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复嫁(双重生)(283)+番外
沈遥凌倚着他的胸口说:“我算过,再过一冬,是很好的年份。”
宁澹眼眸微微睁大。
这回,他终于听懂了。
那就是说,再过一年。
宁澹用力收紧自己的手臂,头低下去,埋在了沈遥凌肩头。
好半晌,沉声而微颤地说:“好。那我可以,数着日子等了。 ”
其实,也没有那么难等。
这一年发生了很多的事情。
翻年后开了春,太子去行宫郊游,觉得行宫老旧,想要重建,陛下没允。太子府中幕僚献上黄金,给太子私建了一座新的宫殿,刚挖下地基就被揭发。
陛下听闻太子另立宫殿,怒不可遏,判他有逆反之心,剥夺其储君之位。
太子原本经了西域一事,已在朝臣之中失了威望,此时落难相助者寡,等拖到夏日,陛下已在幼子中选出一人重新培养,打算再过几年另立储君。
原太子门庭寥落,渐渐走动的人也少了。
魏渔一路高升,沈家和他一起办了几次庆功宴。
大偃的丝绸在西域热销,遥远的罗马帝国,甚至专设了一个区域来销售丝绸。丝绸在西域已成为高贵的象征,权贵们贪恋丝绸,将源源不断的黄金和白银送入大偃,甚至还有罗马内廷为了禁止权贵再奢侈地花费重金购买丝绸而爆发了械斗的传闻。
无论如何,大偃国库日渐丰盈,受灾的各地都能及时收到物资,难民被统一妥善安置,分发了地豆种子,跟着云川使学如何播种、如何养育,种出来的地豆,就当做他们自己的粮食,这一年虽有灾害,却几乎没有上报饿死、冻死之事故。
百姓之中口口相传,听人说,这救命的地豆,是京城沈家的姑娘带回来的,云川使们手中拿着的那本法宝一样的书,就是她写的。
救苦救难的仙子名声,从各郡传回了京城来,沈遥凌听闻时,是沈家的幕僚捧回来一座百姓替她塑的金身。
沈遥凌哭笑不得。
宫中亦有所耳闻。
北戎王崩逝的消息,捂了整整大半年,还是流传了出来,对于凶手,却众说纷纭。
秋日梧桐落叶金黄,陛下大办典礼,将腾骑将军追封为镇国公。
爵位由宁澹承袭,再加宁澹身上种种军功,再下一旨诏书,将宁澹封为英亲王,京城往西再往北之地,全划作英亲王的属地。
仅仅相隔几日,沈遥凌被传召入宫,封为玉安侯。
她是大偃史上第一个姻亲之外的女侯,从此百姓造的金身有地方可着落,到处兴起了玉安庙。
一年之后,英亲王和玉安侯大婚。
据说大婚当日万人空巷,京城之中处处可见鞭炮、红绳,小孩儿们手里拿的糖葫芦都不用付钱,说是英亲王和玉安侯赏的,圆圆满满,甜甜蜜蜜,京城整整热闹了三天三夜。
热闹之后呢?
没人知道了,因为他们都没法儿瞧见,婚假中的英亲王和玉安侯换上常服,携手在郊外登山,在山顶坐下来,看云海翻涌,霞光绮丽。
沈遥凌靠在宁澹身上,看云卷云舒。
宁澹低头看她,眸光不可控地沉迷。
他一直知道,沈遥凌身上有一种珍贵至极的美丽,他在她的身边,是想要被她拥有。
沈遥凌指着一片云问:“那是什么?”
宁澹顺着她的手指,看那片看不出形状的云,轻声说:“兔子。”
“答对了。”沈遥凌摊开他的手,往他手里放了一枚小小的草梗编的戒环。
宁澹合拢掌心:“这是奖励?”
沈遥凌点点头,仰头受着他清浅的吻。
等到日头落尽,他们又牵着手往王府走去。
之后的每一日,都会是这般,他完成她小小的愿望,她给他小小的奖励,他每一天,都会为此期待,雀跃不已。
-END-
作者有话说:
给大家拜年啦!!!祝大家身体健康,安心顺意,每一天都开开心心,财源广进!!!
番外已经想好的有《生女儿养女儿》、《前世的婚后生活》、《沈遥凌带着读心声系统穿回了十六岁》,最后一个是福利番外~~
过年期间会修文,年后我们再在番外见吧!
这本创下了我的“最难写记录”、“熬夜最多最久记录”,也有特别多的收获,谢谢每一个读者!!!爱你们啵啵啵!!!
我不在的时候可以来vb找我玩呀,和作者号同名。
再次祝大家新年快乐!!!
第120章
盛暑, 仆婢们忙着在外面捉蝉,蝉声从一开始的鼓噪,一阵浅似一阵。
沈遥凌在树下闲坐, 捏着一把扇子挡在额前, 光从树叶缝隙里透下来, 再被扇面的纱滤过一遍,变得柔和许多。
不过,这种柔和只是一种表象,真正的王府, 四下凝得像一只铁桶, 沈遥凌都要怀疑,连飞鸟经过这里时,都要睁大眼睛再三打量, 不敢轻易振翅。
沈遥凌仰头看树。
沈家不爱种这样高大的苍松翠柏, 家里道旁一般都是矮小灌木, 到了不同的季节, 开着不同颜色的一团团的花。
因此眼下, 沈遥凌难免觉得陌生。
院外除了婢女,还站着一排排的士兵,手里拿着长.枪, 腰间别着短刀,严阵以待。
经过他们时,他们神情肃然, 颔首行礼, 眉目间压着的都是深沉森冷, 仿佛任何无关紧要的人多在他们面前出现片刻,都会自己先不好意思起来, 怕自己给他们添莫大的麻烦。
沈遥凌轻轻叹息一声,只好将扇子盖在眼前,老老实实地坐在树下,哪里也不去。
她知道自己嫁的并非寻常人,乃是皇亲国戚,架势自然与众不同,只是,还有些无法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