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把以后三皇子重用的大臣和武将的名字,都写下来。”苏知府知道苏芷儿不算聪明,不一定知道那么多,便又说,“知道几个写几个。”
“现在三皇子真要是势单力薄,更好。”苏知府道。
原先他还半信半疑,所以不打算押宝三皇子。
只是现在,他已经在圣人面前失了脸面,升迁事难。
朝中好事轮不到他,替罪羊倒有他一份。
他已经无路可走,这让他不得不提前选择三皇子了。
趁着现在三皇子势单力薄之际,他提早站在三皇子阵营。
将来三皇子得登大宝,他便有从龙之功,还愁什么升迁之事。
只是这事,却无需对苏芷儿说了。
苏芷儿蠢,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好好的事免得叫她破坏了。
苏知府盯着苏芷儿,让苏芷儿现在就写。
苏芷儿只能硬着头皮仔细想梦中的情形。
想着三皇子登基之后倚重的臣子,还真是写了几个出来。
苏知府见竟还有顾尚卿的名字,便问:“他也是站了三皇子吗?”
“并未。”苏芷儿道,“他谁也没站,但因能力强,所以三皇子登……之后,十分倚重他。”
苏知府不确定苏芷儿说的这个是不是真的。
毕竟苏芷儿对顾尚卿是有很大的私人情感在的。
判断起来,怕是有失偏颇。
苏知府拿着名单回去书房,将名单上的人记住,便将名单烧毁。
跑腿铺子在李大将军和尚将军的支持下,不消几日便在崇安城立稳了脚跟。
因跑腿铺子刚刚开始,所以现阶段李慕慕会经常看看跑腿铺子的情况。
查看每日的登记情况,有需要的话再做调整。
结果李慕慕发现,竟是各府的下人每日的订单最多。
府中下人多,且在主子面前得脸的下
人挣得也多。
除了月例银子,还有主家的打赏。
像是夫人小姐身边的大丫鬟,一月三四两银子。
便不是每天都找跑腿买东西,但因府中的人多,大家隔三差五的轮着来,各府的生意竟是一直都没有断过。
下人们无需再去央求厨子做饭。
要讨好厨子,另外再给厨子些银钱,还不如拿这些钱直接买饭馆的吃食。
不必求人,还能随意点菜。
大家空了,便聚在一起吃酒,不亦乐乎。
跑腿铺子的生意好了,铺子中的伙计挣得自然也多。
怀里揣着自己挣得愈发多的钱,在城中奔走起来也愈发的有力气。
接下来,便到了县试的时间。
县试在2月,崇安还是冷的时候。
考场规矩森严,顾家只能尽可能的给顾柏远准备御寒保暖之物。
李慕慕女工不行,便画了一个露指手套的图,去找裁缝做了出来给顾柏远。
“这个时节寒冷,手僵了影响写字。”李慕慕将手套交给顾柏远,“你戴这个试试看,是否影响写字。”
顾柏远还是第一次见露出手指的手套,便戴上试了一下,又捏了笔,在纸上开始写字。
只写几个字怕是体验不出,顾柏远不知不觉,便默了一首词出来。
众人都期待的看着顾柏远,反正看他写字的姿势和流畅度,应是没什么影响的。
顾柏远从纸面上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一点儿不影响书写,好用极了。”
顾柏远说着,又拿着纸笔去了院中,将纸放在石桌上。
室外的温度低,空气仿佛带着冰似的刺骨。
但顾柏远仍旧写的顺畅。
写了一会儿,才进屋中,将手套摘了。
只有露出的指间部分,因刚刚在院外写字而冻的有些红。
但因大部分地方都是暖和的,所以手指也没有僵,过了一会儿便恢复了过来。
“考试时,若是室内寒冷,我戴上这个就没问题了。”顾柏远高高兴兴的将手套收起来,“谢谢三婶。”
第223章 过桥米线
“慕慕,你可真有办法。”王翠珍感激道,“我都没有想过可能会因为天冷,写字的手会发僵呢。”
王翠珍平时不做这些,所以没什么相关的经验也正常。
李慕慕回想自己小时候。
她生在南方,南方的冬天没有暖气。
她儿时,整个国家的经济条件还未发展到如后来那般好。
她上小学的时候,教室还没有空调。
南方的冬日湿寒,没有空调,没有暖气,便只能硬扛着。
在教室读书写字,握着笔的手没一会儿便冻僵了。
李慕慕对此是深有感触的。
“大嫂你要操心柏远的许多事情呢,我不必操心那么多,才能想到这一茬。”李慕慕笑着说。
“你这是去外头找人做的?”王翠珍看手套缝的针脚细密整齐,一瞧便不是出自李慕慕之手。
李慕慕那手女工……
他们家是都知道的。
想着李慕慕聪明,难得女工上有点儿短板,还怪叫人欣慰的。
“大嫂忙许多事情,我便到外头找裁缝做的。”李慕慕道,“做好之后,我仔细检查过,手工细致,而且也没有任何不能带进考场的地方。里头的棉絮,我也是细细摸过的。”
考场严格,就怕自己带的东西有什么不好,便连人都进不去考场,闹个不好怕是还会影响以后的考试。
所以李慕慕也很谨慎。
王翠珍给顾柏远准备了一个提盒,里头放的都是明日要带进考场的东西。
县试无需住在里头,考三日,每日考完出来。
第二日一早再重新点名,检查,进入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