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靠生子成绝嗣帝王心尖宠(11)

作者: 习柔 阅读记录

“皇兄?”

“舅父?”

“皇上?”

荣安长公主母女以及姜父同时都惊着了,仔仔细细的又看了一眼皇帝,这才齐齐跪下求饶道:“臣/臣妹/臣女眼拙。”

皇帝冷眼拒绝道:“朕可没有似你们这样的好妹妹,好臣子,当着朕的面说朕是野男人。”

这其中最为害怕的就是姜父,毕竟荣安长公主和姜珊都是和皇帝血脉相连的亲人,唯独姜父是个外人。

姜父吓得腿软,话都说不利索了,“臣实在不知,皇上竟会纡尊降贵的过来臣的府上,求皇上恕罪。”

荣安长公主只是惊,并没有吓,“皇兄,你怎么会和姜意在一起。”

她的目光在皇帝和姜意身上搜寻,姜意没能如她所愿的和野男人厮混在一处,反而是和她皇兄在一起,就已经很让荣安长公主不爽了。

若是她皇兄看上了姜意,荣安长公主心里只会更郁闷。

这小贱蹄子怎么配呢?

皇帝则回头看了一眼姜意,这小丫头明显还没有反应过来,痴痴的看着他。

皇帝莞尔,“荣安,你在质问朕吗?”

从前时候,皇帝称呼荣安长公主都是亲切的叫做“十三妹妹”的,而今却冷冷的唤她“荣安”。

荣安长公主心下一凛,“皇兄,臣妹只是关心您。”

皇帝道:“叫朕野男人就是关心朕?”

荣安长公主不说话了。

过了一会儿,皇帝才说道:“朕前日于围场遇刺,原想到你府上疗伤,不想被门房拒之门外,却被姜意所救。”

他自是不屑于向旁人解释这些的,哪怕这个人是他亲妹妹。

但因为涉及到姜意,只怕她被人误会之后会哭鼻子,所以他还是解释了。

“荣安。”皇帝语气严肃,“于公,姜意是朕的救命恩人,于私,姜意是你的继女,无论如何,你都该对姜意和姜珊一视同仁,而不是让堂堂礼部尚书的女儿过得连下人都不如。”

“荣安,你到底是国朝的长公主,难不成连这点气度都没有吗?”

知道皇帝是在说她让姜意住柴房这事,荣安长公主脸色也不甚好,“一切都是下人做的,臣妹也不知道。”

“这话你也就骗骗外头人,荣安,若是你再对姜意不好,那朕就让人把姜意带到宫里去。”皇帝语气不由更严肃了几分。

荣安长公主惊道:“带到宫里做什么。”

皇帝道:“朕膝下子嗣单薄,既你不想养姜意,那朕就来养,朕巴不得有这么个暖心的小闺女。”

看到他受伤会救他,自己明明处境艰难,他要为她出头,她竟担心他会被她连累。

皇帝着实没见到过在经历这些命运的不公之后,还能如此向阳而生的女孩子。

即便听闻皇帝并不是因为要姜意去做妃子,荣安长公主心情也很不好,“皇家子嗣,岂容皇兄如此混淆。”

然而皇帝只冷冷道:“朕说她能,她就能。”

“荣安,朕想着从前朕未登基时,你同母后受了许多委屈,所以这些年朕都纵着你,如今想来应是朕纵坏了你,以至于你竟如此这般恶毒的对待一个尚未及笄的女孩子。”

“从今日起,你不妨便跟着母后一起在宫中的小佛堂静修吧。”

“皇兄!”荣安长公主不可置信,皇帝竟为了一个小小的姜意惩罚她。

但皇帝并未理会荣安长公主,而是又下了一道指令,“姜饶一个连尊老爱幼都不懂的人,简直枉为礼部尚书,传朕指令,自即日起,撤去姜饶礼部尚书之位,着其闭门思过。”

“至于姜珊,恃强凌弱,言论粗鄙,朕会着宫中嬷嬷亲自教养。”

一连下了三道指令的皇帝,没给荣安长公主母女和姜父辩驳的机会,“你们若有异议,不妨便想想方才对朕的指控。”

刚刚长公主母女和姜父可是一口一个“野男人”称呼皇帝,若皇帝真要计较起来,治她们个大不敬之罪,便是砍了她们的脑袋也是使得的。

三人齐齐噤了声。

皇帝又回眸看向姜意,姜意似乎才反应过来,“你竟然真的是皇上,我竟然救了皇上。”

对着姜意,皇帝不复先前严肃,而是恰到好处的微笑,“傻丫头,朕之前与你说过许多遍,偏你不信。”

“我如今信了。”姜意并不若皇帝以为的那般,在知道他的身份之后就对他畏惧甚至是疏远起来,“谢谢你替我出头。”

她一双红通通的眼眸溢出点点星星的笑意。

皇帝道:“这算什么?”

姜意又说:“可你既是皇帝,那我的嫡母岂不就是你的妹妹,二妹妹就是你的外甥女。”

“因为我的缘故,要你惩罚自己的亲妹妹和亲外甥女,你心里也很不高兴吧,皇上,真的不需要。”

她眉眼间流淌出真挚的感激之情,让皇帝心里感到暖融融的。

他的生母是个孤苦无依的宫女,生性木讷不懂争宠,要靠着他去争、去抢。

他的妹妹比他小了整整六岁,他护佑她快乐纯真的长大。

但这一切似乎是他理所应当的,他是如此强大,也从未听人说过感激。

但姜意会。

他会因为他的护佑而心生感激,甚至怕他会不高兴。

她从没想过自己。

可明明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他的妹妹。

她对他却没有一丁点怨恨。

这个傻姑娘。

皇帝觉得这个傻姑娘离了自己,大抵只会受别人欺负,所以皇帝还是想将她给带走。

他知道同她好好说,她是不会跟自己走的,所以皇帝半是威胁半是恐吓道:“而今朕责罚了你父亲和荣安,他们不敢恨朕,只怕会将这一切记在你的头上,他们会更加变本加厉的针对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