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炼药师在现代(177)

作者: 米纸皮 阅读记录

据说今年国医科学院国医理论研究所会举办考研夏令营。

国医科学院国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是华夏专门从事国医基础理论研究的国家级科研院所。主要以继承和发展国医学理论体系,为中医药防病治病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算是目前国内最权威的国医培养基地吧。

他的老师梁恺之便在这里潜心研究。

以往梁老可是从来不参加这类夏令营的,这几年他甚至连收徒都很少了,只潜心钻研医术。

今年突然开始举办夏令营,令孔国权不得不心生猜测。

梁恺之这么做的原因会不会是因为确实对宁栀很满意,所以想提早收下这个徒弟。

孔国权趁着休息的空档把这事跟宁栀说了,嘱咐他:“你先把资料准备好,到时候报个名参加,提前去感受一下研究所的氛围也挺好。”

宁栀道:“我这个成绩没有入营的资格吧。”

参加夏令营的一般都是学校的前一二名,他的成绩虽然还行,但因为缺勤的原因,文化成绩并不算最好的。

当然他也有自己的天然优势。

理论知识扎实,实诊经验也丰富,还会好些独有的药方,权威杂志上论文都发表了好多篇。

这才是真正能打动那些国医大师们的加分项,可比什么满分的外语更加令他们印象深刻。

孔国权倒是不太担心这个,说:“先准备好资料,等到网上开通报名资格的时候报名就是了,至于能不能入营到时候再说。”

宁栀:“……”

他其实很不耐烦做这些文书工作,孔国权也理解他。平时病历都是让另一个转科研究生写的,没麻烦宁栀。

内科每天就是写病历,那个研究生每天复制粘贴病历都要疯了,因此特别羡慕宁栀。

他也想每天跟着孔国权去查房,讨论病情,研究药方啊。

今天周五,孔国权周六休息,下午的时候去查房。

别的病人都是些长期病号的老面孔,几乎没费什么功夫。

到黎清妍病房的时候,师生两个都认真地给小姑娘把了脉。

宁栀觉得保持这个势头,黎清妍再吃半个月的药,就能进行第二阶段的治疗了。

有的时候真的是态度决定一切。

小姑娘自从重新振作起来,开始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后,情况逐渐开始有所好转。

黎父黎母简直喜出望外,看宁栀的眼神就跟看神仙差不多。

毕竟他们连国都最有名的医院都去过,钱花了不少,治疗效果也就那样。

也是呢!

连李征那样身家的人都极力推崇的医生,医术肯定是好的。

“孔主任和宁栀医生要下班了吗?不知道两位下班后有没有别的事要忙,没有的话不知道能不能请你们一起去吃个便饭?”黎父热情地邀请道,担心他们俩客气,还特地强调,“大家我都请了,算是感谢将近一个月以来对妍妍的照顾。”

孔国权太忙了,摆了摆手,说:“让他们年轻人去吧,我去了他们也放不开。”

宁栀跟王佳凤有约,也拒绝了。

黎父有点失望。

除了值夜班的医生和护士,全科室的人他都请了,可他真正想邀请的还是孔国权和宁栀。

结果这两人都不来。

换了衣服,师生两个在电梯口碰上。

孔国权惊讶道:“那个黎老板不是请你们吃饭吗?你怎么没去?”

宁栀抬腕看了下时间,说:“我跟人有约。”

孔国权哦了一声,两人在停车场分别。

宁栀上了车,翻出王佳凤发给他的定位信息,开车朝着市中心驶去。

王佳凤和他约好的见面地点在市区一家有名的空中茶餐厅,算是星城一个比较有名的网红打卡景点,很受年轻人欢迎。

餐厅位于星城的地标建筑漓湘大厦的顶层,位置特殊。

抬头便是天,低头则是漓湘河美景。

尤其是夜晚,坐在餐厅里,抬头仰望星空,璀璨的群星触手可及,衬着漓湘河畔点点渔火,有种恍如隔世的时空感。

“栀栀,想吃什么?今天阿姨请客,不用客气。”王佳凤笑着把菜单递给他。

“你点吧,我不挑,什么都吃。”

王佳凤估摸着宁栀的饭量点了菜,还想要再客气几句,被宁栀打断了。

“您有什么事就直接说吧,用不着这么客气。”

王佳凤一想也是,道:“阿姨知道你忙,那我就直说了。”

王佳凤搬来星城后,成立了一个白血病基金会,专门帮助那些家境贫困的儿童白血病患者接受治疗。

去年的时候,有一名志愿者找上她,让她诉说了一个距离星城两千多公里靠近边境的叫西塘小城镇里发生的故事。

二十多年前,西塘政府为了发展经济,以优渥的条件引进了一家化工厂。

结果因为化工厂排污不合格,导致当地土壤和水源遭到严重污染,以至于后来镇上和周边村子的新生儿很多都患上了白血病。

过去几个月王佳凤亲自前往西塘,走访了镇上和周边的村子,确认了这件事的真实性。

想到那些年幼的什么都不知道的孩子将要遭遇的不幸,王佳凤觉得很心痛。

她自己的女儿生过白血病,王佳凤太明白这条抗癌之路的艰难和辛苦。

她还好一点。

毕竟她和前夫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

可西塘那些患病的孩子们很多都是贫困家庭,无力支付高昂的治疗费用。

迫于经济压力,很多家庭在给孩子确诊为白血病之后,直接就放弃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