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良缘(151)+番外
一旁的薛县尉眼睛微眯,他怎么觉得范司马这话不像在审问,倒像是在威胁?
范司马将案宗拿过来看,一件一件的和姚航对证据,哦,不,是看着案宗一件一件的审问他。
薛县尉:……
幸而县令走前将一部分案宗收了起来,要不然他们的底子全叫人漏了。
范司马和姚航对着对着也发现了案宗不全,他脸色有些难看,问薛县尉:“其余案宗呢?”
薛县尉道:“可能是县令带走了,这案子牵涉的人多,往前还有人命官司,甚是复杂,县令可能带去琢磨了。”
范司马脸色难看。
一连两天,他都找不到韩牧藏起来的案宗,他不觉得韩牧会把案宗带走。
卷宗这样带出县衙,有作废的风险。
所以案宗一定还在县衙,只可惜县衙上下都不听他指挥,不管他怎么威逼利诱都没用。
无人可用,让他在义县步步维艰,连在档案室里找一件卷宗都找不到。
范司马气得要离开义县。
结果他还走不了了。
走水路,码头都封了,船只全部被派出去,据说是给沿岸各村送物资,没有十天半个月的回不来。
走陆路,城门口就被拦下,说他们收到了死命令,义县瘟疫,许进不许出,不管是谁来都一样。
范司马发现,他真的走不了了。
因为只带了两个随从,他在这里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一直高高在上的范司马终于放下姿态,从头开始联络赵主簿等人,许以重利,想要出去。
赵主簿虽然心动,但依旧糊弄着过去了,他才不傻呢,范司马话说得好听,只怕一出城还要反过来记恨他们这段时间的为难呢。
虽然韩牧也不喜欢他,但韩牧行事光明磊落,他只要不做明显的错事,他虽难以更进一步,可主簿这个位置还是稳的。
要是反水投靠范司马,不说韩牧不会放过他,恐怕范司马都会秋后算账,这人一看就不敞亮。
而且,他还有另一层担心。
看韩牧的意思,姚家上头显然还有人,谁知道那人是不是范司马?
如今整个沔州,江陵,除了新来的韩牧,就没一个人值得他信任的。
有时候看着薛县尉,他都要怀疑两分,担心他是陈坚和姚家发展出来的细作。
所以他不敢。
赵主簿都不敢做的事,县衙里其他官吏更不敢了,大家都躲着范司马,继续做手头上的事。
范司马气狠了,就上书告状,将义县上至韩牧,下至衙役都狠批了一顿,并申诉了姚家的冤情。
不错,他已经认定姚家有冤了。
公文还是可以送出去的,毕竟,义县抗疫的进程,求药求钱求粮,都要通过官方渠道的书信去沟通。
坐在沔州刺史府里的许策收到范司马的公文,惊讶的张大了嘴巴,啧啧两声道:“行啊,韩牧这小子长进了,竟然能把范司马气成这样。”
第一百三十四章 会面
许策虽然赞扬了一下韩牧,却还是将公文递到京城,并且补写了一封折子告韩牧的状。
赞扬和欣赏,并不影响他把韩牧弄走。
他是真不喜欢韩牧这样不听话的手下啊,更不喜欢永安侯。
此时的韩牧什么都不知道。
他终于赶到了赵家村,这一次,他并不是只待在村外。
这一次全县统计染病人数,除了赵家村外,还有一个村子的情况格外严重。
就是接收了赵家村私逃出来的两家人口的临水村。
当初赵家村逃出来的三家八口人,分别去往亲戚家避难。
韩牧知道时气得用尽他匮乏的脏话来回骂了他们无数遍。
他怀疑他们那些亲戚跟他们有仇。
不然怎么能做出明知自己村生了瘟疫,还能躲到亲戚家这样的事来?
其中去八里堡的那户人家倒是老实说了村里起了瘟疫,他们是躲出来的。
八里堡的亲戚就让他们在山脚下的破屋里居住,那是猎人的居所,每日由他们给他们送饭过去。
那家也乖觉,一直躲在屋里不出,最后只有他们一家陆续发病,但去临水村的两家不一样。
他们只说村里近来生病的人多,所以躲出来,怕被传染了。
临水村的村民还以为是水灾过后人的身体变弱了,正值最近暑热,所以生病,全没往心里去。
大家聊天,串门,等里正收到县里的消息时,村里竟大半人家都有人染上了病。
晴天霹雳不外乎是。
为了不引起恐慌,这事没有公开,知道的人不多,除了里正,上报消息的士卒,也就赵主簿和薛县尉几个知道了。
韩牧之所以亲自来,除了因为这瘟疫来势汹汹,传染性极强,他担忧顾君若外,就是想速战速决,由他主持这临水村抗疫,加快灭杀瘟疫的速度。
他隐约有种感觉,在陈国的虎视眈眈下,瘟疫一事拖得越久,对大周就越不利,他们耗不起。
赵家村外的关卡还设着,长桂几个在不远处的坡上扎营,因为生活不方便,几人都胡子
拉碴,身上都馊了。
韩牧看见他们嫌弃的后退两步,挥手道:“给你们带了些干粮,还有大锅,去烧个水沐浴更衣吧。”
他们来前,韩牧派人去找他们家人拿了换洗的衣物,每人一个包袱。
长桂他们十天半个月不洗澡自己不觉得有什么,但韩牧受不了,尤其现在还是酷暑刚过的时候,住在野外……
不洗头洗澡,韩牧只能接受他们在十步之外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