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复嫁(双重生)(249)+番外
宁澹仓促收回目光,抓着衣袍逃进内间。
周遭仿佛海市蜃楼一般不真实,唇上泛着热意。
沈遥凌就在外面,她会跟他说笑,她还说,对他很满意。
这是他想的那般意思?
他终于与沈遥凌重归于好,沈遥凌终于肯再次喜欢他了。
盼了那么久,现在终于听到这个答案,却还是觉得有哪里不对劲,或许是太过悸动而显得不真切,像梦一般。
宁澹心口跳得过速,眼前一阵阵眩晕,干脆阖上双眸。
唇角压抑不住,脊背贴着墙壁也无法冷却胸口的炙热。
-
大偃助乌苏降服叛军,拔除了叛军据点,乌苏大震,沿古北道一带的七座城池自动降附于大偃。
捷报传回大偃京城,又带来新的谕旨。
大偃决意在乌苏设西伊州,州治设在雷鸣城。西伊州下所辖攻七城十县,按照律令推行大偃的租庸调制、差科、府兵制、学塾等制度。
同时,在天山北面设都护府,由宁澹担任副都护,军、政监管,并建置军、镇、成、守捉、堡、烽埃等。
军有专名,因长史宁澹战功赫赫,沿用宁澹掌管的飞火军名。
从此,宁澹掌管的飞火军,从三百人变成五千人。
沈遥凌微微蹙眉。
副都护?那,都护是谁。
她没疑惑多久。
太监手中拿着圣旨,继续宣读道:由太子兼任西伊都护。
太子?
这关太子什么事?
宁澹神色八风不动,身着朝服,淡然得好似什么都没发生一般,起身接旨。
三日后,新的一批大偃使臣来到乌苏,带来了大批的贺礼,以及一位贵客。
麒麟旗开道,这般仪仗规格只输一人,便是京城宫中的九五之尊。
侍卫齐刷刷地散开,露出太子的轿辇。
魏渔身为使臣之首,率众人在城外迎接跪拜,过了好半晌,轿辇的帘子终于掀开,太子踏出来,面色似乎枯黄,不大好看,抬手让众人平身。
魏渔上前两步。
“西域黄沙之地颇为艰苦,殿下受苦了。”
太子叹气不止:“这穷苦之地,也难为诸卿跑这般远。”
魏渔闻言神色淡淡,仅有的客套也消失殆尽,退回来一步。
他有预感,这位储君在这里,待不长久。
知道大偃储君要来,乌苏的臣民也恭候已久,在王城外接踵而立。
太子似乎并未认出这些人是什么身份,目光从他们身上掠过,仿佛掠过无物。
他于人群中看向宁澹,脸上露出来一个笑。
“若渊,看见你在,孤就安心了。”
宁澹应了一声。
太子摆摆手,又重新坐回轿辇之中,由侍人抬进王城城门。
宁澹注视着太子轿辇远去,也往城门内走。
沈遥凌正想事,手心一阵瘙痒。
她转过头,看见宁澹与她擦肩而过,快速收回在她掌心里磨蹭了一下的手,迈着长腿走在前方,背影凛然。
第101章 101
◎襄王神女◎
沈遥凌在裙摆上蹭了蹭发痒的手心, 盯着宁澹的后背,看了很久,还是看不出来, 他是不是真的一点都不在意。
不在意被太子抢走都护的位置这件事。
乌苏之战完全是宁澹一个人的功劳, 一道圣旨却突然将都护之位传给了太子。
沈遥凌知道, 朝堂里朋党之争从未停歇过, 这位太子虽然已经年纪三十有余, 却并没有什么大的建树, 其余党羽时常拿此做文章,斥其中庸。
宁澹此番几乎是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乌苏的七座城池,功绩赫赫, 而放在他这样年轻的年纪, 又太过显眼。
无论皇帝是为了保护宁澹,还是为了给太子丰羽添翼, 他最后的决定都是“移花接木”,让太子担任都护,更是无形之中将这次胜利归功于太子,往后旁人口中、史书上提起这桩功绩,都只会出现太子,而不会再有宁澹的名字。
宁澹从未对此表露过什么意见,仿佛他真的完全没有意见。
走进王城殿中,那里已经备好了迎接的仪式和歌舞,太子一踏进门, 便开始敲鼓奏乐。
沈遥凌站在厅堂斜角,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 她看到其余人的目光都纷纷投向了宁澹, 悄无声息地在宁澹与太子之间来回打量。
或许所有人心中都有这个疑惑, 觉得太子的出现,实在是突如其来。
宁澹仿佛察觉不到这些打量,执着一只酒杯,很端正地跽坐在绀紫色的软垫上,脊背笔挺,腿部紧绷,颈项微垂。
乐声停,宁澹站起身,回过头来,看了沈遥凌一眼。
沈遥凌一直看着他,还没有来得及回应,身边凑过来一个人。
“请宣谕使移步。”
西伊都护府初立,还有许多事情要商量。
如何管辖西伊州,种种制式如何下达,都在等着都护来了安排。
仪式结束,太子召集他们所有人,说是要集思广益。
隔壁殿中,香烟袅袅,太子还带了东宫专用的龙涎香来。
太子命令他们畅所欲言,这一挥袖间的气势,看起来倒真与陛下有几分相似。
魏渔拱了拱手,道。
“乌苏与大偃天高地远,只能遥管,因此微臣提议,乌苏七城仍由乌苏王具体统治,但必须接受西伊州的监管,除此之外,还需设立馆、驿、长行坊,并在头尾两座城池处设卡征收商税。”
太子听了两句,已经皱起眉。
“由乌苏王统治?那究竟是大偃的国土,还是乌苏的国土?”
魏渔顿了顿,继而解释道:“这七城自古以来便是乌苏的一部分,其民众与乌苏其余的民众也不可分割,无论是语言、民俗、生活习惯,都与大偃大不相同,若要完全按照大偃的风俗来管理,恐怕有难处。乌苏虽主动依附于大偃,但也是友好的盟友,微臣认为,可采取羁縻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