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妾失礼(21)
对于真心疼爱女儿的家族而言,安王背后有太后这颗大树,与皇帝也没有反目成仇的风险,况安王至今连个侧妃都没有,嫁过去就是独当一家,的确是上上之选。
我当初怎么就没有想过安王呢,安王府比起皇宫,那可是个顶好的去处,且安王比宋祁,那不要可爱的太多。
真是失策。
“娘娘,今日三小姐入宫了,宁国公府的小姐推脱身子不适,没有来。”
我点了点头,放下了一条心思,“知道了。”
宁国公府,就是我的外祖家了,这些年家道中落也并非没有理由。
宁国公府是当年战场上得来的功勋,本就不比其它家族枝繁叶茂,到我娘亲那一辈子嗣单薄,我外祖只得我娘亲和我舅舅一儿一女,舅舅体弱,在我娘亲之前就已经去了,只留下我舅母和我表妹孤儿寡女,如今若不是我祖父还健在,怕是早已被挤出这贵圈了。
但是舅母和表妹都是聪明人,没有那些攀龙附凤的心思,只求安稳度日,盼着祖父祖母能安享晚年,表妹能过得顺遂安康。
我刚落座,外面就传来太监尖细的声音,“太后娘娘驾到。”
“臣妾(臣女)(臣妇)参见太后娘娘,太后娘娘万安。”
我跪下时想到的却是宋祁临上早朝前与我说的话,“然儿,今日母后若是动了气,你稍微周旋一下局面,形式若不好,便马上宣钱太医。”
其实这话昨晚他就想说了,只是他刚起了一个头,局面就有点不可控制。
宋祁起的头是,“明日可是百花宴?”
我最近在乾元宫作威作福惯了,就略有些不把他放在眼里,未经思考就调侃道,“皇上记得不错,明日便是百花宴,皇上您若有心,也可去折两支花。”
然后我就知道我说错话了。
宋祁当即扔了手里的奏折,“然儿此言差矣,那些寻常的花怎及然儿娇艳动人呢。”
我还是尽早搬回我的栖霞阁吧,否则我还没被那些妃嫔算计完……
“欣柔大长公主到。”
一句话通传打断了我所有的心思,欣柔大长公主,先帝的胞妹,太后的小姑子,也就是穆如林的祖母。
我也曾算是长公主府的常客,大长公主对我,极好,已是默认了我这个孙媳妇的。
只是后来,穆如林的死讯传来,她便不愿再见我。
锦屏给我添了一杯茶,轻声道,“娘娘。”
我垂下眼,随着众人起身,“见过大长公主殿下。”
太后笑着迎上去,“欣柔来了。”
欣柔大长公主点头,眼神不经意间略过我,“皇嫂,听说皇嫂要为匀儿说亲,便来看看。”
贵女们都坐在对面的亭子里,与这边用一个水桥连着,远远的行过跪拜礼后已是开始了才艺表演,一时间琴棋书画热闹得很。
与我在消香阁里见到的自然是不同,这些贵女们,决计是瞧不上胡琴、琵琶之类的乐器的,她们手下的琴声,带着矫揉造作的高雅,有情绪也不敢太过表露,极力掩盖自己的欲望。
世人都以为无欲无求是人生一大境界,我却不觉得,少了欲望,就少了真实,人,哪有真的清心寡欲的呢。
反而消香阁里的那些吹拉弹唱,不管是夹杂着欲望也好,无奈也罢,都足以动人心弦。
正如曼娘说,“我这些风尘里的姑娘,最能让王孙公子驻足的,便是他们在高门大院里上下求索而不得的那份真实。”
作者有话要说:宋祁:若再拿朕和旁的男人比,你便长在乾元宫不必回去了,咱们好好培养培养感情罢。
薄然:皇上您英明神武举世无双,呵呵呵......
蠢猫卖萌求收藏啦!(*^▽^*)
第13章 琴缘
我暗自摇头,举茶欲饮时听得一个清脆的声音,“臣女礼部尚书长女献曲。”
琴声自水榭那头传过来,肆意随性,带着独特的俏皮,又有小女儿的无忧无虑。
我的思绪不自觉翻飞,想起那日灯火阑珊处,我曾扮作琴师为消香阁一姑娘抚琴,淡黄的帷幕隔开了舞台一角,我穿着白色的长袍席地而坐,抱琴离去的时候,身后是满堂的喝彩。
我问曼娘我弹得如何,曼娘眼神飘忽地看向一个方向,嘱咐我少弹琴,说我的琴声于指法上虽不是绝佳,却能露人心,更能醉人肠。
我顺着曼娘的目光,透过纱窗看向对面的雅间,只感觉一道压迫和探究的视线,再看时,却没了踪影。
那视线,很熟悉。
思忖间那厢一曲已毕,我心中似有什么要呼之欲出,却听薄妃带笑的声音传过来,“这琴声倒是让我想起来从前在家时,薄昭仪的琴声。”
我猛地回神,来不及细思,太后已接口,“哦?哀家倒是没听过然丫头弹琴,改日过来也弹给哀家听上一听。”
一句话,便断了薄妃想让我当众弹琴的话头。
我听得然丫头这个称呼一愣,上首的欣柔大长公主亦是一愣,我随即笑着点头。
“诺。太后想听,随时传臣妾过去便是。”
淑妃笑着带过话题,“这琴声是绝妙,怕是要余音绕梁三日了。”
太后也点头,“确是不错,叫过来瞧瞧吧。”
下首一个小宫女应声而去,不多时领过来一个妙龄少女,穿着大红色的裙装,举止间落落大方。
“臣女王遇参见太后娘娘,参见大长公主。”
“起来吧,上前来让哀家瞧瞧。”
我被一打断再坐下时,便放下了方才的心思,转而又想起了早上宋祁的那句话,太后,有什么值得发怒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