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复嫁(双重生)(73)+番外

作者: 脆桃卡里 阅读记录

沈遥凌不解,摇摇头批评:“好生野蛮。”

随即又狐疑,“这种人也能在陛下面前当差?简直贻笑大方。”

“当然能了。”沈世安挑挑眉,“这都只是常事。”

沈遥凌听着这话,好像脑袋上劈下一个惊雷,震得焦焦的。

她一直以为,陛下面前的人都是父亲这般,风度翩翩、谈吐优雅,要么就像是喻绮昕的父亲,城府深沉、心思机敏,再要么就是宁澹那样的,闷声不吭,只管做事从不多言。

总之,从没想到体面的朝廷里,会有人这样撒泼耍赖,而且还习以为常。

“可,爹爹您平日德行甚好,威望也高,他又只是个郎官,理应听从您的吩咐,他怎么会这样明摆着让您添堵?”

沈世安笑了笑:“什么德行威望,听没听过‘几分薄面’?本就微薄,不给,也很正常。”

“更何况,人有千面,”沈世安悠悠道,“他又并非真正的疯子,这时同我跳脚大骂,下一刻便又能握手言和相谈甚欢,都是牟利的手段罢了。”

沈遥凌上一世没有当过差,一时间有些难以想象,原来朝廷的高官要员,也要面对这么多的鸡毛蒜皮。

沈遥凌想到要是一屋子人都这样聚在一起吵架,头都大了。

“可他发脾气就是不对,这不是给爹爹添堵嘛。”

也怪不得爹爹大雪天的,还要喝刚煮好的菊花茶下火。

沈世安轻叹一声:“给我添堵算什么。这样的人多了去了,整日给陛下添堵的都不在少数。”

沈遥凌飞速地抬头看了父亲一眼。

陛下,为何突然说起陛下。

她能不能顺势问一下大事?

沈遥凌又想起自己的来意,咽了咽口水,小心翼翼地打探。

“原来是这样。看来,先前是我把陛下的日子想得太容易了。整天要应付些这样的人,还要操心国家社稷……”

说着说着,沈遥凌忽然有点明白,为何上一世时,宁澹偶尔会跟她闲聊说起,陛下其实时常力不从心。

沈遥凌顿了一会儿,收拢心神继续问:“那陛下今日有没有不高兴?”

沈世安敲了敲她的脑壳:“乖囡,你性情纯稚,又心思敏锐,最容易受情绪困累,少打听这些腌臜事。”

说完又摸了摸女儿的额发,温声和煦道:“你放心,爹爹已经受过千锤百炼,不会叫他们欺负了去。”

沈遥凌“哦”了一声,脸上悄悄藏着心事。

沈世安又畅想道:“你日后若是进了哪个部府当差……”

沈遥凌精神振了振,眼瞳清澈透亮,对父亲立志道:“我也会像父亲一样,清源流净、闻融敦厚,以容人之心待人。”

“不!”谁知,沈世安大手一挥,否决道,“你记住,我的乖囡,就应该随心所欲,想骂谁就骂谁,想耍脾气就耍脾气,想发疯就发疯!不要受人欺负,就去欺负别人,不受那个鸟气!哇哈哈!”

沈世安语调慷慨激昂,一脸憧憬:“放心,爹爹会加倍努力当差,以后一定给你这样的底气。”

沈遥凌:“……”

不是啊。

爹您这个目标是不是有些歪。

又和父亲聊了一会儿,沈遥凌还是没试探出什么异常。

沈遥凌不敢再多说了,免得反而露馅,于是找了个借口离开了。

回到卧房里坐在桌边,沈遥凌拿出纸笔。

重生以来,她心中的想法虽然尚且朦胧,但也是咬定牙关,尽了所有的努力去学习。

这些日子所学到的知识如一团云雾,膨胀充斥在她心里,看似吸收了很多,却伸手不见五指。

今日在魏渔那里经他点拨,又向他请教了大半个白天,沈遥凌心中总算有了个大概的轮廓。

她一边在脑海中慢慢想着,一边提笔画着圈圈梳理。

最使她忧心挂记的,就是再过不久即将到来的、无可避免的天灾。

她选择进堪舆馆也正是为此。

洪涝、大旱、酷暑、寒潮,都与天文地理有关,她只有学习相关的知识,才有法子应对。

但是仅仅这样,还远远不够。

目前堪舆馆的学子受到诸多限制,并没有人重视这个行当,他们学的东西到时候很可能发挥不了多少作用,这是其一;想要抵御天灾,也并不是学一些技术,便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么简单,这是其二。

最根本的,还是要有银子。

上一世时,沈遥凌身为宁王妃,虽身无官职不能插手朝廷之事,但看了不少也听了不少。

朝中并不乏救国之士,但种种变革举措接连不断地颁布下去,直到沈遥凌重生前夕,仍未见什么起色。

其实在沈遥凌看来,朝廷最大的问题是国库亏空、无力应对突如其来的剧变,最终养疥成疮,循环往复恶积祸盈。

上一世,陛下为了调拨银钱,向最富裕的泉州、燕州下旨征重税,结果这二州表面应承,私下里却已生违逆之心。

陛下向二州单独征一百万石粮食,分摊到每一户后,换算出来是一两银子,以这二州连年的营收而言,虽是重税,但也并非是苛政。

结果泉州燕州接旨后,私下里假造户册,将户头砍去一大半再均摊,然后拿着圣旨向每一户征纳三两白银。

百姓被剥夺得两手空空,不少壮劳力为了减免粮食税而去从工役,当时大寒大旱之下,整个大偃适宜耕种的土地本就只剩下一成,泉州、燕州二州在这一成里又占去十之五六,结果百姓反倒为了交税逃出庄稼地,让这仅余下的良田也荒废搁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