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夫人被迫觅王侯(731)+番外

赵洛泱走入学堂开始考较。

《家塾常仪》是她教的,按照系统升级后的规矩,传业授道会给魅力值,她只要考较其中的内容,魅力值就会一下子涌进来。

村中人听着学堂里娃娃们的读书声,女眷们忍不住道:“洛泱与王爷成亲之后会不会走啊?”

旁边的人就仿佛看傻子似的:“你说呢?难不成王爷还能在村中住下?”

“哎呦……”女眷想说,那可怎么办才好,但想着村中自然不如王府,他们可不能拖累了洛泱。

“走吧,”女眷道,“快去赵家帮忙,杨大娘那边肯定忙不过来了。”

其实村中汉子们早就去了杨家院子,买来的大肥猪,大肥羊,都要先收拾好了,今日来贺喜的人多,杨家要摆宴席来谢客。

等孩子们从学堂出来,就闻到了浓浓的肉香,一个个脸上全都挂满了笑意。

赵洛泱也被等在门口的葛氏拉着往回走:“快点,快点,还得换衣裳,收拾收拾,你娘说,昨日你做的针线也不行,要拆一块重新缝。”

赵洛泱不禁皱起眉头:“差不多就行吧?我看针脚已经挺平整的了。”

“这是要给保亲的人看的,半点马虎不得,你是小孩子不知晓,女眷就得上炕一把剪子,下炕一把铲子。”

赵洛泱

不禁笑出声。

葛氏正色道:“是真的,当年我做的针线也拿给你四叔看了。”

“那是四叔不认识四婶,”赵洛泱道,“我什么样萧煜都知晓……拿出去太好了,他说不得还不信了。”

两个人说着话进了门,正好被罗真娘听到。

罗真娘道:“今日这汗巾子和荷包必须都要做好好的,这往后你就算一点不动针线,我也不管。”

这么大的事,她自然要图个吉利,缝的扭扭曲曲,将来成亲之后不顺当可咋办?再说罗真娘总觉得女儿没好好学。

她在几个村子里教织布和女红,就没见过学不会的女眷,明明那些布匹的花样都是洛姐儿出的主意,说洛姐儿不会,谁能信?

拿出去了就得让人说没用心。

赵洛泱只得又上了炕,然后盘腿坐在那里,接过她娘递过来的荷包,再次捏起了针。

“娘,四婶,你们看看,”赵洛泱将针拿起来,“针都被我捏弯了。”

拆了那么多遍,缝错一针都不行,就这荷包,小哑巴必须戴一辈子。

总算将最后一针缝好,罗真娘和葛氏看了看很是满意,光看这荷包,会觉得女眷的针线定是极好的。不过,很快罗真娘有些心虚,自家的闺女根本不这样,说白了都是假的,算不算是骗了人家?

很快她又想开了,自家闺女那些事小哑巴都知道,烤糊了的野菜饼还能吃,将来想必也不会怕针脚歪点,大点。

“换衣裳吧,”罗真娘道,“保人要来了。”

来的可不止是保人,还有萧家的长辈,赵洛泱这边才换了衣裙,就听到从村口方向传来喧闹声。

“来了,来了。”

赵元让和赵元吉从人群中挤过来,向杨老太报信:“阿奶,来了好多人,一眼看去,都看不到头。”

赵元让说着向灶房里看了看:“我爹说,让您多备些饭食,肯定不够用。”

杨老太表面上很是平静,向孙子点头:“知晓了,让你爹放心吧!”心里却翻江倒海,不是说好了小定吗?咋能来那么多人?

第564章 天作良缘

昌乐长公主坐在马车里,撩开帘子向外看去,虽说这情形比不上当年她嫁入吐蕃,但人数也委实不少了。

昌乐长公主满意地点了点头,就算是她插手办,也不一定能想得这般周全。

“跟外面说一声,”昌乐长公主吩咐外面的白玉英,“让那几位武官,都摆着架子,我们这是要去纳采,路过好几个村子,别把村子里的老老小小都吓着了。”

白玉英应声,转头就将长公主的意思告诉了聂双。

聂双飞奔着去传话。

大齐常年征战的武将,有一半都在这里了吧,再加上勋贵、文官、和宗室子弟,十六州的官员也来了大部分,若不是衙署需要人处置公务,这次应该都会到齐。

本来阵仗没那么大,眼看着来庆贺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自然就都坐不住了。重要的是,来这么多人,王爷很是欢喜。

大家都知道做事都要投其所好,这会儿正好得了借口前来庆贺,也算多个机会拜见豫王爷。

聂双整了整身上蓝色的长袍,脸上神情与有荣焉,武卫军与王爷亲近的,都是这一身长袍,别人可没有,他在队伍里穿梭的时候,不知瞧见了多少羡艳的目光。

队伍中,还有一位天师打扮的道士,那身天师袍穿得格外神气,这位天师能被选来送“龙凤贴”,是因为道行高,辈分高?

虽然也的确如此,但聂双等人知晓,更重要的是,高天师说了,公子和赵家女郎是命相相合的上等婚,而且给出的成亲吉时最早。

依聂双看来,高天师不是来给合婚的,是来算王爷心思的。

“来吃饴糖。”

怀庆看着手下人给前来看热闹的孩子们分吃食。

这一发饴糖,本来不敢上前的孩子们,全都拥过来抢。

“不要抢,”怀庆道,“个个都有。”

孩子们领了饴糖,开始唱歌谣:“大姑娘,做一梦,梦到夫婿来下定,供锦缎,奉银锭,大红裙子戴金凤……”

孩子们含着糖,嘴漏风,却也将歌唱的响亮,拿了饴糖也依依不舍地跟着

队伍继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