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洞谋士(186)
太子启垂泪摇头。
浴癸道:“太子快别哭了。没有父母能跟子女一辈子的。你如今也长大了,以后担子都在你肩膀上呢。”
太子启点点头。
浴癸又道:“我一个闲散大夫,按说不该说朝政,但毕竟是你舅父,心里着实惦记你,便想唠叨两句。”
太子启点头:“舅父请说。”
“你父亲有威望,能压得住臣子们,臣子们不敢动歪心思。他若不在,只怕有人会辖制你。”
太子启再点头,这也是父亲、老师他们担忧的事。
“比如那位太傅——”
太子启惊讶地抬眼。
“那位太傅固然智计百出,可也太爱权了些。自从她来,相邦都只能为她做配。她身份上是你的老师,年岁却不比你大多少,这样一个权臣……难道你以后几十年都听她的?”
太子启看着舅父,没有说什么。
浴癸觑着太子启的面色道:“我知道太子与这位老师很是熟悉,但争权夺利这种事,莫说师生,便是父子兄弟又有多少反目的?太子还是要多想想。唉,舅父与你母同胞骨肉,心里着实疼你,总担心你这个、担心你那个的。太子莫要嫌我唠叨……”
太子启点头道谢。
又说了一会儿闲话,浴癸才告辞离开,太子启行礼相送。看着浴癸的背影,太子启紧紧地抿起嘴角儿。外祖家曾被人打趣“灵气都归了女儿”,几位舅父都才能不显。嫡长之舅袭了外祖的爵位,眼前这位季舅因系母亲同胞兄弟而获赠大夫,却有爵无职。这几年他虽来了武阳,也时常与自己见面,却只说家常,从未谈及朝政,这个时候却……
浴癸从宫中出来,坐车去了公叔燕音处。
燕音是燕侯最小的叔父,从前为大司徒,因当初在田赋改制中装病不作为,被燕侯一怒之下夺了大司徒之职。如今的大司徒是从前的小司徒皮策。
浴癸见了燕音道:“按公叔吩咐,癸去见了太子。太子没说什么,面色上也看不出什么。”
燕音点头:“太子与那俞嬴师生一场,哪能只这几句话就能说动呢?还是得劳烦大夫多跑着些。大夫出身旧族,与太子有骨肉之亲,怎么能看着太子日后当那有名无实之君,看着咱们燕国落在一个外面来的女子手里呢?”
浴癸点头:“公叔放心。”
浴癸又问:“那皮策——”
燕音道:“他与俞嬴都是爱权之人,岂能和睦?我的人几次听见他与俞嬴争吵,这阵子他每次见俞嬴后都沉着脸……”
第123章 俞嬴的罪责
浴癸从公叔燕音处离开,回到家中。自燕侯重病以来这些天,浴癸过得颇为痛快。出门见人,他们脸上的笑更诚恳,说话也更客气,就连礼似乎都比从前施得更深一些。真好啊,到这时候才有些太子舅父之感。
这些年真是受够了窝囊气!父亲还有长兄都是树叶子掉了怕砸脑袋的,都说“咱们家祖上本是蓟国宗室,归附燕国,得封浴城。我们不像燕国原本那些贵人那样有根底,当谨慎小心、安守本分。”
及至长姊以才德被聘为太子妇,还生下嫡长子,他们缩得更厉害了:“莫要让人说我们骄矜傲慢,给她母子惹麻烦、招是非……”
就连当年为了面子好看,先君赐自己的这个“大夫”,他们都推让多少回。这有什么可推让的?也就是叫大夫罢了,封地小得能用一个碗扣过来!况且还是有爵无职的。
这几年姊夫成了燕侯,也没有额外的加封提携。好不容易弄点私田,俞嬴和皮策一来,得,按税亩之制交田赋!
就这,长兄还劝,说税亩之制对燕国有好处。他自然这么说,他是嫡长子,继承了浴城,再怎么税亩之制,他也吃不完,花不尽,宫里有什么赏赐也都是给他……
想到税亩之制,想到那个皮策,浴癸就来气。自己作为太子的舅父,给他面子,称呼一声“司徒”。他当时板着个死人脸说:“策只是小司徒。大夫之封地原本是到滂水支流旁吧?”
然而如今还得捧他,浴癸有点憋得慌,但随即又想到公叔说的:“捧得越高,摔得越重。不捧他,太子不得以为咱们反对新政吗?等俞嬴倒了,他就不足为虑了。他可不是太子的老师,也没立过什么大功,他更没有俞嬴的人望。他有的,不过是我不要的那个司徒之职罢了。”
浴癸深以为然,就是太子好像……浴癸回想太子启的神情,不由皱起眉头。
浴癸倒是想像燕音说的那样多去劝太子,但燕侯情形越来越坏,清醒的时候越来越少,太子不是在侍疾,便是在燕侯寝宫偏殿与重臣们议事,或是处理政务。浴癸也不能那般没眼色,硬去求见。
燕音几次问起,浴癸只得编造些“太子若有所思”“太子似乎有些意动” 出来敷衍他。
浴癸这边没什么进展,另一边动静就大多了。
武阳泮宫门口不知何人贴了一幅帛书,帛书上历数太傅俞嬴之“罪”:谋国不忠,身为燕使,再仕齐国为上大夫;宅第僭越,有不臣之心;擅权专断,大政皆出其门;巧言令色,惑骗君主;打压同僚,嫉贤妒能;私德不修,放荡□□,常与众男为彻夜之饮……
帛书系半夜张贴的,后面无人署名。这帛书引得士人们议论纷纷——一则是上面这些罪责太过骇人听闻,若是真的,那真是奸臣里的奸臣;一则是这位太过有名了,燕国乃至列国士人谁不知燕国太傅俞嬴?朝中重臣,燕国内政的改革者,列国有名的策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