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干啥,自然是大伙儿心心念念的事,将村子好好修葺一番,去年冬天大伙儿修粪窖的时候就琢磨,赚了银钱,明年也能将屋子整一整。
春耕是花了不少银钱,但村子里早就将修葺的银钱留下来了。杨老太带着银钱,赵学礼、冯老三、石平几个拉着驴车,一行人买回了几车的青砖,赵学景等人则在村中做土坯。
整个村子比平日里要热闹许多,大伙儿脸上都挂着笑容。这可是修自家的屋子,哪能不欢喜呢?
对于先修谁家,那没的说,所有人都往赵家使劲儿,赵家他们来的最多,有啥事都聚在赵家院子里商量,再说,那是他们里正家,挂的可是他们全村的脸面。
围墙向外扩了不少,院子里多修出一个大棚子,以后来赵家就往棚子里去,夏天能挡雨,冬天……至少有个坐的地方。
还要多修出一个灶台。
杨老太掐着腰:“咋想起我家灶台了?不改不改,就这样,谁要吃饭去食堂,可不准惦记着我们家。”
大伙儿就跟着笑,赵家的灶房是一定要修的,单说他们夜里巡视的人,每次换下来时都能从赵家灶房得一碗粥喝,那是杨老太特意给他们留的,虽说后来这事儿让食堂做了,但时不时的,总想着过来蹭口吃的。
众人正笑着说话,陶氏忽然觉得裤子里一热,紧接着脚面就跟着湿了。周围站着的都是女眷,大伙儿几乎立即回过神来。
“赵家老三,你媳妇要生了。”
陶氏也弄不大清楚,到底啥日子肚子里的小儿子能出来见人,总归是这个月上下,生元吉的时候,她肚子疼了好几天,哪里能想到这一胎会这么容易。
众人七手八脚地将她搀扶进屋子,赵学景请来稳婆一看,哎呦,孩子的头都到跟前儿了。
所以,赵家人还没回过神时,一声婴孩儿啼哭声响起,稳婆出来报喜,赵家又添了一丁。
第392章 我也喜欢
赵学景进屋看陶氏一切安好,也就放下心来,嘴上直说:“辛苦你了。”这个孩子赶上了迁民令,委实辛苦了陶氏。
陶家人来的时候,说出那一番话,当时赵学景也觉得无地自容,不是为别的,就是觉得没有好好照顾发妻。
赵学景伸手轻轻地抚摸着陶氏的鬓发,然后低下头亲在陶氏额头上,陶氏额头上都是汗,赵学景也不嫌弃,反而露出自然而然的笑容。
陶氏没想到夫君如此,立即向周围看去,还好没有人瞧见,她嗔怪地道:“大白日的,你也不怕别人笑话。”
赵学景自知理亏,但刚刚真是情不自禁。
“你好好歇着,”赵学景道,“我去将那老母鸡宰了炖上。”
陶氏受了罪,眼下就得多吃多喝,这是汉子朴素的想法。陶氏抿嘴笑道:“刚吃完饭,哪里还有肚子?快出去招呼招呼院子里的客人,别失了礼数。”
赵学景应声,将被子给陶氏掖好,扶着陶氏喝了水,这才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陶氏躺在被褥间,心里说不出的欢喜,她不觉得累,因为自从知晓她怀了身孕,一家子都照顾着她,路上让她坐在驴车上,洛姐儿不停地给她塞吃食,她不知道私底下比别人多吃了多少鸡蛋,每次吃完,看到婆母和几个孩子就觉得愧疚。
但洛姐儿劝说她,必须要多吃,这样身子才能好,要是路上出了差错那才是真的糟糕,她听进去了,于是跟着大伙儿好好地走到了洮州。
陶氏早就想将肚子里的小东西生出来,到时候她就能为家里做事了,这一天天地做闲人,身上是舒坦了,可心里难受。
稳婆将孩子抱给了杨老太,杨老太太看着那粉嫩的小娃,笑不拢嘴,在屋子里揭开襁褓看了看,娃子腿中间有个小丁丁。
又是个臭小子。
不过嘿,也挺好,她小孙女就一个,多点男娃娃多干活儿。
曹老太笑着道:“哎呦,看看,这么壮实,真是让人羡慕。”
“你家也快了,”杨老太道,“到时候也会这样结结实实的。”
曹老太想要个大胖孙子,也不用特别好,嗯,照着赵家这样来一个就行,这样她睡着了都会
笑醒。
“洛泱快来,”杨老太向赵洛泱招手,然后低头看孙儿,“要不是有你阿姐,你啊,还不知道啥样呢。”
这话是真的,没有洛姐儿,这路上得多遭罪呢,都不一定能好端端地走到洮州。
赵洛泱低头看过去,小小的孩子闭着眼睛,睡得正香,偶尔舔一舔嘴唇,还有那不大点的小鼻头……
赵洛泱觉得自己能一直看下去。
“给姐姐抱抱。”杨老太说着要将襁褓递给赵洛泱。
赵洛泱刚想拒绝,软软的小娃已经塞到了她怀里,她不是不想抱,只是怕抱不好。
杨老太不禁抿嘴笑,平日里精明的小孙女儿,这会儿就像个木头人似的,但脸上的酒窝就一直没下去,一双眼睛紧盯着怀里的娃娃。
赵洛泱与脑海中的时玖在说话:“你说怎么就这么小呢?是我弟弟太小了,还是都这样?”几个弟弟出生的时候啥样,她有点记不起来了。
“你看他,”赵洛泱道,“是不是很像我奶?”
时玖道:“现在还看不出来,不过有个说法是,家里谁做主,娃娃就像谁。”
这么说很有道理,她家可不就是她奶做主。
“也像你。”时玖再次开口。
时玖话音刚落,赵洛泱怀里的娃娃忽然笑了,露出一个小酒窝。
赵洛泱的眼睛登时一亮,立即叫她奶:“奶,快看看,弟弟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