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些东西。”
既然如此,也就不用多说,刚好赵学礼等人将乳清从驴车上卸下来,赵洛泱分了一罐给孟高。
孟高又连声感谢。
赵学礼道:“我过来的时候,看到东村那边有人进出,等一会儿我帮你看着些,趁着没人你再往回走。”
孟高眼睛中露出感激的神情,他没有立即走,而是想了想开口道:“这次山匪的事,可能跟高里正一家有关,那伙人早就藏匿在山中,这我们早就知道,从前也来过村里,杀过人也抢东西。”
“后来几个村子的里正出面将这桩事解决了,里正让我们交些粮食出去,这样山匪收了,就不会再上门。”
赵学礼道:“多久要交一次?”
孟高想起三分,神情就冷漠了几分:“秋收时给的最多,平日大多都是三个月交一次,不过也有一个月一交的时候。”
赵学景听到这话皱起眉头:“这样不是将山匪养起来了吗?”
“是,”孟高道,“原来他们统共不过三四十人,现在又人又马,不知道有多少了。”
硬将山匪养成这样。大家心里都有怨气,最重要的是,里正们跟山匪勾结,明里暗里欺压他们。
“我们村子里有人就是因为不服里正,出村的时候被山匪杀了全家老小,”孟高深吸一口气,“所以东村的人都怕他。那天晚上你们这里有动静,我们听到了,但是我们没敢出门。”
这事儿说出来难听,但孟高还是说了,这十六户迁民不知道吗?他们心里都清楚的很,却还能将乳清卖给他,他要是再藏藏掖掖,心里真的过不去,也没脸让孩子喝这些乳清。
孟高接着道:“凤霞村,姓高的多,外姓人二十三户,这些年听高里正的话,也都习惯了,我要不是因为孩子,可能也不敢走这一步。”
虽然有山匪和高里正,大家不是还活着呢吗?只要能活下去,谁也不敢冒着全家被杀的危险反抗。
这就是二十三户的心思。
孟高知道的就这些:“如果衙署需要我的口供,我
也愿意将刚才说的,再跟衙署说一遍,但是我家那口子和孩子得离开东村。”
他积攒这一辈子,身边不过就是妻儿,再怎么样,他也不想她们有啥事。
赵学礼没开口,赵洛泱道:“放心吧,我们不会随意说出去。”
孟高再次道谢离开,赵学礼去送他。
赵学景叹口气:“那高里正一家都该送去衙署。”
赵洛泱道:“赵大人盯着呢,只要拿到证据,必然跑不了他们。”这不是高里正一家的事,几个村子都是这样的情形。
拿下一个没用,要跟山匪一样,将他们连窝端了。
时玖道:“孙集在前,这些村子的里正也纷纷效仿,养的是山匪,他们也从中获利。”
赵洛泱道:“孙集还要敛财交给冯家,一层层盘剥,都要从百姓身上出,所以这些年洮州农户越来越少,朝廷又想到了迁民。”
“迁民本不是什么坏事,却也给了冯家和孙集机会,让他们从中再捞上一笔。”
时玖淡淡地道:“这种日子,也该到头了。”
这些事都是赵洛泱要思量的,十六户不用想这些,他们就想着眼前这些活计。
罗真娘和谢寡妇将家里收拾出来一间屋子,就留着做皮袄。
人手多,皮子又是现成的,大家做起来很快,等攒到十五件的时候,赵洛泱跟着赵学景、冯老三和石平一起去城里卖。
城里集市上的人不少,加上冯老三、石平早就将这周围摸清楚了,很快就找了个热闹的地方摆起了摊子。
年节前,手里有余钱都想置办点东西,眼下又这么冷,看到皮袄,大家立即围过来询问。
不远处,陶氏的叔叔陶二柱看到了赵学景,他立即扯了一把张老太:“你看看,那边是春丫的男人不?”
张老太道:“赵家老三?他们来做啥?城里买东西?”
陶二柱道:“我看着怎么像是来卖东西的?是不是过不下去了,要用东西换口粮?咱们过去看看。”
第292章 好事
皮袄这样的东西,本来就很贵,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买的,但是这次十六户做的皮袄不一样。
一共做了两种,一种里面用的是最好的羊羔毛,外面则是布庄买来的好料子,看起来十分华贵,足足用了五张羊皮。
另一种就是用粗毛和碎皮子,外面用的耐磨的粗布。
几个人来的时候就商量好了,现在市集上卖那些粗布做的皮袄,价钱也便宜只需要三贯钱。
“三贯,三贯。”
冯老三是市集的常客,在小贩堆里早就混了个脸熟,也有人买过他和石平拉来的炭,瞧见他这张脸,大家就聚过来。
他们卖的炭便宜,现在见到这张脸,大家先想到的就是实在,不骗人。
围过来一问价钱,果然如此。
“这皮袄,真的就卖三贯?”
一个大娘开口问。
冯老三道:“我们兄弟在这里卖炭不是一日两日了,大家也知道我们落籍在凤霞村,以后得长久在城里做些小买卖,哪里能骗人呢。”
“再说,东西就在这里,可以看仔细再买。”
冯老三话音刚落,石平立即将皮袄递过去。
冯老三打开让众人瞧见了里面的羊羔毛和碎皮子。
“不是整张的大皮子,毛也不是太细软,价钱低有低的道理。我若是说整张皮做的皮袄,卖三贯钱,您也不敢买对不对?”
“我们就是明明白白的买,大家看好了,银钱花的也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