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国宝级中医[六零](449)

作者: 沈宝爷 阅读记录

这是实话。

无论是苏望亭还是白绣绣,工资对比用肯定是够的,但是要是想要用这点工资,去做什么事情的话,那还是很困难的。

白绣绣想了想道:“先借借看,实在不行的话,我们就得考虑从成本低的先做起,攒够了钱之后,再去做这个。”

就看有没有这个魄力了。

苏望亭如今其实不在单位做,也是挺可惜的,他的成就不低,如今上面的意思是要把主任的位置给他,想要提携苏望亭上来。

之后的几个项目,苏望亭做的也不错,他也算是个搞机械科研的,那挖掘机目前的使用率就很高,大大的节省了成本,光这个项目,就足够苏望亭一路高升了。

他这个时候搞辞职,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苏望亭听了这话,也觉得目前也只能这样了,“借吧,咱们现在手里有个几百块的存款,我到时候问爸妈借借看,赚了钱就还回去。”

不过就是工人的问题,可能会有些麻烦。

人不够总不是回事情。

“行,那到时候我们去爸妈家的话,可以问问,”白绣绣看苏望亭这几年,都在为了下海做准备,自然也是全力支持他,“至于你说的工人,自然是会水到渠成的。”

有这么一批人,不想在乡下上工,但是又没有办法来城里上班,这批人就可以去想办法。

不过白绣绣还是说了一句,“望亭,你真的想好了么,这不是儿戏,要是真的辞职了,以后就没有铁饭碗了,你做工地,不一定能挣钱的,刚开始还会很辛苦,按照你如今在单位里的成就,要想一直做到退休,完全不是问题。”

这就是另一种活法了,在单位里一直做到退休,退休后拿退休工资,这是很多人想要的,毕竟这样不累,也不会很辛苦,工作相比较而言是稳定的。

福利待遇也有保障。

只是白绣绣其实也不是很明白,苏望亭怎么突然就对自己做生意这个想法,变得如此的强烈了。

别的苏望亭在愁,但是白绣绣问的这些,他一点都不愁。

他道:“做工地,也是在为国家搬砖做建设,每一个职业,都不分贵贱,我想要尝试看看,新的一种生活。”

其实苏望亭没说的是,他曾经和白绣绣说过,要让她过上好日子,要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啊,都给白绣绣,若是自己一辈子只是个工程师的话,日子固然不会差,但是和自己曾经说过的,还是会有很大的差距。

苏望亭可以预料到,以后的社会发展是会很迅速的,国家现在的重点就是在经济这一块,她们要把经济搞上去,那他想要给白绣绣好日子过得话,那就是需要赚很多的钱,可是靠单位里上班是不可能的。

不如就跟着政策一道去发展。

更何况,他之前看到白绣绣在为了钱的事情发愁,想要建立国医馆,但是上面能给的支持太少了,还有人是持反对意见的,估计能批下来的款也不会多。

苏望亭知道白绣绣的梦想,发扬中医,传承中医,培养更多的国医出来,但是这些,前期都是需要钱的,哪怕后期也需要花钱,他知道自家媳妇在做的是大事,他愿意去努力赚钱,让白绣绣只需要操心中医就行。

当然这些,他不会告诉白绣绣。

见苏望亭这么说,白绣绣也没再说什么。

还是那句话,她尊重每个人的想法,她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方式支持。

关于做吃的赚钱的想法,白绣绣已经和白凤珠说过了,没多久那边就传来了消息,是表达感谢的,做吃的果然赚钱了,北城那边学校多,她们为了多赚点钱,就分开来做了,现在白凤珠空了,也会去帮帮忙。

摊位上的确是很多人来。

估计等明年就可以攒够钱去开店了。

白绣绣想到了自己的那些药材,其实要想卖的话,也能卖出价格来,说不定还能帮上苏望亭,她打算空了去之前的黑市看看。

那边还是常买卖的地区。

从白凤珠的来信可以看得出来,如今的市场,的确是能够赚到钱,八十年代越来越多的万元户开始出现,光是日报上分享的,就有好几个了,这也是另一方面的宣传,让大家起了这方面的心思。

还记得第一个万元户,是靠着养猪发家的,后来就有很多乡镇去学习,也算是拉动了一定的经济。

现在真的是个好时代!

白绣绣也缺钱,现在她已经开始培养童晓雅和刘茹,在这个学校里,以后接替她的位置,她也和上面说好了,要做纯正的国医馆。

既然改变不了这个社会要发展的迹象,不如就努力留一片净土,培养小部分人。

国医馆要建立,国家能够给予的支持虽然不多,但是已经目前能给的全部了,毕竟到处都要发展,发展就意味着要钱,那白绣绣想要建立起来的话,很多方面都需要考虑到。

白绣绣收的学费不会很高,也肯定是在合理的范围内,主要群体是穷人家的孩子,无论男女都收,八岁以上都不限制年纪,只要有天赋就行。

这是她的想法。

其实不只是苏望亭要赚钱,白绣绣现在也在为了钱在烦恼。

之前和吕贤的沟通,就让白绣绣知道了,目前的处境是如何的,她也明白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做这些太过于困难,硬要去说服别人的观点,是不可能的。

她能做的就是把中医做好,等到有一天,群众自然就知晓了,她们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中医,不是糟粕,丝毫不会比西医差。

上一篇: 坠入姝色 下一篇: 伪装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