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玉奴娇(946)

作者: 白玉城 阅读记录

“来人。”

蔡添喜颤巍巍走进来:“姑娘醒了?”

大约是意识到蔡添喜年纪真的大了,殷稷这阵子有事大都带着玉春,蔡添喜便留在宫里处理些琐事。

“皇上几时走的?可有留什么话?”

蔡添喜记性倒是很好:“皇上卯时就走了,说今天会留几位重臣用膳,请姑娘安排一番。”

谢蕴撩开被子下了地,殷稷留了朝臣用膳,倒是省了她的事,她刚好去一趟长年殿。

“拿了膳品单子来给我瞧。”

蔡添喜早已经备好,连忙让人送了过来,寻常留膳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讲究,谢蕴只按照朝臣的喜好换了几道菜就罢了。

许是事情的确太多,殷稷下了朝也没回来,就近在御书房附近的宏明殿用了膳,谢蕴过去瞧了一眼,隐约听见是在商讨这次大捷的封赏。

旁人都好说,难点在两处,一个是窦兢,他是窦家余孽,按理说是没有资格再入朝的;另一个就是谢济,如今的朝臣半数都是寒门,当初被世家子弟欺压的情形还历历在目,先前好不容易才将世家驱逐出朝堂,要是再将人召回来,会不会是引狼入室?

谢蕴身份敏感,不好露面,索性躲远了些,往长年殿去了。

秀秀早就等在了岔路口,看见她来欢喜地凑了过来,倒是和三年前的小丫头没什么区别。

“姑姑!”

她挽住谢蕴的胳膊,腻在她身上撒娇,看得身边的织金目瞪口呆,她进宫后就被调到了尚宫局,见过的秀秀都是从容笃定,雷厉风行的样子,从来不知道她竟然还有这么小女儿的一面,一时间被震惊得连话都说不出来。

谢蕴失笑:“尚宫自重,这副样子要如何服众?”

秀秀笑嘻嘻的:“我服众又不是靠一张冷脸……姑姑,我现在可厉害了,先前萧夫人还是我发现的呢,是不是长进了?”

谢蕴怜惜地摸了摸她的头,秀秀明明是那么温软的性子,如今这般独挡一面,想必也过得不容易。

“自然是长进了,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呢。”

秀秀满足的笑起来,谢蕴却不想当着宫人的面让秀秀失态,连忙拉着她往长年殿去,却还不等进门,就瞧见一道小小的影子先一步钻了进去,身后有嬷嬷在追:“小殿下,你慢着点。”

谢蕴脚步一顿,小殿下……这是王惜奴的孩子,回来后一直忙着和故人叙旧,倒是把她给忘了,也是时候去见见她了。

第848章 我受过的苦她也得受

宫正司在尚宫局最里头,前些年因为联合太后身边的秦嬷嬷暗中坑害宫人的事,这里曾没落过一段时间,后来秀秀做了尚宫,大约整治过一番,现在看起来颇有些像模像样了。

王惜奴被关在最里头,狱卒沿路将火把点上,可这里的黑暗太过深沉,即便燃着火光也仍旧无法将周遭照亮。

秀秀在前面引路:“姑姑,这里味道不好闻,你若是不习惯,就让他们把人带出来。”

她如今还真是一副可靠模样,谢蕴不由笑了,却还是拒绝了:“不妨事,这里除了她,还关着谁?”

宫正司是惩戒宫人的地方,关的人自然不会少,但秀秀知道她问的不是这个。

“宫人都在外头,这里面除了王惜奴就只有一个人。”

谢蕴恍然想起来,这个人她也知道,曾经的太医院院正,张唯贤。

“他还没死?”

“皇上没说让他死,他怎么死的了?”

说话间他们就到了张唯贤的牢房,在狱卒的火光照耀下,她一抬眼就看见了一滩烂肉堆在牢房一角,连带着有恶臭一阵阵传过来。

“姑姑,你还好吗?”

秀秀担心地看过来,谢蕴摇摇头,她哪有那般娇弱,会连这种场景都受不了,可神情却不自觉变化了一瞬,若不是秀秀告诉了她这是张唯贤,她真的认不出来,甚至她都看不出来那是个人。

可对方却在察觉到动静之后蠕动了一下,秀秀连忙将她挡在身后:“姑姑你别怕,他身上有链子,出不来的。”

谢蕴被她这幅样子逗笑了,这种被自己养大的孩子保护的感觉……还真是不错。

“嗯,我不怕……他竟然还能动。”

“也就只能动一动了,”

狱卒开口解释,“他现在眼睛不行了,也说不出话来,倒是有一点好处,他没再和以前似的一心求死,可能连自己是个人都忘了吧。”

谢蕴默然,当初留张唯贤一命的时候,她真的没想过他会有这样的下场。

不过,都是咎由自取,怪不得旁人。

“走吧,我们去见见故人。”

秀秀应了一声,大约知道和王惜奴会面,会说起不少阴私,所以她接过火把,将狱卒遣了下去。

“她就在隔壁。”

她往前走了两步,用火把将墙上的火盆点燃,在大亮的牢房里,谢蕴看见了缩在墙角睡得昏昏沉沉的王惜奴,对方大约不大适应这陡然亮起来的火光,睡梦中还抬手遮了遮眼睛。

借着火光,谢蕴垂眼打量着她,几个月不见而已,她和当初进来的时候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当初忌惮她手里有解药,殷稷没有杀她,甚至还按照她的要求为她布置了牢房,可现在那些优待全都没了,她老鼠一般窝在角落里,察觉到光亮的时候,竟下意识要躲藏。

“王惜奴。”

谢蕴朗声开口,声音虽然不算高,可这音色大约太过熟悉,所以睡梦中的人迟钝片刻,猛地坐了起来:“谢蕴?!”

她抬眼朝这里看过来,瞧见火光下忽明忽暗的谢蕴时,眼睛诡异地亮了起来:“你来找我了……你死了是不是?你死在殷时手里了是不是?”

上一篇: 奸佞妻 下一篇: 锦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