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夫人被迫觅王侯(600)+番外

……

出了城之后,走到无人的地方,温先生甩了良儿一个耳光。

“下次再出错,我就将你送去窑子里去。”

良儿捂住脸急忙道:“奴婢再也不敢了。”

温先生这才作罢,他也是没有心情收拾良儿,否则哪里能就这样了事?

反正自从进了阶州,做事诸多不顺,现在只希望聂申和罗镇能早些回来。

温先生径直往南去了一处庄子,这里离阶州已经很远了,想必昌乐长公主那些人也不会跟过来。

温先生刚想要让人去打探消息,庄子里的管事急忙忙地过来道:“先生,庄子上来客了。”

说话间,来客已经被带进了院子,温先生一看登时面色一变。

来的是一个嬷嬷,那嬷嬷边走边吩咐下人做事,脸上露出几分嫌弃的神情,见到温先生之后,嬷嬷才有了几分笑意。

这位嬷嬷是侍奉小公子的,温先生也只是见过两次而已,不敢怠慢,他急忙上前道:“您怎么来了?”

姜嬷嬷有些意外:“不是先生让人送信回王府的吗?太妃便吩咐我们前来。”

温先生将六州的情形告诉了太妃,赵洛泱那些人为了收拢武卫军,他们不惜让人假扮豫王,他们事先知晓了内情,稍稍做些算计,就能在这件事中谋利。

太妃应该就是听了他这话,才会命姜嬷嬷前来。

“那……”温先生向左右看看,最终没有说出“小公子”几个字。

姜嬷嬷却明白过来,她向温先生点了点头。太妃让他们来阶州的时候就说好了,这次是他们的机会。

他们等这一日等了

这么多年,终于可以将小公子的身份展露于人面前。

姜嬷嬷道:“这庄子可得好好收拾收拾。”别看小公子养在外面,可一点不比府中差,吃穿用度可都是最好的。不像大公子,被人带去了农户家,什么都受得。

温先生在一旁听着应声,除了惊讶之外,心里还有担忧。

姜嬷嬷过来本是好事,温先生早就想要大展手脚,这可是难得的立功机会,前提是聂申和罗镇不要出什么差错。

希望是他想多了,还要早些打听到两人的消息才好。

温先生想着,立即将手中的眼线放了出去,他不知道的是,他与罗镇传递消息的地方,如今已经埋伏了冯家的人,而且是冯奉知亲自盯着。

短短一日,冯奉知的头发都白了几根,他不能给冯成海治伤,但他能做些别的事。

“老爷。”

离开了军营,冯六对冯奉知恢复了在府中的称呼。

“眼线放出来了,那些人一冒头,就被我们盯上了。”

盯上了那些人,下一步就是弄清楚他们的身份,知晓他们是在为谁办事。

冯奉知不是很在意,因为现在冯六做的,不过就是证实他的猜测。

他手里拿着几页文书,上面写着自从昌乐长公主现身之后,各处的动向。

有一件事吸引了他的注意,那就是有人在军中传昌乐长公主与乌松节、乌松齐兄弟那些事,甚至还有人传看画册,聂双因此大开杀戒。

现在这笔账算在了冯家头上,只怕街头巷尾的百姓都知道,他们冯家为了陷害长公主用着如此下作的手段。

冯奉知沉着脸将文书拍在桌子上,他转头去看冯六。

冯六道:“让您猜中了,那些人不是昌乐长公主的人。罗镇和聂申带来的那些人中,也有人招人了,他们来自豫王府。”

冯奉知继续听着。

冯六道:“而且,他们的人手都聚在了一处庄子上,好像要迎一个重要的人过去。如果不是知晓豫王太妃在王府,我都要怀疑,是豫王太妃来了。”

不是豫王太妃,那会是谁?冯奉知眯起眼睛,不管那是谁,一定是豫王太妃在意的,那么他就从这里下手。

第449章 猜测

赵洛泱坐在屋子里,听着怀庆说冯家的动向。

这次有了冯家帮忙,豫王太妃派来的人,也就更加无所遁形,他们几乎不用费任何力气,只要在一旁看着,就能掌握其中的情形。

怀庆道:“那个姜嬷嬷我从前在府中没见过,但看样子,她应该比温先生还要更受太妃看重。”

这从姜嬷嬷吩咐人做事的样子上就能看出来,到了庄子无需知会任何人,就开始按照她的意思布置人手。

而且姜嬷嬷的人还真的不少。

第一天,姜嬷嬷只带了两个丫鬟,第二日一早,庄子上就来了十五个护卫,十几个下人。

这还是他们怕引人注意的情形下,才调动来这么多人。

赵洛泱看向怀庆:“那些人你们在王府中都没见过?”

怀庆道:“有个婆子很是眼熟,如果我记得没错,应是太妃的陪嫁,不过前些年听说那嬷嬷身子不好,太妃给了一笔银钱,让她跟着儿子回去养老了。”

赵洛泱道:“看来太妃对自己的亲信另有安排。”

怀庆点头,他也只能看出来这一点。

赵洛泱思量片刻接着问:“那些护卫身手如何?你瞧见了吗?”

怀庆道:“都不错,冯家人也不敢靠得太近,我也是独自一个人前去探听情形。”

赵洛泱思量片刻:“豫王府培养家将应该有自己的法子吧?你看那些人的样子,是太妃私底下自己培植的人手,还是有其他人也参与其中?”

赵家女郎这话提醒了怀庆,这一点很重要。

到底是豫王太妃自己的主意,还是老豫王在世的时候就另有安排。如果与老豫王有关,那么这件事更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