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侍一时语塞,收下禁军就意味着担负了护卫皇上的重责,万一没弄好让奸细混进来,那他就会成为大齐的罪人。
“没有人敢,朕才将这些都托付给阿兄,”萧旻道,“朕与阿兄不一样,朕手里最有用处的就是父皇给的虎符,和这个皇帝的身份……朕就用这两样来帮阿兄。”
内侍看着皇帝那小小的身形,不由地鼻子一酸:“希望豫王不要辜负皇上。”
“阿兄不会的,”萧旻道,“朕知晓。”
内侍道:“禁军若是进宫抓人,我们要不要阻止?”
萧旻摇头:“那是阿兄在抓探子,让阿兄只管去做就好了。”
萧旻想到了刚刚萧煜看他的目光,在别人看来,他好像吃了大亏,其实他才是最舒坦的那一个。
那些重压,全都给了阿兄,他手里什么都没有之后,什么都不用愁了,只需要等结果。
“我们来丢口袋吧!”萧旻拿起了桌案上的一只布口袋,那是阿兄带给他的,说是阿嫂亲手缝的。
萧旻第一次在自己寝宫中,玩的大汗淋漓。
只不过很快他就不舍得将那布口袋丢出去了。
萧旻皱着眉头瞧着,那布口袋好像随时都会破掉似的:“你说,再这么丢下去,是不是就要坏了?”
内侍也不敢说,按常理……不会坏,可豫王妃亲手缝的好像不太一样。
“不是说女子都会做女红吗?”萧旻想要让人将东西收起来,却又忍不住收回在眼前端详,歪歪扭扭的针脚,就像一条扭动错节的蜈蚣。
内侍应声道:“是,女子……从小就做针线。”
“那阿嫂的样子,怎么像是不会呢?”萧旻道,“阿兄说,一只布口袋能传很多代。”
为了不让阿兄失望,萧旻还是决定将布口袋好好收起来,也许过了许多年后,再传给后人用。
到时候他再将阿兄说的那番话重新说一遍。
萧旻脸上浮起一抹笑容,他觉得这个愿望定能实现。
……
往京城去的路上,张尧听到了许多消息。
豫王手握虎符,调动兵马平乱,太师这些年好不容易培植的势力,正在被萧煜连根拔起,太师等人自从在京外与武卫军交手大败后,就如同丧家之犬拼命奔逃。
换成旁人可能早就被朝廷拿下了,太师到底不一样,各地州府都有太师安插的人手,太师就依靠这些人四处躲藏。
“朝廷平叛用不了多久。”官路边上都有人在议论。
另一个问:“你怎么知晓?”
那人道:“最近逃兵越来越多,都是从太师麾下的兵卒。衙署张贴告示,让逃兵去府衙听审,只要手上没有人命的,都可以脱罪回到家中。”
“兵卒都没了,还打什么仗?”
“说的也是。”
“真这样可就好了。”
张尧听着抬起眼睛,萧煜这样做,就会有更多的兵卒从太师那里逃出来,谁不想要一条活路呢?
看来这仗打不了多久,他得加紧赶路。入京晚了,他想做的事,可就做不成了。
第641章 入城
张尧等人日夜兼程,随着离京城越来越近,张尧也愈发清楚眼下的局势。
虽然皇帝依旧坐镇宫中,但整个朝廷都听从萧煜的吩咐行事。
知晓这个消息,张尧脸上不由自主露出笑容。
“老爷,”张家随从低声道,“现在出去随便听一听,都是坊间百姓称赞豫王的话。”
“之前赶走西蕃就是豫王,如今奸佞谋反也要豫王来平息。”
“还有人说,有豫王在,大齐就乱不起来。”
张尧心中一动道:“皇帝呢?有没有人说皇帝?”
张家随从摇头:“没有……就算是有一两声,也是说皇帝太过年幼……”
有这句话就够了,因为寻常百姓不敢议论天家,能漏出这一两句,就可看出在百姓们心中皇帝不如豫王。
张尧道:“豫王大军到哪里了?”
随从道:“豫王带着人一路往西,应该是在驱赶太师和相王汇合。”
张尧点点头:“太师在朝廷和坊间都颇有些声望,突然闹出这样的事,难免有人心存怀疑,不过若是太师与相王兵马汇聚在一起,那就不一样了,相王早就被认定谋反,太师与他勾结,罪名就算定死了。”
自家外甥这手段到底是无人能及,才出来多久,就有如今的局面。
不过张尧还是盼着萧煜不要那么快平叛。
看张尧一直没说话,随从道:“眼下情势大好,老爷还有什么担忧?”
“自然是怕我那外甥,自恃手段高明,反而会做出一些傻事来。”
随从没太明白,也不敢胡乱猜测这话的意思。
张尧道:“说到底,他心里还是将萧家摆在第一位,没想着我们张家的血海深仇。”
随从目光闪烁:“您是怕豫王早早就交还兵权?”
张尧叹口气:“在凤霞村太久了,天天与赵洛泱在一处,我怕他的雄心壮志都被消磨干净,反而多了妇人之仁。”
张尧是亲眼所见,在村子里的时候,赵洛泱走到哪里,萧煜就跟到哪里,看着与寻常夫妇没什么区别。
萧煜可能
都忘记了自己的身份。
一个藩王,岂能与乡村的妇人一样目光短浅?他若真是那般,就辜负了整个张家。他张家那些性命,也都全都白白葬送了。
张尧在洮州时就想要劝说萧煜,可惜萧煜表面上将他当做舅舅,心中终究对他有防备。或者说,萧煜信任的人只有赵洛泱。
但那赵洛泱从未走出过村子,知晓的东西也不多,到了关键时刻不但帮不上忙,反而会坏事,要不是这样,他也不会千里迢迢赶来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