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炼药师在现代(197)

作者: 米纸皮 阅读记录

倒是有个不向学生开放的以开展藏象学和五运六气理论方面研究的藏象研究室有点意思。

研究室外面的宣传栏上挂了好大一张人体经络穴位彩图,还有一些基本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甚至气功功法的简短介绍。

这说明在华夏国也有人和他一样在研究普通人的气脉运行理论,不过看进展仿佛比他的还要快一点儿。

宁栀一边思索着一边在原地看了很久。

一位穿着青袍的老先生以一种无比轻盈的步伐一路飘到他身边,宁栀倏然转身,注视着对方,目光有丝疑惑。

这是他来到地球后第一次从一个普通人身上感受到了修行的气息。

但——

他凝神感受了一下,很遗憾并没有从眼前这个人身上感受到一丝灵气的存在。

只是个普通人。

是他多心了吗?

正当宁栀疑惑不解时,对方温和一笑:“小同学对这个感兴趣?”

青袍老先生说这话的时候目光转向了一旁的宣传栏,宁栀压下心中的疑虑,道:“有个问题一直困扰了我许久。”

老先生明显愣了一下,似是没有料到居然有医学生看到他后说的第一句话居然是这个。

但老先生还是非常和蔼地鼓励他:“说说看。”

宁栀一指宣传栏,说:“国医讲究精气神,我想知道假使气并不只是一个哲学概念,而是物理存在的一种物质,普通人要如何吐纳炼气,吸收炼化它?”

普通人没有灵根,无法吸收炼化灵气,但华夏很多典籍之中却频频提及到炼气一说。

宁栀研究了很久也没有研究明白。

在医学界,确实有关于气这一名词的争论,尤其是在国医和西医的辩论中,“气”和经络也是争论得最厉害的部分。

毕意精神和心理领域比较接近,大家都能理解接受,但气和经络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非常抽象。

别说普通人,便是一些半桶水的国医生也对这个东西似懂非懂。

老先生似乎对此颇有涉猎,闻言朝宁栀招了招手,示意宁栀跟着他走。

“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惟返观者能照察之。”老先生一边说一边带着他穿过建筑,来到研究所后面的一个小湖边。

湖并不大,中心建有一个小小的八角亭。

亭中摆了一个矮桌几,桌几两边摆放着两个蒲团。

老先生盘腿坐在其中一个蒲团之上,然后示意宁栀坐在另一边,然后放松下来,闭上眼睛。

宁栀坐在另一边,仔细观察着他。

不一会儿,宁栀就能感觉得出对方呼吸节奏有了变化,逐渐变得匀长缓慢下来,达到了身心合一、形神松静的状态。

这是标准的入定姿态。

除了他感受不到对方的灵气。

宁栀:“……”

老先生这一入定,便到了傍晚日落西山之时方才睁眼。

他抬起眼睛看到对面的宁栀居然也一动不动,闭目盘腿而坐,不由十分惊讶。

这个年轻人不说别的,光是这份心性就挺不错,至少能耐得住寂寞,是个搞研究的好苗子。

老先生暗暗点头。

彼时,宁栀感受到他呼吸的变化,也睁开了眼睛。

两人从湖中亭走了出来,老先生问宁栀:“你是来参加夏令营的学生?叫什么名字?”

“宁栀。”

“哦。”老先生点头,“哪个学校的?”

“星城中医药大学。”这要是换了别个学生,肯定抓住这个机会问东问西,也就宁栀依然是对方问什么便答什么,清高得有些愚蠢。

老先生倒不以为意,只是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又问:“你选的哪个专业?哪个导师?”

这没什么可隐瞒的,宁栀道:“国医诊断学,梁恺之先生。”

老先生便“哦”了一声,什么也没说,两人在研究所门口友好道别。

回到酒店,宁栀点开国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的官网,搜索了一下,确定没有找到看到今天碰见的那位老先生的个人简介。

他想了想,在微信上给梁恺之发了条消息,询问梁恺之这个人是不是研究所的教授。

梁恺之估计很忙,过了一个多小时才回了他一条消息。

梁恺之:【你说的应该是藏象研究所的主任褚含章老先生。怎么?你今天遇上他了?】

第109章

说起褚含章,这也是一个神人。

孤儿出身的他,幼年的时候就在药铺做伙计帮忙抓药打杂混口饭吃。也就是这个时候他开始对国医产生兴趣,开始自学国医。

药铺老板见他勤奋好学,也时常指点于他,就这样他一边工作一边自学完了《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医宗金鉴》。

后来国家重新开放高考,他仅仅自学了一个月的高中课本就去参加高考,居然还考上了。

然后一路就跟开了挂似的,在国医领域开始斩头露角。

照梁恺之的话说,这人天生就是吃这碗饭,如果他半路不走歪的话。

褚含章在名望达到巅峰之际,突然开始对炼气感兴趣,然后离开京都跑到深山老林研究气功去了。

没错!

就是现在备受争议,甚至一度被打上封建迷信标签的那个气功!

当时所有人都摇头叹息,觉得完了!

这样一位天赋型国医大师选手走入歧途了!

气功这个东西吧,那些大佬们多多少少都了解一些,但不会沉迷。

因为这个东西太玄了!

没个百八十年研究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