔松的神情,轻咳一声,等太子看过来时,谢太傅严肃道:“殿下,您可知,现在应和镇国公府保持距离?”
太子眼神微闪,他知道。
季贵妃生下皇子,长公主姑姑去世,镇国公府就不再是他身后的力量。而父皇在镇国公上交兵权后,虽说暂时没有其他动作,但他知道,以后北境会逐渐落入父皇和大皇兄的掌控。
他如果和镇国公府...
父皇也许会怀疑他别有用心,其他势力也要疑神疑鬼,尤其几个皇兄,应该都不愿看到他和军权有牵连。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只要父皇一日没赶尽杀绝,那么镇国公府就不会完全无用。
但,太子更深知,他比任何皇兄皇弟,都需要父皇的信任。
母后再三的耳提面命,太子就算想逃避,想装傻,也不能。
所以他需要按照父皇的意思行事。
谢太傅见状,就知太子心里一清二楚,他再扫过那一堆玩件儿,心里复杂,想到那位风华绝代,聪慧无双的长公主,不免叹气。
“福宁郡王处境尴尬,身份特殊,皇上为何特意把他召进宫抚养,满朝大臣多有猜测,但就连孙相等人也辨不明白。”
“总归,不是无缘无故的,如今镇国公府依然势大,就是皇上也要小心筹谋。季家人又出了名的护短,福宁郡王还是唯一的嫡孙,季定邦唯一的嫡子。”
谢太傅本是清流文臣,一般情况下是不愿意辩这些东西的,但他既然成了太子太傅,是太子老师,有些话就不得不说。
季睿是不是皇上拿来钳制镇国公,宁远将军的一张质子牌,还有季贵妃和刚出生的小皇子后面会如何,这些都得看皇上。
帝心难测,尤其当今圣上明熙帝,就是他们这些近臣都很难琢磨明白。
大皇子,二皇子,三皇子,还有后面好几位小皇子,对太子都是威胁,哪怕现在明熙帝还是支持嫡子继位,可以后谁说得准呢。
原本的大好形势已经去了,宫内皇子众多,还一个个开始崭露头角。
偏偏太子是个温厚、重情义的,和季家嫡孙走太近,不止可能让皇上不满,以后真要动手做点什么,也许还会犹豫。
说实话,长公主要还在世,谢太傅还真没这么忧心,太子性格温厚仁慈,对满朝文武、百姓也是一件好事。
正始皇帝和当今明熙帝,都是杀伐果断,重视武力兵事的。
正始帝为了发展兵力,更多行荒唐事,尤其在给武将放权这块,要不怎么养出季家那样滔天的权势。
不过没有正始朝的铺垫,明熙帝也不能登基五年就联合北元一起灭了后金朝,守住了大盛朝国防大门,解决了威胁大盛近六十年的重大隐患。
但后金朝灭了,还有草原北元王庭,南边小周国,不死心的后金余孽.....所以,当今皇上虽不如正始帝那样一边倒地重视武力军事,但也不见松懈。
明熙帝当年能登基,可以说是完全仰赖镇国公府。
而有镇国公府这个盾牌,皇上一登基就腰杆子贼硬,文臣根本没有反抗能力。后来皇上慢慢扶持发展文臣势力,何尝不是为了平衡、压制镇国公府和武将那边的力量。
但皇上还要用镇国公府这把刀,战事更不会平,不到万不得已,皇上不会想要折刀。
等到太子继位,与民修养生息,何尝不是一件好事,皇上大概也是这么想的。
可,一步错步步错。
长公主要还在,局势或许不会突变。
皇上和镇国公府会维持平衡局面,大皇子不会在北境锋芒毕露,皇上不会让皇子们越过太子,而镇国公府以后也会是太子的后盾....
哪怕,就再多给太子两三年时间,也不会....
谢太傅都难免对季睿感官复杂,更何况太子一党其他人。
可事已至此,太子要还是不改绵软温慈性子,以后怕是斗不过其他兄弟啊。
太子听完,垂眸盯着案牍下,紧紧扣在一起的手指,半晌,低声说:“孤明白,太傅放心,孤会做好一个合格的太子。”
谢太傅嘴角动了一下,想再说点什么,最后还是咽了回去,慢慢来吧,太子总会看明白,有时候他就算不下那个狠手,都是不行的。
等谢太傅离开,太子独坐片刻,起身时,一旁的太监正要跟上,太子面色冷清地丢下一句,“不要跟着孤。”
上次下毒事件,东宫被明熙帝和王皇后一起洗刷了一遍,包括太子身边从小伺候他的都遭了一番罪,不过好在保住一条命,小北等人还在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