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复嫁(双重生)(81)+番外

作者: 脆桃卡里 阅读记录

沈遥凌定定盯着他的动作,咽下两分紧张。

毕竟,这里面的东西,还从没给谁看过。

上一世,她在宁王府里无事可干,独自做着天马行空的设想时,她甚至觉得自己疯了。

——憋疯了,抱负得不到施展,所以开始痴心妄想出一些天方夜谭的东西,把自己当成什么救世主。

她曾经很害怕自己变成那样的人。

但是,她现在重生了。

她现在还很年轻。

年轻,就该有更多的胆量。

她还处于没有人会规训她这个能做、那个不能做的年纪。

她可以不去强求那么多的合理性。

只要有可能,一丝可能,她就可以往前冲。

这就是年轻的底气。

但即便鼓足了勇气。

沈遥凌还是会有些无可避免的紧张。

毕竟,当除她之外的第一个人打开这份卷轴之时,就意味着她所有的“妄想”不再是只属于自己的想象。

它开始要被另一个人审判,开始要负责,开始要变得有意义。

而她无法预知。

这次审判的结果,是会被赞同,还是会被嫌弃。

调整了一番心绪,沈遥凌才开口。

“老师,在你看这个之前,我先问你一个问题。”

魏渔安静地注视着她,示意让她说完。

沈遥凌道。

“在堪舆馆的课上,我们曾学习过科力沁沙地的演化过程。书上说,北部科力沁沙地迅速扩张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北夷侵占大锡、隆同,导致民众大量迁移,而作为迁移的结果,百姓过度密集,又导致过度农耕,对吗?”

科力沁沙地处于大锡、隆同两郡腹部,被包围在草原之中,是这两郡的主要组成部分。

大锡、隆同早年被北夷夺去,十几年前才收复回大偃。

魏渔思忖了一下,似乎想说什么,但没有打断,只是点点头。

沈遥凌续道,“可是,我翻阅了当时的州县记载,当时因战乱迁移到北境的人口最多只有二万人,而且他们同时也会带去肥料、开采水源,按理来说,是不会造成那么大面积的沙化的,老师觉得呢?”

魏渔浅淡的眼眸深处亮了亮,似是跃起一朵火光。

“你还查了那些资料?”

他脱口而出,随即沉默一瞬,笃定地点点头:“是。”

他说着跟书中的解释完全不同、离经叛道的话,却一脸坦然。

“我也认为,当时人口增长带来的农耕影响,实际上不足以造成这个后果。”

沈遥凌唇角的梨涡很快地一闪。

轻声道:“我就知道。”

学这堂课时,她还不认识魏渔。

只是看到,堪舆馆所发的教本最下端,还有一行小字,提示说,那十几年里,科力沁沙地急剧恶化。

急剧恶化,就是这四个字,引导着沈遥凌察觉到了不对劲。

在此之前,已经有数百万人口迁徙到了科力沁附近生活,并设立州县,留下了长达百余年的记录。

这片土地在经历了百年的开垦之后,没道理会突然因为那增加的两万人而骤然崩溃。

沈遥凌查完所有资料后便猜想,留下这一句话的人,定然也是不相信教本上的说法,所以才会刻意藏下这一句提示,悄然埋下一个谜题,然后被她挖到。

恰巧又听闻,有一位“幽灵夫子”不参与授课,但参与教本和考卷的编纂。

沈遥凌当时便猜,这位幕后指点之人,很有可能就是所谓的“幽灵夫子”。

及至后来,知道“幽灵夫子”竟然就是前世大名鼎鼎的魏不厌,她便越发加深了这个猜测,也坚定了一定要接近魏渔的心思。

直到今日,终于能够准备好,坐在魏渔的对面,跟他面对面地聊起这个观点,而且得到了他的认可,沈遥凌终于有种解开谜底的感觉。

她没有找错人。

魏渔是那个可以理解她、帮到她的人。

第36章 36

◎仿佛他也有参与◎

沈遥凌缓缓地深吸一口气。

“老师, 我有一个跟教本上完全相悖的猜想,你愿意听吗?”

魏渔肩膀微微动了动,一向懒散的人, 此时也坐直了些。

他看着沈遥凌, 眸中火花愈盛。

魏渔点点头。

沈遥凌便说道。

“教本上将战争与沙地扩张联系到一起, 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毕竟它们就是同时发生的。”

“但是究竟是战争导致了沙地化, 还是沙地的延伸导致了战争?到底, 谁是因,谁是果。”

沈遥凌站起身,翻开另一本簿子, 上面写着大偃与北夷百年来的大事记。

“元贞年末, 大偃与北夷议和,达成昙下之盟, 约定休战。”

“从此相安无事,直到余祐年末,北夷再次南侵,并一举夺走大锡隆同,为何突然变卦?而此时,正是科力沁沙地恶化之初。”

“再看这个。”

沈遥凌翻过数页,是她誊抄的州县历年记载,指尖顺着一条条划下来。

“在余祐年的前三年,大锡、隆同年年冬季连续大寒, 可以想见,比大锡隆同更北的北境, 会是什么情形。”

“是不是可以推测, 当初北夷人正是因为气候的变化、沙地的扩张, 被逼向南部寻找更多的生存空间,所以才会撕毁盟约,发动战争。”

“若是以这个思路而言,战争并不是沙地扩张的起因,而恰恰是结果。”

“北夷为了转移气候恶化的苦果,向大偃发起侵略,夺取大偃的资源,以维续他们的稳定。”

沈遥凌收回有些颤抖的指尖,藏起有些不稳的心境。