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玉奴娇(735)

作者: 白玉城 阅读记录

她深吸一口气,死死攥着拳头,她已经学聪明了,要是这次王惜奴还想戏耍她,她绝对可以察觉,到时候新仇旧恨一起算,反正现在有人手的是自己,真要是打起来,她和沉香两个人,还怕打不过她一个?

“走快点吧。”

她说着加快了脚步,一路上躲过数不清多少次巡逻的禁军和夜里值守的宫人,在月上中天的时候终于进了宫正司的门,她本以为这个时辰了里头应该很安静,却不想还没进门就听见一阵吵闹声正迅速靠近,是有人出来了。

她有些慌,下意识想找地方躲,可她们已经进了牢房,周遭除了牢房就是刑房,根本无处可躲,无奈之下两人只能紧紧贴墙站着。

沉香上前一步将她挡在后面,两人都垂下了头,尽力降低存在感。

嘈杂声逐渐清晰,声音还有些耳熟——

“你们要带我去哪里?我不去,你们松开我,我不去!”

萧宝宝不自觉抬起头,这好像是王夫人的声音,她扒着沉香探头往外看,试图确认一下,沉香却被她的动作吓了一跳,连忙反手将她摁回了自己身后:“姑奶奶唉,你老实些,万一被人认出来咱们可就麻烦了。”

萧宝宝这才从好奇里回过神来,讪讪一笑低下了头。

王夫人万分惊恐地被禁军拖着出了牢房,一路上不停叫喊,那天对她动手时的高傲和轻蔑早就不见了影子,狼狈得可怜。

萧宝宝本想啐一口,说她一句活该,可一想到自己下落不明的母亲,她又没能啐出来,只看了两眼对方的背影就收回了目光,心里突兀地生出了一股兔死狐悲的凄凉来。

当年萧家被抄家流放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幅情形?她娘是不是也是这么毫无尊严地被人拖走的?

她满脸悲哀,却被一声喝问惊得回了神:“你们是什么人?深更半夜在这里干什么?”

萧宝宝一抖,险些被吓得跳起来,下意识抓住了沉香的胳膊,是禁军发现了她们。

好在沉香比她撑得住:“我们是来探望刘公公的,先前受了他的恩惠,现在他被发来宫正司受罚,我们就来探望一下。”

那禁军看了眼身边的宫正司掌事,对方蹙眉想了想才点了下头:“是有这么个人,是长信宫里的,养死了太后最爱的一盆菊花,被发来鞭二十,明天才行刑。”

既然解释得通,禁军也没有多言,又看了两人两眼就抬脚走了。

掌事呵斥起来:“虽然有这么个人,可宫正司不允许探望,宫规你们都不知道?还得我教你们吗?”

他声音很高,眼睛却一直瞄着禁军的背影,沉香立刻会意,将早就准备好的荷包塞进了他手里:“大人通融融通,我们看一眼就走。”

那掌事掂量了一下荷包分量,确定数目能让自己满意,这才咳了一声:“一刻钟,时间到了立刻走人。”

沉香忙不迭道谢,拉着萧宝宝就从掌事身边钻了过去。

宫正司的牢房狭长幽暗,虽然点着灯,却映得周遭晦暗的牢房越发阴森可怖,萧宝宝被吓得脸色发白,她原本就有些怕黑,打从当年上林苑深夜历险之后就越发恐惧,眼下这情形简直惊得她头皮发麻,尖叫就堵在喉咙里,仿佛随时会叫出来。

她不得不紧紧抓着沉香的胳膊,两个姑娘缩成一团,强行壮着胆子往前,冷不丁身边有人晃动了一下铁链,顿时惊得两人一抖,尖叫着抱在了一起。

对方得逞后哈哈大笑起来。

萧宝宝气得咬了咬牙,却到底没有计较,被沉香拉着小跑了几步,随即眼前霍然一亮,一间和旁处全然不同的牢房出现在眼前。

牢房里头点满了灯烛,将各个角落都照得透亮,栏杆上还垂着帐子,里头甚至还有镜子,而王惜奴此时就在镜子面前打理自己的头发,听见脚步声时回头看了一眼,瞧见了萧宝宝满脸的意料之中:“我就知道你会来。”

萧宝宝愣了愣,回神后气得脸色涨红,她没想到都被下狱了王惜奴还能过得这么好,凭什么?

可现在不是计较这个的时候,她强行压下心里的怒火:“你说你知道我娘在哪里,真的假的?”

第656章 只能活一个

连试探都没有,上来就问,将自己的弱点摊开得明明白白。

王惜奴忍不住面露嘲讽,萧宝宝经历了这么多,却还是这么愚蠢,萧家可真是倒霉,摊上这么一个蠢货。

可她精神不济,讽刺都到了嘴边又被她咽了下去。

这宫里折磨人的手段果然层出不穷,萧宝宝只看见了她这牢房灯火通明,和旁处不一样,却没看见那些灯烛都装在她碰不到的位置,更不知道打从殷稷走后,她一直处于这样的环境里,他们根本没让她合过眼。

若不是她心态足够强大,她都已经要被疲惫折磨疯了。

但这样的处境她是不会告诉萧宝宝的,这是目前她唯一能用的人手,皇帝让她不好过,她自然也要拼尽全力让对方也不好过,糊弄萧宝宝为自己办事而已,对她来说易如反掌。

“我当然知道。”

她强打起精神来开口,可萧宝宝多少也是长进了些的,看着她满脸都是怀疑:“你怎么证明?你这个贱人最会骗人,以前也说会帮我们,结果呢?就是拿我们做替罪羊,这次你不拿出证据来,我是不会信你的。”

王惜奴心里一阵冷笑,证据?

她有的是。

她随手丢过去一支珠钗,萧宝宝一愣,下意识捡了起来,发现上头有血之后脸色瞬间一白,王惜奴幽幽叹了口气:“她现在的日子可不好过啊,你要是不抓紧时间救人,可就来不及了。”

上一篇: 奸佞妻 下一篇: 锦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