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英美]我在哥谭开万事屋(46)
帖子内容就和随便一个以编造怪谈为主题的板块一样,以发帖人的童年回忆为开头,在暧昧不明的记忆的加持下,组成了一起光怪陆离的童年梦境。
发帖人讲述了一场从祭司到信徒都由孩子们组成的“魔法仪式”,当然,发帖人委婉的用词并没有起到太多的修饰的作用,不论他如何小心翼翼地试图让这段回忆变得不那么——让人毛骨悚然,可事实如此,打着魔法的幌子搞过家家和以魔法的名义进行一场所谓的“献祭”怎么看都是天差地别的两件事,在哈利波特都还没出版的年头,天知道那个年份的小孩都在想些什么。
布莱雷利对玛利亚说,这也并非孤例。事实上,类似的事情一直在上演,某某教徒为了神而谋杀邻居啦,某某教团为了敛财而暗地里绑架无辜路人啦,这些糟心事情的共同点就是总有一个或者一群虔诚地相信着某个超自然力量的家伙,他们作恶以取悦这种力量,亦或是证明自己也拥有这种力量。
“但那些是……孩子。”玛利亚说,倒不是说,她是那种坚信孩童永远天真无邪的性善论者,只是这事细想下来多少让人不寒而栗。没错,她清楚世间有着数不清的、不能明说的恶,可总不能成天把自己置于这种深渊之中吧?
“正因为是孩子……”布莱雷利话讲到一半,没再说下去,他完全可以冷酷地延续结论:正因为是孩子,所以才会有如此纯真的残忍,他们不经世事,人也并非天生就有道德,顶多就是为了生存,基因里携带了一些群聚的本能。他知道很多这样的例子……天真的残忍远比人们想象中的更贴近生活,可能是取乐,可能是好奇心,也可能是争强好胜的秉性所致,孩子们会撒谎,会像成群结队的野狼那样寻找能够被他们吞噬的弱者,也会为了验证一个事实而酿成他们尚且不知后果的大错;这其中有天生的因素,也必然少不了家庭与环境的影响——而致力于在孩童中间散发恶意的成人,从古至今,从未消失过。
【我一直认为,他们只是为了耀武扬威,所以对约好了对我撒谎——直到多年后,我几乎都要把这件事忘记了,可就在上周,我在梦里又梦见了C那对我说话的场景。】
【梦中的他神情怪异,当然,我知道这是做梦的缘故,他看上去不像记忆里的他,他对我说,你永远不知道你错过了什么好事,你总不想当一辈子的羊羔吧?说完他就哈哈大笑了起来,而我依旧困惑,直到现在也是如此——我从来就不相信他们真的召唤到了什么的魔鬼……但是,一个想法却渐渐地,随着记忆的苏醒而根植于我的脑海里,那就是……他们会不会真的……】
布莱雷利把那段文字嚼了又嚼,他记得段落分布,记得作者打错的几个单词,他阖上眼眸,起伏了一瞬的情绪很快就安静了下来。
在所有的——挤压到一块的各式各样的因素被引爆前,他站在公园的山丘上,这是大抵哥谭因怜悯给予他最后的……平静。
第23章
许多事情,尤其是那些表面上被冠以“尘埃落定”此类形容,实际上压根就是一直在被逃避的事情。时间能清刷不重要的情绪浮尘,却也难以带走顽固的垢渍,诸如分明的爱憎、无可辩驳的真相以及对阴晴不定的命运的……恐惧。
阿尔奇·尤金·洛夫顿齐弯下腰,往身旁的女郎胸前塞了一把钞票,在这个属于上流社会的、金碧辉煌的俱乐部中,人皮只是一张入场券,等踏进了这潭纸醉金迷的染缸后,就什么也顾不上啦!他飘飘欲仙地走在大理石铺成的地板上,财富、声名、权利都信手拈来的今天,日子似乎越来越无趣了。阿尔奇·洛夫顿齐以为自己还在大步前行,其实,他臃肿的身体已经很难支撑他走得太快了,他沉迷于幻想中的英姿,现实里却能把近两百米的路走得气喘吁吁。
以他如今的光景,哪怕是现场把同他有过几面之缘的提姆·德雷克叫来,恐怕也要眯着眼睛打量好一会儿才看出来这玩意是个什么人,还得托义警于之犯罪们的敏锐辨识能力的福——照片上尚且能装出一副和蔼的样子,真人就丑陋得多了。阿尔奇·洛夫顿齐在多年前还勉强能说有个人样,家境优渥,就读名校,事业有成,尽管他是好事一件也不干,那总归也好过现在——哈,庞大的、被食色掏空了的一滩烂肉!
现在,这滩烂肉慢慢走进洗手间,他拧开金色的水龙头,洗了一把脸,开始寻思起来找点什么乐子——他的平日热衷高谈阔论,且颇有好为人师的风范,总在喋喋不休一些自己的经验——大部分是别人听不懂的东西,要么就蕴藏某种恶毒,他已经那么干了二十年!二十年来,他靠着这一手获得了赞誉,也暗中致使多少人倒霉……是多少人呢?他不太记得了,但他还挺怀念,要不是,要不是有那档子事情,他还可以做更多……
他想起来刚刚围在他身边的小夜莺,金发的夜莺(其实他早就记不清对方的是什么颜色的头发了),言笑晏晏,是体贴的缪斯女神,几曾何时,他也曾经像个青年人一样,有过爱情!……阿尔奇·洛夫顿齐早已结婚,他的妻子是经他精挑细选的,美丽,有学识,尊贵,能够让他面子上风风光光!一朵缠绕在他胸襟前的菟丝花,引来羡慕和妒忌,这就够了,他当然不爱妻子,且以自己的“多情”为荣——他是多么怀念着那些美丽的露水情缘啊!
一直坚信着自己正确性的阿尔奇·洛夫顿齐看着镜子中的自己,露出一个微笑,他喃喃自语着不知道谁的名字,就在最为陶醉之时,杀意已如毒蛇般缠绕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