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小厨的美食日常(21)
要想做麻辣烫的生意,第一件事就是把摊子支起来。
他将画好的图纸交给木匠,让木匠帮忙定制一张案台。
木匠左看右看觉得不对劲,挠着头问:“小郎君画的这案台板面不平,还带着轱辘,要作何使用?”
“吃饭用。”
“吃饭?”木匠的眼珠子差点瞪出来,当了大半辈子木匠,还没听说过用满面大坑的桌子吃饭,稀奇,真稀奇。
“等做好了你就知道了,到时候我请你吃啊。”
“哦哟哟,那我可要加快做咯。”
木匠笑了笑,对照着图纸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记了几笔,最后道:“小郎君要做的这张桌子用料不多,过五日便可来取。”
“好。那我的床呢?什么时候能做好?”
“床刚打好架子,还需装板、风干,这些活儿加起来……”木匠扳着手指算了算,“嘿!正好,五日之后一并来取吧!”
“好嘞!”
得了确切的日子,唐锦翊便把麻辣烫摊开张的日子定在五日之后。
--------------------
第十二章
回到家中,唐九正在烧火,灵儿忙着把煮好的面晾出去。
她学东西非常快,只是看着做了几次,现在的唐锦翊几乎不用亲自动手和面切条,只需提前拿出调料,剩下的步骤她自己就能做得很好。
一见到唐锦翊,灵儿忙放下手中活计,往衣服上蹭蹭手,拿出了一个蓝皮小本,“翊哥儿你看,这是昨日预定干脆面的人名单,有不少呢。”
唐锦翊翻开本子,只见上面歪歪扭扭记录着几个人名,后面跟着所定数量和味道,加起来共有椒盐味二十包,孜然味十包。实在不能算多。
不过倒也理解。
自从出了事,百味楼在城中变成了“龌龊之地”的代名词,人们就算是路过都得捂着鼻子生怕沾染了污秽之气,更别说进楼光顾了。如今,有几个人肯为了买到干脆面而登门停留,可不是件值得庆幸的事?也不怪灵儿夸张。
唐九坐着矮凳,一边添柴一边抹汗,原本白净的脸成了小花猫。见灵儿和翊哥儿笑的开心,他也抿着嘴乐个不停。
唐锦翊放下本子,挑起一根面条瞧了瞧,冒着热气的面丝在晨光中显得通透润滑,闻上去有一股淡淡的面香,属实不错。
“面条煮的很好,今日的干脆面也由你来做吧。”
说完搬了个小凳坐在唐九身边,“我俩给你打下手。”
“这怎么行!我、我做的哪能跟翊哥儿比?万一不好吃,人家再不来买了怎么办?”
“放心去做,我相信你,你做的干脆面肯定比东街那几个贩子好吃百倍。”
唐锦翊说着说着,随手捏起衣袖擦去唐九脸上的几道黑印。
“少做一些,卖完咱们去逛街。”
盘算着这几日挣得钱也够了二十贯,不如早点给王氏送去,也算了了一桩心事。
天空如碧,万里无云。
苏周受友人相约去草场放纸鸢,乘车路上听到一阵喧嚣,掀开车帘一看,只见不远处人群聚集,不知在吵吵什么,遂问:“那边出了什么事?”
随行小厮踮脚望了望,回道:“人很多,像是打起来了。”
“打起来了?”同车的宋渊一听,来了精神,几乎快要将半个身子都探出去,“人好多啊,热闹!哎呀,我看不清,不如咱们走近看看去!”
“是。”
小厮在车夫耳边说了几句,车子向桥边拐过去。
“苏兄?苏兄?”
宋渊在苏周面前摇了摇手,问道:“怎么了?苏兄不是向来爱看热闹?我们这就去评评理。”
苏周被他摇得头晕,连连点头。
后又满腹狐疑地看了眼人群中有些熟悉的身影,心想兴许是看错了,哥哥平日闷在家中从不出门,甚至连话都不曾多说,怎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跟人吵架呢?
“你在看什么?”
“哦,没什么,我们过去看看吧。”
说话间,车子已经走到桥前,桥上拥挤,两人便下了车。
刚一下车,脚下便传来咯吱咯吱的响声。细细一看,原来是干脆面被他们踩碎了。
抬头望去,吃了一惊。
不止他们脚下,竟连这一整个下坡的桥面上都已经被散落的干脆面铺的满满当当。而被人们围在中间叫叫嚷嚷的,正是唐锦栩。
“这是?这是......唐二的摊子让人给掀了?”
宋渊说出口的话自己都不敢相信。
唐锦翊那么跋扈的人,岂能容忍别人掀摊子!?难不成转性啦??
眼看着满地干脆面被人们踩得稀碎,那张原本就破的笸箩被挤得颤悠悠地滚下了桥,宋渊拉拉苏周的袖子,道:“我没看错吧?”
“你没看错,就是他。”
两人说着挤进人群中,一点点挪到了最前排。
只见唐锦翊正拽着一人的衣领叫嚷:“不赔钱你今日就别想走。”
那人身着锦衣,油头粉面,虽是男儿郎,却扮得轻浮妖艳没有半点气概。
人们纷纷指点,竟把唐家那档子事又被拉出来谈论一番。
此时,唐锦翊手中拉着的人正露着大半个膀子,为传说中的风流韵事又添上了香艳一笔。
“人家都说跟你回家抵账了,你就松手吧,总是揪着人衣服不放,成何体统!”
“活生生一个人总比你那干脆面值钱,还是自己送上门的,你瞅瞅你有多大的福哦。”
“原来竟是唐家二郎?怪不得不读书也不种地,成日想着这种事,这福气是你我不能比的哟!”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